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LASIK与波前像差优化LASIK对全眼高阶像差在0.3滋m以下近视散光眼的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在我院就诊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30例60眼。每位患者随机选取一眼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对侧眼接受波前像差优化的LASIK。术后6mo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全眼高阶像差及暗光下对比敏感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字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mo,波前像差引导组与波前像差优化组分别有93%及90%的术眼裸眼视力逸5.0,两组术后等效球镜值在±0.50D范围内的比例分别为87%及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丢失2行或以上的情形。两组术后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均较术前增大(P〈0.01),但增幅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mo暗光下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全眼高阶像差小于0.3滋m的近视散光眼,波前像差引导LASIK与波前像差优化LASIK对术后视力、屈光度、全眼高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简介: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且白内障患者大多是老年性,常合并有全身性疾病,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介绍了320例(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详细进行护理评估,做好术前心理辅导,眼球运动和注视训练,术后密切观察术眼和全身情况,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出院指导。
简介:目的探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疼痛与舒适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6月行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的136例视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盲选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68例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及疼痛原因进行评估,并选择恰当的护理对策。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为58例,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级别分别为43例、10例、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为42例,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级别分别为16例、20例、6例,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术后疼痛及疼痛程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在使裂孔处于最高位的基础上,对体位的适当调整,能够提高患者术后舒适程度。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对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流程及护理措施优化,以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避免护理缺陷及安全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以2012年至2015年12月共收治约654例688眼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分析2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和医生对术前准备的满意度。结果采用优化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择期手术前准备不完善率10.3%,手术医生满意度95.17%,患者满意度91.03%,与对照组术前准备不完善率30.77%,手术医生满意率71.98%,患者满意度78.57%,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接患者时间少于10min占93.79%,与对照组的72.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短了转运时间。结论术前准备中实施优质护理的确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手术医生对于术前准备的满意度。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表面麻醉给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白内障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同时采取表面麻醉给药方法配合治疗,同时采取术前教育、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的综合护理手段帮助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后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患者术后1d、16d、80d视力达到0.5以上占总数的97.5%(78/80),其中视力达No.8及以上患者占总数33.75(27/80),视力达No.3及下患者占总数的2.5%(2/80)。结论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给于表面麻醉治疗的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配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率,帮助患者视力恢复,值得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