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对15具国人成年尸头标本经甲醛固定,采用显微解剖技术,经一侧入路显露和观察对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及其毗邻关系,以探求最佳显露途径,并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2年收治的9例包含后交通动脉瘤在内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15具尸头的30支后交通动脉中,对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成功显露15支(50%),后交通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后外侧壁者16支(53.3%),后壁者6支(20.0%),后内侧壁者8支(26.7%).后交通动脉起点至颈内动脉穿出硬脑膜的距离为(8.74±2.57)mm,后交通动脉主干直径为(1.67±0.39)mm,通常在视交叉前间隙内,轻轻向外牵拉对侧视神经,即可显露后交通动脉起始点内侧面.1具标本须经过视交叉上外侧,在对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内,轻轻向外牵拉颈内动脉才能显露对侧后交通动脉及其起始部.在视交叉前间隙,经过对侧视神经下方探查该部位是较理想的途径,切开对侧硬脑膜镰状韧带,避免损伤视神经至关重要.9例经手术夹闭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经一侧翼点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者3例.结论严格选择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经一侧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简介:目的研究改良ECT和传统ECT不同精神病患者治疗时的心理状况。方法用自制问卷对行改良ECT精神病患者每次术前、中、后进行调查,并与行传统ECT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行传统ECT的精神病患者:感到害怕48.6%,感到不安34.8%,感到平静16.6%,术时采取逃避91.2%,自觉接受治疗8.8%;家属感到不安92.5%;行改良ECT精神病患者术后:感到平静87.3%,感到害怕7.8%,感到不安4.9%,且害怕和不安都在初次治疗时产生;术时自觉96.1%,采取逃避3.9%;家属感到不安24.6%。结论行改良ECT精神病患者心理状况良好,患者及家属对改良ECT认同感较强。
简介:目的了解并掌握农村社区更年期妇女的焦虑情绪状况,分析其情绪变化的相关因素,开展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更年期妇女的卫生保健工作。方法使用自编一般调查问卷及Zung氏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对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乡105例更年期妇女进行测试.同时,随机调查105例处于更年期的男性。结果更年期妇女的焦虑症状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女性在生理及心理上与男性有较大差异,比较容易出现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易出现较明显的更年期综合症及焦虑情绪反应,影响焦虑情绪的因素有:离异、家庭不和睦、失眠、躯体疾病、经济紧张、人际关系紧张等。因而,要特别加强封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的指导,在她们更年期时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措施.方法根据能否安全进食将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正常进食组(A组)和管饲组(B组),后者又分为持续营养液组(B1组)和分次普通流质饮食组(B2组).比较入院时一般情况、Glasgow昏迷评分和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患者入院时和2周后分别测量上臂周径(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并计算上臂肌肉周径(MAMC),其正常值由年龄匹配的60名健康人获得;检测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将以上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个月后评估Barthel生活指数(BI).结果60例健康人的MC、TSF和MAMC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24.99~30.55)cm、(13.29~16.25)mm和(20.83~25.45)cm.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3个躯体营养指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入院时和2周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1.48%和24.6%,两者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高龄、入院时营养不良和吞咽困难是2周后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8[95%CI为(1.01~1.16)]、7.64[95%CI为(0.94~61.86)]和4.38[95%CI为(1.94~16.09)].入院时ESS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3个月后BI的独立危险因素,RR分别为0.78[95%CI为(0.66~0.92)]和1.71[95%CI为(1.56~1.91)].营养支持后,A组患者的躯体营养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B1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B2组除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下降.A组BI分别高于B1组与B2组,B1组患者的BI高于B2组患者.A组3个月内无死亡,B1组和B2组3个月内病死率分别为10.0%和29.4%,但两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时低ESS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常有营养不良,并随住院时间延长而恶化,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营养状况和预后,持续肠内滴注营养液可能是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简介:目的:探究肾癌患者围术期睡眠状况并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涿州市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记录患者的临床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情况,分析影响患者睡眠情况的因素。结果:失眠组患者患病时间、肿瘤分级、肿瘤大小均高于正常组(P〈0.05),失眠组PSQI总分为(8.25±2.43)分,正常组PSQI分为(4.96±1.48),失眠组高于正常组(P〈0.05);化疗、放疗、肿瘤直径、病理分级与睡眠状况存在正相关。结论:肾癌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下降,放疗、化疗、肿瘤直径和病理分级是影响睡眠状况的因素。
简介:目的:探究影响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睡眠状况的因素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收治的泌尿外科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共106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价,按照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将患者分为睡眠质量尚可组(〈8分,34例)和睡眠质量差组(≥8分,72例),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对患者的负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Analysis)分析睡眠质量与患者负心理状态的相关性,将睡眠质量差组按照速记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耳穴埋籽护理方式,观察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对睡眠状况不同的2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睡眠状况差的患者SAS得分[(47.59±12.75)分]和SDS得分[(56.35±15.32)分]明显高于睡眠质量尚可组的SAS得分[(37.89±6.71)分]和SDS得分[(41.33±12.01)分];利用Peason相关性分析对患者的SAS得分和SDS得分与患者睡眠状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患者的睡眠状况与患者的SAS得分(r=0.649)和SDS得分(r=0.446)呈正相关;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58.3%)远高于对照组患者(30.6%),无效率(2.8%)低于对照组患者无效率(16.7%),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睡眠状况与患者的负性心里状态有关,临床上建议多关注患者的情绪,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可采用耳穴埋籽法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临床上锦衣管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