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在2011年第4期和第5期的讲座中,我们介绍了成组设计三种特殊检验的样本含量估计问题,本期讲座中将为读者介绍成组设计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差异性检验的样本含量估计。所谓差异性检验,研究目的是分析两组样本所代表的两个总体均数(或总体率)是否相等。对于定量资料,若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独立性、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可采用成组设计定量资料检验进行分析;否则,需要采用秩和检验。对于定性资料,可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

  • 标签: 样本含量估计 差异性检验 成组设计 定性资料 检验效能 试验
  • 简介:对于成组设计一元定量资料,人们常用成组设计一元定量资料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假设检验。事实上,这里所提及的常用的假设检验都属于一般的差异性检验方法。然而,在新药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中,还有3种特殊的假设检验方法,即非劣性检验、等效性检验和优效性检验。本文将介绍这3种特殊检验的样本含量估计方法。

  • 标签: 样本含量估计 检验效能 定量资料 成组设计 假设检验方法 非劣性检验
  • 简介:我们通常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处理结果为二值变量的单因素两水平设计定性资料(也称为四格表资料),这些方法属于差异性检验。在新药或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中,还可能需要采用非劣效性检验、等效性检验、优效性检验这3种特殊的假设检验方法中的某一种来处理此类资料。上期讲座中,我们介绍了结果为定量变量的单因素两水平设计三种特殊检验的样本含量估计,本期向读者介绍结果为二值变量的单因素两水平设计三种特殊检验的样本含量估计。

  • 标签: 样本含量估计 检验效能 试验研究 单因素 设计
  • 简介:本文采用放免法测定了32倒正常人及32例手术和非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浆心钠素(ANF)含量。结果发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入院当日血浆AN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1天、3天、及7天血浆ANF含量比较分别为无差异(p>0.05)、差异(p<0.05)及显著差异(p<0.01);手术组患者与非手术组患者1天、3天及7天血浆ANF含量同步比较分别为无差异(p>0.05)、差异(p<0.05)及差异显著(p<0.01);死亡患者入院当日血浆ANF含量高于存活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动态测定血浆ANF含量,可以作为观察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发展变化的一项指标,同时对判断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亦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治疗 血浆心钠素 含量测定 ANF
  • 简介:如果试验涉及两个试验因素,当各因素在试验中同时实施且所处的地位基本平等,两个因素之间存在一级交互作用,且需要加以考察时,所采用的一种试验设计类型就是两因素析因设计。若观察指标只有一个且是定量的,相应的资料类型即为两因素设计一元定量资料,这时我们可以采用两因素设计一元定量资料方差分析处理该资料。本期讲座,我们向读者介绍两因素析因设计一元定量资料方差分析时样本含量与检验效能估计。

  • 标签: 析因设计 定量资料 检验效能 样本含量 方差分析 交互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犬颅脑枪弹伤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火器伤组。用德国小口径步枪制作犬颅脑火器性切线伤(TBI)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伤后30min、6、24、48h血清TGF-α和NSE的水平。结果伤后30min血清TGF-α开始下降,NSE开始增高(P〈0.05);伤后6hTGF-α下降明显,NSE明显增高(P〈0.01);伤后24hTGF-α呈最低值,NSE呈最高值(P〈0.01);伤后48hTGF-α呈现回升的趋势,NSE开始下降(P〈0.05)。在测定时间内火器伤组伤后血清TGF-α呈持续低值,NSE呈持续高值。结论测定血清TGF-α和NSE含量可以评估颅脑火器伤的损伤程度和预后。

  • 标签: 颅脑火器伤 血清 放射免疫法 转化生长因子-Α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细胞核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分析,探讨DNA含量及细胞增殖特性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将手术切除的新鲜脑胶质瘤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并进行短期体外培养,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瘤细胞的DNA指数(DNAindex,DI)、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分裂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等指标。结果:①脑胶质瘤Ⅲ、Ⅳ级之间的DNA异倍体率无显著差异,但与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②对照组的DI值与脑胶质瘤Ⅰ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③对照组的S期与胶质瘤Ⅰ、Ⅱ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Ⅲ、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④对照组的PI值与肿瘤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胶质瘤细胞核DNA的流式细胞术分析能较准确地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对脑胶质瘤病人的诊断、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胶质瘤 细胞核 DNA 含量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分析口服卡马西平(CBZ)对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使用卡马西平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卡马西平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停药时间、停药前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变化及转归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2例男性患者均为长期不规则服药,时长与病史年限大致相同。经停用卡马西平,11例患者纤维蛋白原恢复至2.0g,/L以上,1例停药14d,纤维蛋白原由1.40g/L升至1.92g/L。结论卡马西平可致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用药过程中应监测纤维蛋白原含量,以防引起严重出血。

  • 标签: 卡马西平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并比较轻型颅脑损伤(mTBI)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在13~15分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为临床诊断mTBI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43例轻、35例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FAP含量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对比mTBI患者和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含量与头颅CT的关系。结果血清GFAP含量对鉴别mTBI患者和健康人群有一定准确性(AUC=0.726);对鉴别GCS评分在13~15分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人群有较高准确性(AUC=0.914);血清GFAP含量对鉴别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有一定准确性(AUC=0.762)。结论血清GFAP可作为mTBI患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对鉴别颅脑损伤后头颅CT阳性和阴性患者有一定准确性,可以为减少mTBI患者头颅CT检查提供依据。

  • 标签: 轻型颅脑损伤 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 头颅计算机体层成像
  • 简介: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在研究设计初始,样本含量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合适的样本含量有助于研究者用最合理的资源获得最可靠的研究结果或发现有意义的临床差异。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不同的研完方法,对样本含量的要求也就不同。但在估算样本含量时,均需要参考的5个标准是:研究个体的变异度、研究结果的精确度(抽样误差)和把握度。此外,对常用的样本含量估算方法(公式计算法、查表法和文献法或专家咨询)进行归纳,并提出在以上基础上,还需考虑研究成本、可行性与伦理学要求对样本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以脑血管病研究为针,介绍样本含量的计算方法.

  • 标签: 样本大小 研究方法 成本及成本分析 伦理学
  • 简介: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水平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了10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的含量.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期患者血清SI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SICAM-1的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密切相关,深入研究SICAM-1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病 脑梗死 可溶性黏附分子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含量的影响,并探讨针刺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第1d起针刺涌泉和历兑穴(时间为30min,1次/d,共7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伤后1、2、3、5、7d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结果①对照组脑脊液中IL-8、sICAM含量在伤后1d升高,2d达高峰,3d开始下降,5d进一步下降,7d下降到正常水平;②治疗组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在伤后1d升高,2d下降,3d继续下降,5d下降到正常水平;③治疗组伤后2、3、5d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相点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减轻重度颅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因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为重度颅脑损伤后的脑保护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 标签: 穴位针刺 颅脑损伤 脑脊液 含量检测 白细胞介素-8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 简介:目的:观察伴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类分子(LPA/AP)含量的变化特点,探索NVAF相关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临床进行抗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235例未接受抗栓治疗的NVAF患者、119例伴有NVAF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120例不伴有NVAF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测定其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其相似总磷脂(AP)的含量变化,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时观察不同年龄组NVAF患者血浆LPA含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年龄组NVAF患者血浆LPA含量均显著增高,其中≥76岁年龄组增高最为显著,且显著高于≤60岁年龄组(P〈0.01)。发病24h,伴有NVAF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LPA含量显著高于NVAF组(P〈0.01)和对照组(P〈0.001)。NVAF组和伴有NVAF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24h,伴有NVAF的急性脑梗死组血浆LPA含量显著高于不伴NVAF的急性脑梗死组(P〈0.01)和对照组(P〈0.001)。不伴NVAF的急性脑梗死组血浆LP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至发病后1周,伴有NVAF的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LPA含量仍高显著于不伴NVAF的急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发病后2周和1个月时,三组间LP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VAF患者血浆LPA含量显著增高,提示其体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NVAF相关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持续时间较长,故其抗栓治疗的时间窗应较长。LPA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分子标记物,并可用于判断NVAF患者体内血栓形成或血栓形成前状态。

  • 标签: 溶血磷脂 心房颤动 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
  • 简介:目的:研究脑损伤后脑内5-羟色胺(5-HT)和钙离子(Ca^2+)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对脑的继发性损害。方法: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5-HT及Ca^2-含量进行检测.同时测量脑含水量并作病理观察。结果:在脑损伤后4h,脑组织中5-HT及Ca^2-含量显著增高,伤后8h仍维持在高水平.伤后4h脑含水量递增,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受损逐渐加重。结论:5-HT的过度合成和释放可使脑组织内Ca^2+集聚增加.造成神经细胞严重损伤,并引起和加重继发性脑损伤。

  • 标签: 脑组织 5-羟色胺(5-HT) 颅脑损伤 脑含水量 5-羟色胺 实验性
  • 简介: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血装饰品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38例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及25例正常人血浆ET、CGRP含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偏头痛组的ET、CGRP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ET和CGRP的比值升高(ET/CGRP)与偏头痛的严重程度有关,重度者显著高于轻中度者.结论偏头痛的发病可能与ET、CGRP水平失衡有关.

  • 标签: 偏头痛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肽 血浆 CGRP含量
  • 简介:目的研究脑梗死后遗症大鼠模型脑组织ATP、ADP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脑梗死后遗症大鼠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脑组织ATP、ADP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刺激组(SG)毛发相对黯淡无光、卷曲,精神萎靡,惊恐,消瘦,肢体无力,摄食减少,饮水减少,手术伤口愈合迟缓,符合中医脑梗死后遗症征候。正常组(NG)大鼠脑组织ATP、ADP含量显著高于SG组、术后不刺激组(SG)(P〈0.01),同时NSG组大鼠脑组织ATP、ADP含量显著高于SG组(P〈0.05)。SG组大鼠脑组织NE、DA和5-HT含量显著低于NG组(P〈0.01),NSG组(P〈0.05);NSG组大鼠脑组织DA含量显著低于NG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遗症大鼠由于能量代谢障碍而出现脑组织的ATP、ADP含量降低,并且伴有大脑释放单胺类递质增加及脑细胞内的单胺类递质含量减少,单胺类递质分泌增加又加重了脑组织的损伤,加剧ATP、ADP等能量物质代谢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 标签: 脑梗死后遗症 模型 ATP ADP 单胺类神经递质
  • 简介:本期讲座中,我们将向读者介绍单组设计、配对设计、交叉设计定量与定性资料差异性检验时的样本含量与检验效能估计。一、单组设计定量与定性资料差异性检验时样本含量与检验效能估计单组设计是指对来自某个总体的一个随机样本在一个特定条件下观测其定量或定性指标的取值。

  • 标签: 差异性检验 配对设计 样本含量 检验效能 定性资料 交叉设计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不同成分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含量及其对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献血的432例献血者的资料。采用免疫荧光法对不同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全血献血者体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全血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之间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性疾病患者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它是血管性疾病的一个理想监测指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二聚体的含量较全血献血者显著减少,提示成分献血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血小板 全血 D-二聚体 脑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脑动脉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脑动脉瘤患者36例,脑外伤患者37例,正常对照组32人血清MMP-3的含量.结果脑动脉瘤患者血清中MMP-3含量为(92.7±6.7)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33.6±3.7ng/ml,P<0.001)、脑外伤患者(52.1±4.9ng/ml,P<0.01).结论MMP-3在脑动脉瘤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脑动脉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脑外伤 血清 脑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election)、vonwillebrand因子(vWF)的表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例ACI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浆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P-selection和vWF的水平.结果在ACI患者发病24小时内,sICAM-1为(268.65±51.82)ng/ml、P-selection为(20.48±6.32)ng/ml、vWF为(179.67±54.18)%,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ACI患者早期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2)sICAM-1,P-selection和vWF与ACI的发生发展及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细胞间粘附分子-1 P-选择素 VONWILLEBRAND 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