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髓腔固位冠是根管治疗牙修复的一种方式。它包括一圈对接式的冠边缘和位于髓腔中的固位体,而没有根管内的固位桩。本文介绍髓腔固位冠修复的基本原理和临床指导要点。在这个病例中.2个曾用银汞合金充填的下颌磨牙经过牙髓、牙周治疗后改用热压铸瓷(Empress2.Ivoclar)制作的髓腔固位冠修复。预备前先用复合树脂材料充填倒凹,确保基牙预备形态良好,这样有利于保存牙体组织。修复后的情况显示这种修复方法可以保证功能和美观效果,尤其适用于后牙区生物力学特性和结构受损的根管治疗牙。因为修复体的边缘位于龈上.也可以预防牙周疾病。该项技术的基础是粘结.利用髓腔获得保证修复体固位和稳固的粘接面积。基牙预备时要保证有足够的剩余牙冠组织。这项技术为后牙区根管治疗牙的修复提供了一种除全冠修复以外的能够更多保存牙体组织的选择。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实验大鼠再植牙牙根吸收及愈合过程,辅助临床治疗及预防再植牙牙根吸收。方法:30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再植,每只大鼠随机选取一侧脱位牙齿即刻再植,对侧同名牙则于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再植回牙槽窝。分别于术后1、3、7、14、21d处死,分离上颌骨,拍摄x线片,应用IPP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根周透影面积。标本脱钙后制作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再植牙根尖周透影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干燥组表现尤其明显;组织学上表现为初期炎症反应较明显,随着炎症发展,牙根表面吸收陷窝逐渐增多、增大,后期即刻组牙髓及牙周膜修复反应明显,干燥组牙槽骨修复反应强烈,牙根、牙周膜逐渐被类骨质样组织替代。结论:再植牙初期以炎症反应为主,后期主要表现为修复反应,即刻与延迟再植导致牙周膜细胞活性不同决定了再植牙根吸收的进展。
简介:目的:探讨氟化钠抗碳酸饮料对乳牙釉质酸蚀的效果。方法:用人下颌乳切牙制备72个釉质块,将其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釉质块不作涂氟处理,实验组两组釉质块分别涂0.6%和1.23%浓度氟化钠;各组再按浸泡在碳酸饮料中的时间不同分成30min和50min两个亚组。将各组釉质块分别浸泡于碳酸饮料中30min或50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将实验组重新涂氟,然后再将釉质块浸泡在碳酸饮料中,如此循环直至12h。用扫描电镜观察乳牙釉质表面形态改变,显微硬度计测定釉质表面硬度值(surfacemicro-hardness,SMH)变化,评估氟化钠保护乳牙釉质抗碳酸饮料酸蚀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两种浓度氟化钠处理过的乳牙釉质能不同程度地抵抗碳酸饮料的酸蚀作用,SMH值较高(P〈0.05);随着碳酸饮料浸泡时间的延长,氟化钠保护乳牙釉质抗酸蚀的能力下降;较高浓度的氟化钠的保护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化钠能够增强乳牙釉质抗碳酸饮料酸蚀能力。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对全脱位延迟再植牙牙周愈合的影响。方法:25只6周龄Wistar雄性大鼠,进行同颌左右对照实验。拔除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将自制的PRF膜置于一侧拔牙窝内,干燥保存的牙齿原位再植,作为PRF膜组,对侧拔牙窝内不添加PRF膜,脱位牙原位再植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d处死大鼠,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对再植牙牙周愈合情况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再植牙无脱落。再植术后1d,牙周炎症细胞浸润,PRF膜组牙周炎性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d,PRF膜组牙周炎性改变发生率仍较对照组高(P〈0.01);术后7d,两组中牙周膜愈合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PRF膜组表面吸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性吸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差异(P〉0.05);术后14d,PRF膜组表面吸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性吸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8d,两组中各类牙周愈合表现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全脱位牙延迟再植术中,应用PRF膜不影响再植牙就位、愈合,早期能够控制再植牙牙根吸收的发生、发展,但远期效果尚不稳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时的镇静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的困难气道患者(Mallampati分级≥Ⅲ级)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min分别静脉推注生理盐水(NS组)或右美托咪定0.5μg/kg(DEX组),推注时间为10min。比较2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拔管期间患者呛咳和躁动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拔管事件的回忆情况;观察HR、SBP、DBP、RR的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SAS9.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期间DEX组呛咳评分和躁动评分显著低于NS组(P〈0.01);Ramsay评分和回忆度评分显著高于NS组(P〈0.01)。与诱导前相比,用药后DEX组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1),拔管时HR、SBP略上升,拔管后1、5、10min时HR、SBP、DBP、RR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0.05);NS组HR、SBP、DBP在苏醒拔管期间均显著高于诱导前,且高于DEX组(P〈0.01)。NS组寒颤发生率高于DEX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苏醒期拔管,能明显减少患者呛咳和躁动,产生良好的遗忘作用,且不延长拔管时间。
简介:目的:观察Er:YAG激光、1.23%酸性氟磷酸盐(acidulatedphosphatefluoride,APF)凝胶应用于乳牙釉质表面后保护牙釉质抵抗碳酸饮料腐蚀的能力。方法:采用拔除的滞留乳磨牙,分为对照组、Er:YAG激光组、含氟凝胶组、激光和含氟凝胶联合处理组4组,每组15个,经碳酸饮料间断性浸泡后,比较各组激光荧光诊断仪(laser-inducedfluorescencediagnostic,LF)读数的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的变化。结果:碳酸饮料浸泡可致乳牙釉质LF读数上升,经激光、含氟凝胶、激光与含氟凝胶联用的各处理组LF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两者联用组最低,与其他两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与含氟凝胶组相比LF读数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下可见釉质表面有不同程度的溶解。结论:碳酸饮料对乳牙釉质表面有较强的酸蚀脱矿作用,釉质表面应用氟化物或者Er:YAG激光可增强乳牙釉质抵抗碳酸饮料腐蚀的能力,两者联用效果更好。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腔灌洗术治疗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鞍山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28例(35侧),用2%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2混合溶液反复灌洗,每天1次,连续3d。治疗后平均随访3.2个月(1~15个月),记录患者疼痛、张口度等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疼痛均有较大程度缓解或消失,张口度大幅改善,26例患者张口度恢复正常,但17例仍有关节弹响。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关节腔灌洗术能够对部分早期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简介:2011年已经过去,《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和《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两家杂志社再次联合举办2011年度中国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杂志社共从收到选票中根据得票多少评出了最能反映2011年度中国口腔医学的十大新闻事件。
简介:2010年5月22~23日,由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举办的“2010年口腔医学新进展研讨会”在长沙市好来登酒店顺利召开。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党委副书记陶立坚、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基金会主席NabilSamman、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王兴、秘书长王渤、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徐韬、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张志愿、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边专、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院长凌均柴、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殷学民、湘雅医院党委书记唐友云、院长陈方平等领导及来自四川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等高校的口腔医学专家出席了会议。来自湖南、江西、海南等省的口腔医学专家及会议代表约200余人参加会议。
简介:目的观察颏棘上孔及其骨性管腔的发生率、大小、位置和它所包含的组织。材料及方法对380个人类尸体的干燥下颌骨进行形态测量分析,测量从颏棘上孔到下颌骨底缘的距离、孔开口及骨性管腔的大小。采用影像学方法观察骨性管腔的走向和它与下颌切牙管的关系.方法为向颏棘上孔和切牙管内注射对比剂(omnipaque),或向管腔内插入细金属导线。结果所有干燥下颌骨中98%出现了明显的孔道.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扁平漏斗形,大体解剖分离发现有舌动脉分支和舌神经进入颏棘上孔。结论颏棘上孔出现于大多数人类下颌骨,它好像是舌神经血管束通过朝向颊侧的孔道进入下颌骨内的真正入口。这提示我们下颌中线区域的外科和种植体植入手术可能存在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