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阐述药源性肾损伤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生影响因素,以及此类病例的处理措施和药学监护重点,为预防和避免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的典型药源性肾损害病例。结果:共发生6例典型的由药物引起的肾损伤案例,包括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1例,阿托伐他汀钙致横纹肌溶解伴急性肾损伤1例,穿心莲内酯致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2例,别嘌醇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非甾体抗炎药致急性肾损伤1例。结论:药源性肾损伤问题日益突出,需引起临床重视,以便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致急性肾损伤的处置措施,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例泮托拉唑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诊疗经过,探索泮托拉唑诱发急性肾损伤的机制及处理措施。结果 患者口服泮托拉唑第7天后出现急性肾损伤,先后行3次血液透析治疗,血肌酐值由925μmol·L-1降至134μmol·L-1。结论 泮托拉唑引起的急性肾损伤通常被误诊,误诊导致给予可能加重病情的治疗,因此对泮托拉唑引起的急性肾损伤进行适当的诊断和治疗是必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其中AKI组患者58例,非AKI组患者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因素。结果:AKI组的合并糖尿病、MAP、GFR、乳酸、尿素氮、D-二聚体水平、机械通气指标与非AKI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MAP、血清乳酸水平、机械通气、呋塞米单最大剂量均为脓毒性休克病人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极易出现急性肾损伤,合并糖尿病和低平均动脉压、高血清乳酸水平及机械通气、高呋塞米单日最大剂量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诊治方式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1年 6月~ 2013年 12月收治的 68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的差异,对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68例样本分期情况为 Ⅰ期30例,Ⅱ期 22例,Ⅲ期 16例 ;以感染(36.8%)和药物( 39.7%)为主要致病原因; 68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88.2%;与Ⅲ期患者相比较, I期、Ⅱ期的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透析治疗与非透析治疗这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P<0.05)。通过血液透析和对症治疗后患者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有明显降低, 24小时尿量则出现明显增加的现象。 结论:药物、感染是诱发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该病的预后效果与病人的分期情况较为密切,临床开展治疗需及早诊断,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发病过程中对发展速度合理抑制,能够显著降低病死率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危重病监护室(EICU)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并发AKI的EICU患者1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AK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124例AKI患者中,肾前性病因98例(79.03%),主要基础病因为心血管疾病;肾性病因26例(20.97%),主要基础病因为慢性肾脏疾病合并其他并发症。肾前性病因致AKI发生的患者死亡率为46.9%,肾性病因致AKI发生的患者死亡率为26.9%,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ICU患者并发AKI以心血管疾病等肾前性病因为主,AKI后期避免多器官衰竭是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
简介: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急性肾损伤时的诱发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几率进行预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03~2008年我院收治的共14例诊断明确的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用1:3配对分析42例多发性骨髓瘤未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并对其诱因进行整理,采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以感染最为常见,而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造影剂,另外高尿酸血症和利尿剂的使用也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相关。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多数有明确诱因,治疗过程中应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并发几率,从而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在透析前后的液体管理问题,并评估优化管理方案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于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在我院进行,共纳入66例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在透析前后采用严格的个体化液体管理方案,包括液体平衡、动态监测体液状态和合理的利尿剂应用;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液体管理。主要评估指标包括透析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液体平衡状态以及住院天数和病死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透析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液体平衡状态更加稳定,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病死率也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的液体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肾损伤患者透析前后的液体平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