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胆囊切除联合优质干预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第102医院收治的行腹腔胆囊切除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腹腔胆囊切除联合优质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并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睡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优质护理 胃肠功能 疼痛 睡眠
  • 简介:背景:自从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CEA)是预防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以来,人们对其最佳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与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CAS)进行比较重新产生了兴趣。本文对上述问题、颈动脉狭窄的检查以及审核和报道CEA结果的作用进行探讨。检查方法:考虑CEA治疗的患者应该进行CT或MPI脑影像学检查以证实脑梗死和排除占位性病变。颈动脉的检查从超声开始,然后进行高质量MPA或CTA,如果结果一致,就能够计划进行治疗而不必进行导管血管造影。另一种同样可以接受的方法是直接从超声到导管血管造影检查,后者仍然是评价颈动脉的金标准。适应证:最适合接受CEA治疗的患者为由于颈动脉重度狭窄(70%~90%)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非致残性卒中症状者,允许的最大卒中和病死率为6%。尚不确定的CEA候选者为狭窄程度为50%~69%的有症状患者以及狭窄≥60%的无症状患者,但如果在其他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和某些患者特征均有关)的基础上进行仔细选择的话,有些患者可能从手术中获益。只有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的情况下(3%或更低),无症状患者才能获益。那些颈动脉狭窄〈50%的有症状患者或狭窄〈60%的无症状患者以及那些内科状况或神经系统状况不稳定的患者不适合进行CEA治疗。技术:CEA可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对于后者,在颈动脉夹闭时必须有许多检测技术来评价脑灌注。当监测不是强制性并且没有哪一种监测技术被明确证实优于其他技术时,脑电图(EEG)是最常使用的。外翻式CEA是外科技术的一种变异,有些证据表明更加广泛应用的补片闭合可能会降低手术期急性卒中风险和狭窄复发的长期风险。CAS:随着经验的增加,这种侵袭性较小的血管内技术仍在持续发展。一些经验丰富�

  • 标签: 动脉 影像学检查 治疗手段 检测技术 CEA 监测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内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中的定位作用。方法同顾性分析63例导航辅助下行垂体腺瘤切除的病人资料(病例组),并与61例同期未用导航的垂体腺瘤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定位蝶窦开口与鞍底时间,以及定位鞍底准确性,评价导航定位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采用巾导航能硅著缩短定位蝶窦开口及鞍底的时间(P〈0.05),并显著提高初次定位鞍底的准确性(P〈0.01),且病例组无中方向错误,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神经导航是内下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 标签: 垂体肿瘤 神经导航 神经内镜 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总结内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疗效、手术指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选择内下经鼻入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5例,SimpsonⅣ级切除1例。术后视力减退改善4例,加重1例;视野障碍改善1例,无变化4例;视力视野术后未查1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暂时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例,死亡1例。随访5例,时间6个月~3年,经MRI复查肿瘤均无复发。结论内下经鼻蝶入路是鞍结节脑膜瘤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可达SimpsonⅠ级切除的优点。但本方法并不适合所有鞍结节脑膜瘤,需有严格的手术指征。

  • 标签: 脑膜瘤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经鼻蝶
  • 简介:目的研究经鼻蝶神经内下垂体瘤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8例经鼻蝶内手术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不同肿瘤大小、侵袭性及类型患者手术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垂体腺瘤手术切除率与肿瘤体积和是否为侵袭性有关。侵袭性肿瘤和肿瘤体积越大者,手术切除率越低。不同肿瘤大小和切除程度的泌乳素(prolactin,RPL)型和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型腺瘤患者术后的血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78例患者中,术后并发脑脊液漏者6例、临时性尿崩者10例、高热及电解质紊乱者8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鼻出血3例、视力减退1例;经相应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或好转。术后,36例患者头痛缓解,28例患者视力、视野改善,3例患者手指灵活度改善;40例患者血清激素水平降低或恢复正常,相关症状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者61例(全切除率78.2%),次全切者11例(14.1%),大部分切除者6例(7.7%)。血清激素水平检测显示,29例PRL型垂体瘤患者的PRL水平,以及40例GH型垂体瘤患者的GH水平分别较术前降低或恢复正常。结论经鼻蝶神经内下垂体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创伤较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 简介:颈动脉内膜切除(CEA)是为了改善脑血液供应,预防并治疗因颈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动脉管径狭窄〉70%)而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的外科手术方法,亦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完全闭塞简单、有效且经济的方法。随着麻醉及中监测技术的提高。颈动脉内膜切除麻醉的重点已从单纯满足手术需要发展到中神经功能的监测与保护:一、麻醉方法的选择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切除的患者是行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至今仍存争议。大多数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局部麻醉方法患者神志清醒,仅需通过简单的临床判断即能够监测到脑灌注状态:

  • 标签: 麻醉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总结经口咽齿状突切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齿状突压迫延髓及上颈髓腹侧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颅底凹陷4例,颅底凹陷伴Chiari畸形2例,颅底凹陷伴寰枕融合1例,下斜坡及齿状突后结缔组织增生1例,多种畸形复合2例。均采用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减压手术。结果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9例,因频发呼吸骤停而自动出院1例。术后随访9例,随访时间0.5~5年,未出现头痛、头晕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结论经口咽齿状突切除是治疗齿状突压迫延髓及上颈髓腹侧病变直接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畸形 颅颈交界区 经口咽入路 齿状突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影像导航下颅底骨化纤维瘤全切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影像导航、内辅助实施5例颅底骨化纤维瘤切除.结果术后复查肿瘤均得到全切,手术时间与传统手术相仿.结论应用影像导航辅以鼻内技术,颅底骨化纤维瘤可以在降低副损伤的前提下实现全切.

  • 标签: 骨化纤维瘤 颅底 影像导航 鼻窥镜 手术入路 副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内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非复发型泌乳素垂体腺瘤患者中,32例患者的垂体腺瘤经显微下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28例经神经内下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将围手术期及预后的情况进行比较,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神经内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0±1.6)d、出血量为(50.0±8.4)ml、手术持续时间为(97.6±9.O)min及并发症发生率7.1%(2,28),显微组则分别为(7.4±1.1)d、(80.4±7.4)ml、(155.0±15.7)min及34.4%(11/32),两组均相差显著(P〈0.05)。海绵窦受侵袭患者的肿瘤切除率及泌乳及月经改善情况神经内组也优于显微组(P〈O.05)。结论在神经内下较在显微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更微创,显露更清楚,相对更安全,效果更好。

  • 标签: 垂体肿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经鼻蝶窦外科
  • 简介: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scranialDoppler,TCD)中监测研究颈动脉内膜切除(carotidendarterectomy,CEA)中的脑血流变化和微栓子出现的规律。方法应用TCD监测18例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CEA中各期的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的脑血流和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signal,MES)。记录CEA各期MCA收缩期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搏动指数(pulsitilityindex,PI)及微栓子的数量。结果(1)中1例患者出现左眼动脉颞上支栓塞,其余患者无并发症。(2)释放期和缝合期MCA的PSV及PI较基线期明显升高(P〈0.01)。44.4%(8/18)的患者阻断后PSV下降〉60%。中,77.8%(14/18)的患者采取了分流措施。释放颈内动脉后55.3%(6/18)的患者PSV升高100%以上。(5)100%的患者于手术中监测到MEs。患者的总MES为11~150个,平均60±42个。栓子主要集中于分流期和释放期。结论TCD作为一项无创、实时的监测工具能够广泛应用于CEA中监测,及时地发现围手术期的各种血流变化及MES的产生,有效预测围手术期的卒中发生,优化中操作。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经颅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流速度 微栓子信号
  • 简介:婴儿痉挛症发病约占新生儿的1/3000~4000,90%伴有智力障碍,肢体运动障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临床表现:发作频繁,发作时间极短,全身尤其是头部和上半身向前屈,身体失衡跌倒[1].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功能性半球切除术
  • 简介:目的报告顽固性颞叶癫痫行前颞叶切除的并发症,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行前颞叶切除,术后出现急性脑梗死伴颅内感染、硬膜外血肿、轻偏瘫等情况,采取抗炎、抗脑水肿、抗凝治疗及清除血肿等治疗。结果首例病人卡马西平治疗随访1年,癫痫发作消失;第2例随访7年,癫痫发作消失;第3例癫痫消失,但残留轻偏瘫,后渐恢复,遗留左手指屈伸力差。结论血肿和感染是术后最频发的并发症,偏瘫(操作性偏瘫)是最严重的神经并发症,手术时损伤脉络膜前动脉是最可能导致偏瘫的原因。

  • 标签: 癫痫 颞叶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在国内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35.26%~60.96%,平均44.69%[1]。虽然针对胶质瘤的外科手术及辅助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患者预后仍然不佳。研究提示,胶质瘤切除程度与患者预后关系十分密切[2]。然而,其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的生长模式,使肿瘤全切变得十分困难。

  • 标签: 辅助治疗 胶质瘤 临床研究 切除术 引导 荧光
  • 简介: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又称颈动脉外膜剥离、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等,目前尚无统一命名,主要通过手术切除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式已在神经外科领域应用数十年,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应用范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主要应用于脑缺血性疾病(如烟雾病)及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现将该式的历史沿革、相关解剖、手术方法、临床应用及可能机理作一综述。

  • 标签: 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切除术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技术联合监测对预防脊髓髓内肿瘤切除中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病例资料,均行手术切除治疗,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P40)和运动诱发电位(MEP-ABP)监测。结果术后2周随访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10例,不变13例,下降3例。JOA评分改善者,手术前后SEP-P40潜伏期、波幅改变及MEP-ABP潜伏期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不变者,手术前后SEP-P40潜伏期、波幅改变及MEP-ABP潜伏期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髓内肿瘤切除中使用神经电生理联合监测能及时反映神经功能变化,中电生理指标变化与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改变一致。联合监测可提高中操作的安全性,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脊髓肿瘤 髓内 电生理学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目的探讨头皮脑电图(EEG)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药物难治性癫痫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的患者,分析病因与术后转归相关性,着重分析术前头皮EEG背景活动、间歇期放电、发作起始及术后EEG特征。结果8例患者以获得性病因为主。术前头皮EEG背景活动多表现为慢波增多,患侧显著;发作间歇期双侧半球呈现多脑区放电特征;发作起始EEG改变多为弥漫性改变;术后复查EEG,1个月内以双侧放电居多,半年以上复查以患侧放电居多。结论头皮EEG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前评估、术后随访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癫痫 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 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确保腹腔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质量,延长设备、器械使用寿命的方法.方法:总结我院自1993年3月开展腹腔手术以来,五常法在手术室腹腔管理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无一例因腹腔器械故障或欠缺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五常法的应用减少了手术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增强了手术室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增强了手术护士的工作成就感.

  • 标签: 手术室 五常法 理中 腹腔镜手术 1993年 手术质量
  • 简介:颈动脉内膜切除(CEA)用于颈动脉闭塞患者已经有数十年历史,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实,对于近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EA能够有效地预防卒中,临床试验资料提示,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相比,CEA对有症状患者的卒中预防作用更加显著。然而,如果CEA治疗与单独内科治疗相比,颈动脉狭窄≥60%但其他方面健康的人群将来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很低,包括致残性脑梗死。最近,颈动脉支架置入(CAS)在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增多。随着技术地不断提高,操作风险已明显降低,正在逐渐接近所报道的CEA风险。CEA相对于CAS的益处和作用持续时间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的随机对照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 标签: 预防作用 动脉 支架 随机对照试验 操作风险 CEA
  • 简介:目的探讨B型超声实时定位在脑胶质瘤切除中的作用.方法在45例显微神经外科切除脑胶质瘤的手术中,使用B型超声确定肿瘤的位置,对其中30例脑功能区肿瘤配合使用皮质功能区定位刺激电极,实时判断病变切除程度.结果肿瘤均定位准确,40例显微下全切,5例次全切除.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中B型超声实时定位能够准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并实时监测胶质瘤的切除程度.

  • 标签: 超声检查 神经胶质瘤 监测 手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