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的应用。方法:2019年4月到2020年6月,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61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61例实施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睡眠障碍、感染、静脉炎及穿刺部位血肿、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安全性,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关键词: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安全性;护理满意度;心血管内科护理
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主要是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患者多为老年人,其中有一部分患者为失能患者,需静脉血液治疗,多合并其他疾病,因此患者存在较高的护理风险[1]。为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水平,临床展开了大量研究。有研究[2]指出,加强心血管内科的风险护理管理,可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但也有研究[3]指出,基于循证医学制定风险护理管理,可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实际存在的各种风险,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方案,从源头解决问题,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的应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4月到2020年6月,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奇偶数法分组,每组61例。观察组男女比为37:24;年龄为50-83岁(62.74±5.71)岁;心脏病急性发作29例,心功能不全20例,高血压8例,其他4例。 对照组男女比为35:26;年龄为50-82岁(62.48±5.92)岁;心脏病急性发作30例,心功能不全21例,高血压6例,其他4例。两组基本数据对比,P>0.05,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61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如辅助检查、满足合理需求、辅助医生完成治疗等)。
观察组61例实施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①组建小组:心血管内科护士长联合优秀护士组成相应的护理小组,并组织护士完成循证护理、风险护理管理的相关培训,要求小组护士均完成考核。②建立电子档案:在患者入院后,获取患者的诊断结果、相关检查结果,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找出相应的护理问题,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风险因素后制定应对措施。③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基础护理,要求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良病房环境,维持病房合理温湿度、噪音、光线、空气质量,保证患者能在病房内充分休息。安全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受压部位皮肤状态,及时垫放海绵,及时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及时放好安全栏,预防患者坠床,并要求患者、家属密切关注安全栏情况,预防患者坠床。在较滑地面放上警告牌,预防患者下床活动期间因为地面湿润导致滑到。用药护理,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用药处方,在配药、给药、用药过程中坚持完成三查七对原则,杜绝用药隐患。在患者用药期间,还需增加巡查次数,预防用药副作用。心理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鼓励患者宣泄负面情绪,耐心倾听患者的烦恼,并及时给予回应,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
1.3观察指标
睡眠障碍、感染、静脉炎及穿刺部位血肿、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获取,根据调查结果将患者分入不同满意度选项中。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两组护理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的睡眠障碍、感染、静脉炎及穿刺部位血肿、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护理安全性比较(n/%)
组别 | 例数 | 睡眠障碍 | 感染 | 静脉炎及穿刺部位血肿 | 导管相关不良事件 |
观察组 | 61 | 1(1.7%) | 1(1.7%) | 3(4.9%) | 1(1.7%) |
对照组 | 61 | 6(9.8%) | 5(8.2%) | 10(16.4%) | 5(8.2%) |
X²值 | - | 6.498 | 12.114 | 10.087 | 8.443 |
P值 | - | 0.01 | 0.01 | 0.01 | 0.01 |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二。
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 例数 | 很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 | 61 | 34 | 26 | 1 | 60(98.4%) |
对照组 | 61 | 23 | 27 | 11 | 50(82.0%) |
X²值 | - | - | - | - | 5.387 |
P值 | - | - | - | - | 0.01 |
3·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护理研究、护理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护理手段,主要有找出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处理问题的证据、评估证据的价值、结合证据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实施循证护理五个步骤[4]。而风险护理管理则是一种明确临床现有护理工作中存在影响护理质量的风险因素,针对风险因素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的新型护理手段[5]。循证护理与风险护理管理结合,可吸纳两种新型护理手段的优点,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模式的科学性、有效性及针对性,可让护理更符合临床、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保证护理的效果。
由上可知,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安全性与护理满意度。
[1]梁阿丽,朱丹红.探讨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18):92-94.
[2]卢美萍,梁冬英,陈良爱, 等.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性及满意度的应用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3):68-71.
[3]措毛吉.心血管疾病在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4):93.
[4]刘敏,陈小娇,张庆凤, 等.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5):169,174.
[5]姜艳艳.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对于风险因素的分析以及安全防范策略[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7):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