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光黑子(solarlentigo,SL)也称为日光雀斑样痣、老年性色素斑或老年黑子。多见于面部、手背以及前臂等日光暴露部位,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棕褐色色素斑,为中老年人皮肤老化的一种表现。病因未完全阐明,过去认为主要与日光暴露有关,但近期一系列流行病学及机理研究表明,除外日光暴露,皮肤类型、环境空气污染、吸烟以及激素治疗等因素也参与SL样皮损的形成。SL虽为良性色素斑,但其可影响美观,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消极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观要求的提高,临床上就诊的SL患者越来越多,而国内外对此病仍缺乏认识。因此,本文利用现有的证据总结除日光暴露以外的其他因素在SL发病中的作用,以期为本病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

  • 标签: 日光性黑子 病因 预防 进展
  • 简介:暗色真菌可以引起人类少见的真菌感染,包括着色芽生菌病、真菌足菌肿和暗色丝孢霉病,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分子鉴定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少见暗色真菌引起感染的报告日渐增多。为更好地了解这些少见致病暗色真菌,该文将从生态学、分类学、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暗色真菌 致病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建立生殖支原体TaqmanMGB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检测宫颈炎患者生殖支原体感染情况,以期发现生殖支原体感染与女性黏液脓宫颈炎之间的相关。方法参照国内、外文献建立TaqmanMGB荧光PCR检测技术;采集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有黏液脓宫颈炎的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74例、体检中心对照组标本63例,应用上述检测方法检测标本中的生殖支原体。结果Taqman探针荧光PCR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黏液脓宫颈炎患者生殖支原体阳性率为24.3%,对照组未检测出生殖支原体;除不孕以外其他几项调查内容包括尿道炎症状、非婚接触史、复发性宫颈炎以及治疗史均与生殖支原体感染有关联(P〈0.001),其阳性率分别为17.6%、52.9%、42.5%、100%。结论TaqmanMGB荧光PCR法是目前较为适用的生殖支原体检测方法。生殖支原体感染可能是黏液脓宫颈炎的致病因素;生殖支原体的检测在指导复发性宫颈炎的治疗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宫颈炎 黏液脓性 支原体 生殖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1治疗是最早使用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之一.回顾近年来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治疗的疗效还没有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前瞻的临床试验研究加以证实.先前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也很少有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而且各文献中的病例选择、疗效评估方法并不一致,导致疗效的比较有许多困难,甚至无法比较.影响治疗预后的因素很多,有许多心理社会因素,也有生物学的因素.尽管如此,许多研究仍表明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性治疗 临床试验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 对比研究 治疗方法
  • 简介:甲作为重要的皮肤附属器之一,具有其独特的生长发育、结构与功能特点。基于其特殊的位置,甲常常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而出现形态各异的改变或病损。有时形成的特征改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遗传皮肤病中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 标签: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遗传性皮肤病
  • 简介: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第二性征的出现引发了心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对产生好奇,也产生迷惑。家庭和学校往往不能通过科学的渠道给予解答,同伴间话题沟通成为交流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

  • 标签: 青少年 同伴 性话题沟通
  • 简介:近十多年,非淋菌尿道炎(NGU)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和热点,其中最关键的是引起非淋菌尿道炎的病原体是否致病,由于研究众说不一,引发很多迷惑和争论,但也有一些逐渐被肯定,非淋菌尿道炎与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的关系也逐渐清晰。

  • 标签: 非淋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致病性
  • 简介:目的:通过对慢性湿疹患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检测,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慢性湿疹的相关。方法:选取慢性湿疹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微孔板技术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19%、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3.49,P<0.01)。两组间,除鸡肉、猪肉、大米、牛肉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外,其他食物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的食物依次为蛋清/蛋黄、牛奶、蘑菇、大豆、蟹、虾、玉米、西红柿、小麦、鳕鱼。观察组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的患者中,超过半数患者对两种及以上食物呈阳性反应。结论:食物不耐受在慢性湿疹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慢性湿疹的诊断及后续饮食调整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湿疹 食物不耐受 特异性IGG抗体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等息息相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ysteinylaspartatespecificprotease,caspases)是一组与细胞凋亡和炎症相关的蛋白水解酶,银屑病的主要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细胞过度增生及角化不全,真皮内的慢性炎症。大量研究证明caspases与银屑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其中部分caspase已经被广泛研究,已证实其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或许将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和方向。

  • 标签: 银屑病 CASPASE 细胞凋亡 炎症因子
  • 简介: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皮肤疾病。尽管痤疮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炎症反应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痤疮丙酸杆菌是主要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可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s2,TLR2)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形成炎症痤疮。一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TLR2受体的功能与表达,发挥抗炎及治疗痤疮的作用。该文就TLR2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及与之相关的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 标签: 痤疮 炎症反应 TLR2 治疗
  • 简介:白癜风常并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utoimmunnethyroiddisease,AITD)、类风湿关节炎、1型糖尿病、恶性贫血、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thematosus,SLE)、艾迪生病、斑秃等,其中以AITD最多见,包括Graves病、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桥本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相关眼病等,但有关白癜风并发AITD确切机制研究甚少。鉴于白癜风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和各种非遗传因素相关,多数认为是由基因、环境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共同的终末通路,即氧化应激-自身免疫介导的黑素细胞缺失,特别是非节段型白癜风(non-segmentalvitiligo,NSV)。该文从白癜风的基因、自身免疫和氧化应激3个关联机制上综述、阐述其与AITD的关系。

  • 标签: 白癜风 甲状腺疾病 自身免疫性 遗传 自身免疫 氧化应激
  • 简介:过敏紫癜(anaphylactoidpurpura,AP)是一种急性、自限性,主要侵犯全身毛细血管的疾病,多发生儿童及成人。病因复杂,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发现可能与感染、药物、遗传等因素相关。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内皮素-1、Toll-like受体2、Toll-like受体4、基质金属蛋白酶、白三烯和脂氧素A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均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病因学 发病机制
  • 简介:背景:英夫利昔单抗,一种直接针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鼠-人嵌合单克隆抗体,已证实对中重度银屑病有效,但尚无公开发表的资料提及其在治疗难治银屑病及与其他抗银屑病联合治疗的情况。目的:报道作者以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参加三级转诊服务的严重难治患者的经验。方法:所有在2002年至2005年7月间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参加三级转诊服务的严重银屑病患者均纳入该项前瞻、开放标记研究。用疾病严重评分[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和临床图片]详细记录整个治疗期间治疗初、第2周、第6周、间隔2个月时的有关疾病的表型、临床过程和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整个研究中共23例患者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1例患者因患脓疱型银屑病退出研究。患者均为重度银屑病(基线PASI26.5±6.7,x±s,n=22),并且既往曾接受至少两种系统治疗;16例患者在治疗初期接受一种或一种以上联合治疗。在第10周,95%患者获得基线PASI50%或更大的改善(PASI50),且77%患者获得75%或更大的改善(PASI75)。有效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10例治疗时间超过11个月的患者中有8例维持至少PASI50。仅1例患者由于缺乏疗效而退出,2例患者出现严重系统性感染包括肺外结核(脾脓肿)和蜂窝织炎,6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2例)、严重血小板减少症(1例)、肝炎(1例)和恶性肿瘤(2例)而终止治疗。结论:来自该开放标记研究的数据提示英夫利昔单抗可快速、有效治疗严重、难治银屑病,尽管约25%患者由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尚需进行长期随访、持续的药物监督和进一步对照研究,以期完整评价英夫利昔单抗在上述难治人群中的风险。

  • 标签: 中重度银屑病 单抗治疗 难治性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肿瘤坏死因子-α 严重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与勃起功能障碍(ED)之间的相关。方法:OSAHS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PSG睡眠监测仪和NPT同步监测两组患者睡眠状态及阴茎勃起情况,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minSaO2)和阴茎血容积变化率(%)。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法分别检测NO、iNOS浓度,ECLIA法检测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素(PRL)水平,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5项(IIEF-5)评估男性OSAHS患者ED的发病率,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OSAHS组T(2.10±2.42)、FT(9.76±2.33)、NO(72.51±11.74)、iNOS(25.32±11.57)、minSaO2(71.23±5.71)、阴茎血容积变化率(158.36±32.8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OSAHS组AHI(45.75±11.9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SAHS患者E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ED患者NO(32.57±6.33)、iNOS(8.06±1.01)、阴茎血容积变化率(135.56±16.92)及IIEF-5总分(5.3±2.3)明显低于轻中度ED患者(P〈0.01)。结论:OSAHS与ED有明显的相关,NO升高、低氧血症、T降低可能是OSAHS患者导致ED的机制。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勃起功能障碍 相关性 研究
  • 简介:尽管对系统红斑狼疮(SLE)的研究进行了一个多世纪,然而其发病机制及病因还不十分明确。普遍认为该病是在遗传背景的基础上,环境因素如感染、紫外线、药物、饮食等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打破免疫系统的平衡,导致细胞凋亡频率增加和凋亡物质清除效率降低、免疫细胞异常分化活化等,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最终导致多种组织器官损伤。因此,本文对现有的发病机制在基因学、表观遗传学、免疫学及环境因素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旨在为SLE病因学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并为SLE的诊治提供新的途径和靶点。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因学 表观遗传学 免疫学 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