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下咽癌侵犯食管上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间17例侵犯食管上段的下咽癌病例.根治性放疗8例,手术加放疗9例,其中2例行下咽、全喉、全食管切除,咽胃吻合术,7例行下咽、全喉、食管上端切除、舌瓣和胸大肌肌皮瓣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8例伴行双侧颈清扫术,1例同侧颈清扫术.全部病例术后随访.结果9例手术加放疗患者8例均能经口进食,日常生活自理;1例吻合口狭窄;5例已死亡,中位生存期29个月;8例单纯根治性放疗者6例已死亡,中位生存期13个月.结论下咽、全喉、全食管切除,胃咽吻合术或下咽、全喉、食管上端切除、舌辨和胸大肌肌皮瓣重建下咽及上段食管加术后放疗,治疗下咽癌侵犯上端食管的方法可行,预后较单纯放疗好,应采用积极的治疗方法,但生活质量欠满意.
简介:目的通过对白内障复明手术500例术后的早期观察,分析大规模短时间集中开展白内障手术的方法.方法经过病人的组织筛选、手术对象的确定、严格的术前检查,确定500例适合手术的白内障病人,视力在0.1以下,无全身及眼部手术禁忌症,采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方式.结果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3的245例,<0.3而≥0.05的210例,<0.05的45例.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玻璃体脱出、虹膜损伤和前房出血等,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大规模短时间集中开展白内障手术,要有政府重视、严格的术前检查、先进的手术方式、严格的术后观察和相应的术后处理,重视每个环节,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并应注重远期随访.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2001年12月住院治疗的27例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23例行颈清扫术,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144例非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对比.结果微小型与非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2/23(52.2%)、108/144(75.0%),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29.7%、37.8%;Ⅵ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9/23(39.1%)、43/58(74.1%),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2.0%、58.4%;Ⅰ-Ⅴ区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1/23(47.8%)、93/144(64.6%),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5.2%、34.9%,三者统计学均有显著性意义.10例临床颈部N0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6例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比非微小型低,以颈静脉链为常见部位,其次是气管食管沟.对一个确诊为微小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都应行颈清扫术.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无晶状体眼硅油充填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巩膜扣带术及巩膜扣带术先后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40眼。A组:单纯硅油充填组;B组:术前预置环扎带+硅油充填组;C组:硅油充填后再进行外加压组,术后2wk内对各组硅油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A,B,C组高眼压的发病率分别为17.5%,12.5%.52.5%,硅油溢入前房的发病率分别7.5%,10.0%。30.0%。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组与E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505,P〈0.01。结论:硅油充填术后早期并发症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适当改进手术技巧,能降低硅油充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观察羊膜移植联合亲水角膜接触镜治疗早期眼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21眼)早期眼烧伤患者,采用羊膜移植并佩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术后随访3月.结果所有患眼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20例眼表基本稳定,视力不同程度提高;2例角膜云翳;l例眼结膜表层重建,但发生角膜斑翳.无严重眼部并发症发生.结论羊膜移植联合亲水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各种早期眼烧伤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术对晶体完整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早期影响。方法122例(13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无眼内充填46例(47眼),C3F8充填36例(38眼),硅油充填40例(46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3天、5天和15天测量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与术前相比,无眼内充填者眼压无明显改变,术后1天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C3F8充填术后1天眼压升高,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术后1、3天下降;硅油充填术后1、3天眼压升高,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术后1、3、5天下降;眼压升高与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显著相关。结论对于晶体完整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形态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能主要由眼压及手术操作所致,在将眼压控制后,短期内即可恢复正常。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川芎嗪联合西药氨基胍治疗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组织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AR)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西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dirabeticretinopathy,DR)的治疗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川芎嗪治疗组、糖尿病氨基胍治疗组和糖尿病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糖尿病模型,于第90d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AR和NOS含量.结果糖尿病川芎嗪治疗组、糖尿病氨基胍治疗组和糖尿病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组的大鼠视网膜组织AR和NOS含量低于糖尿病组、糖尿病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组的大鼠视网膜组织AR和NOS含量低于糖尿病川芎嗪治疗组和糖尿病氨基胍治疗组.结论结合以往观察的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对大鼠眼底和视网膜组织学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和氨基胍可通过降低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AR和NOS含量而防治DR,联合用药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