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医疗界品管大师Donabedian强调“没有测量就没有质量”,可知测量对于质量的重要性,实际运用中则以指标进行医疗照护结构、过程与结果层面的监测,以作为医疗照护质量提升的参考。中国台湾地区的质量指标发展虽较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较晚,但发展至今已有本土化及覆盖全省的医疗质量指标监测系统,包括台湾临床成效指标(TCPI)、台湾医疗照护质量指标(THIS)与台湾地区医院协会发展指标系统(TCHA)等指标计划。亚东纪念医院藉由导入质量指标计划,逐步建构全面性的质量指标管理系统,制定全院质量指标制/修订、监测与改善的规范,在护理品管的推广过程中,凭借培养护理同仁的品管能力,将管制图运用于日常的病房指标监测,以积极推进质量改善的PDCA循环,同时积极拓展与同侪医院间的观摩与学习,通过建构、逐步推广、扩散与分析检讨,使护理品管的推广更畅通,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水平的照护质量。
简介:目的通过与FireVoxel软件测量的结果比较,探讨多田公式测量脑出血血肿体积的误差及适用范围。方法收集8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检查数据资料,分别采用多田公式和FireVoxel软件测量血肿体积。将患者按FireVoxel测量的血肿体积分为:<30mL组(47例),30~50mL组(30例),>50mL组(8例);按血肿形状分为:规则组(51例),不规则组(19例)和分叶状组(15例)。分别对不同血肿大小和形状组用FireVoxel软件法和多田公式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患者的平均血肿体积,多田公式法测量为(35.13±17.95)mL,FireVoxel软件法测量为(29.85±13.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田公式法测量的平均误差为5.28mL,误差率为(29.85±13.53)%。血肿体积<30mL组、30~50mL组及>50mL组的多田公式法测量结果的误差率分别为:(12.33±20.29)%,(22.67±20.99)%,(20.11±14.63)%。血肿形状规则组、不规则组及分叶状组的多田公式测量结果的误差率分别为:规则组(4.43±11.78)%,不规则组(32.89±14.34)%,分叶状组(37.98±19.23)%。结论多田公式是一种粗略的脑部血肿体积计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其结果有较明显的误差,误差与血肿的大小及形状有关。
简介:目的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和轻度阿尔兹海默病(A1zheimerdisease,AD)患者的海马体积萎缩情况,评价利用影像学测定海马体积对MCI、A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3.0T磁共振分别对20例MCI患者,20例轻度AD患者,2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对照者的海马体积进行测量,所得数值用头颅体积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计算机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比较三组之间体积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MCI组,对照组与AD组的两侧海马体积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轻度AD与MCI组两侧的海马体积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功能障碍与海马体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海马萎缩对早期认知障碍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DSA图像测量技术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介入中心1035例患者在进行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病变及正常血管影像进行测量。结果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对本组病例中的血管及病变进行测量,应用直径为10mm的正圆形不锈钢球作为参照物,并且尽可能将其放置在与预测量血管或病变同侧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其测量数值较少产生误差;应用三维重建系统对旋转DSA三维重建的图像也可进行精确测量。结论DSA图像测量技术对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介入操作医生选择合适的支架、保护过滤伞、弹簧圈及扩张球囊等材料的种类、型号至关重要。
简介:目的观察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对抑郁性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组(电针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分别于疗前及疗后2周、4周、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结束时电针组治疗抑郁性障碍显效率为87.18%,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1);电针组HAMD量表总分、HAMA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电针组HAMD量表各因子分、HAMA量表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尤其是焦虑/躯体化因子、阻滞因子、绝望感因子、躯体性焦虑因子更显著(P<0.001);电针组TESS量表的行为毒性、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结论智能电针仪合并药物治疗抑郁性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简介:目的:构建智能化导诊信息系统,并评价该系统在儿童专科医院门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就诊质量及效率提供参考.方法:建立规则引擎,采用信息化方法根据患儿主诉、症状和体征进行预检分诊,系统自动决策推荐就诊科室或专业,同时对接院内多个子系统,形成门诊就诊全链条的信息化导诊系统.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 2022 年10月1日至 2023 年 6月30日就诊患儿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预检分诊及就诊流程;选取 2023 年 7月1日至 2024 年3月31日就诊患儿为实验组,采用智能化导诊信息系统进行就诊.比较两组患儿的就诊质量,患儿及家长和门诊在岗护士对该系统的使用评价.结果:与智能化导诊信息系统应用前比较,应用后门诊退号率及投诉率有所降低(P<0.05),预检分诊准确率和满意度均有显著提升(P<0.05);患儿及家长对该系统使用的体验感、指导性、便捷性、准确性及全面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