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双额冠状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86例,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照组行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减压术。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恢复良好33例,中残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2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76.74%)明显高于对照组(51.26%;P<0.05)。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7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疝1例、颅内感染3例、急性脑膨出2例、脑积水2例、脑脊液漏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疝4例、颅内感染4例、急性脑膨出3例、脑积水4例、脑脊液漏8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26%)明显低于对照组(53.49%;P<0.05)。结论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充分减压,疗效好,并发症少。
简介: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中持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明确的符合急诊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的24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组)进行术中全程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并与同期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的25例患者(对照组),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中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有助于术中精确控制性减压,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术中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对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经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方法2013年1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符合标准sTBI6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经天幕裂孔切开+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3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颅内压、血清血清前白蛋白(PA)、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结果术后1~3d,两组颅内压逐渐降低,且观察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血清MBP水平降低,PA水平升高;而且,观察组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5.2%,5/33)明显低于对照组(39.4%,13/33;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恢复良好率(60.6%,20/33)明显高于对照组(30.3%,10/33;P<0.05)。结论经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sTBI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血清PA及MBP水平,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
简介:目的总结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10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50例(观察组),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53例(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3、7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0%)显著低于对照组(35.8%;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52.0%)明显高于对照组(32.1%;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增加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减压术。
简介: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国内应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颅脑外伤的病例,分析此手术方式对患者颅内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关键词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由两位工作人员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本研究所需的数据,用Stata14.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的有效率差值比(RD)为0.22,其95%置信区间(CI)为0.16~0.28,病死率的相对风险比(RR)为0.48,其95%CI为0.35~0.67。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显著性增加治疗有效率和降低术后病死率,有效改善手术治疗的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颅脑损伤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86例,实施改良大骨瓣减压术43例(观察组),实施传统大骨瓣减压术43例(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GC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预后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53%、9.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9.77%、27.91%;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可显著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
简介:目的对比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中基于搏动指数(PI)评估颅内压(nICP—PI)和基于舒张期脑血流流速(FVd)评估颅内压(nICP—FVd)两种参数的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TCD相关参数(55条记录)。结果把每一条TCD记录作为一个独立事件,nICP—FVd显示了与有创颅内压(ICP)更好的相关性与评估能力:r=0.61,P〈0.05;偏倚为-2.20mmHg,95%预测置信区间(cI)=(-23.1mmHg,18.7mmHg);曲线下面积(AUC)=0.73,P〈0.05。而nICP—PI则与有创ICP无明显相关性:r=0.1,P〉0.05;偏倚为2.10mmHg,95%CI=(-16.0mmHg,20.1mmHg);AUC=0.53,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基于TCD的参数nICP_FVd与参数nICP—PI相比较,前者能更准确地评估患者颅内压变化,具有更为可靠的参考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单侧去骨瓣减压术(DC)后发生对侧硬膜下积液(SD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重型TBI并行单侧DC的病人179例,观察其发生对侧SDE的情况,并选用与发生对侧SDE可能相关的11项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9例重型TBI行单侧DC后发生对侧SDE16例,其发生率为8.94%;单因素分析显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池受压、对侧蛛网膜撕裂、减压窗脑外疝4项因素对其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侧蛛网膜撕裂(优势比为27.560,95%置信区间为2.314-341.231;P〈0.05)和减压窗脑外疝(优势比为5.921,95%置信区间为1.017-29.334;P〈0.05)是发生对侧SDE的两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侧蛛网膜撕裂和减压窗脑外疝可增加重型TBI单侧DC后发生对侧SDE的风险。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并发症的控制作用.方法选取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54例.术后12h亚低温治疗前对患者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检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血氧饱和度(SaO2).术后7d判定患者脑膨出情况并再次检测ICP及CPP.结果常规治疗组与局部亚低温治疗组在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布、亚低温治疗前GCS评分、ICP、CPP及SaO2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脑膨出发生率、脑膨出程度及ICP均低于常规治疗组,CPP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进行局部亚低温治疗有助于提高CPP、降低ICP,并且减少脑膨出的发生率和脑膨出程度,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冠切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及早期颅骨修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切双额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56例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伴难治性高颅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OS)评分判定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恢复良好33例,轻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的患者中早期行自体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28例。结论双额冠状切口大骨瓣减压术能有效解除或减轻双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的颅内高压,在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抢救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