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自身免疫因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破碎型)发生中的机制.方法选择已经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按照术中所见分为2组:破碎或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组(9例)和退变型椎间盘突出组(10例).以CD68和CD4、CD8单克隆抗体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M、IgG、IgA以及补体C3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水平.比较了两组数据间的差异.结果(1)组织病理学变化: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组有6例标本近边缘细胞浸润区可见CD68阳性反应细胞,并且阳性细胞有沿血管样组织分布的趋势;4例标本见CD4阳性反应细胞浸润;2例标本CD8染色可见阳性反应细胞.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组有3例标本边缘可见CD68阳性反应细胞,但细胞数较少.CD4和CD8免疫染色均未见阳性细胞.两组相比,CD68细胞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破碎组CD4和CD8细胞阳性率略高于退变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免疫学检测结果: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和IgM水平高于退变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IgA以及补体C3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按照其病理实质可分为破碎型和退变型,二者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应加以区分.(2)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标本中有T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浸润;退变型标本中亦可见巨噬细胞浸润,但无T淋巴细胞.(3)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全身体液免疫的改变.(4)自身免疫因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和病理演变以及症状产生过程中,尤其在破碎型中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在医务人员中,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多的群体。护士的专业水平、素质、工作态度决定着护理的质量,而护理质量在总体医疗服务质量中举足轻重。医疗机构承担着对130多万名护士这一庞大群体的管理工作。合理配置护士,为护士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保证护士工资、福利、培训、职业防护等各方面的利益,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加强护士执业管理是医疗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护士条例》第四章"医疗卫生机构职责"中,对医疗卫生机构关于护士的管理职责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需要各级护理行政主管部门与护理部的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制定具体的策略,共同努力落实。本栏目特邀请了湖南省卫生厅、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全省护理工作的领导就本省在护理人员管理方面的做法进行交流,并邀请护理管理专家撰稿,交流有关护士培训、职业防护、合同制护士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为全国其他地区及医疗机构提供借鉴与参考,更好地落实《护士条例》。
简介:介入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因其操作简便,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故患者容易接受。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运用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laserdiscdecompression,PLDD)联合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疗效满意。
简介: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A16(CoxA16)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简介: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与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联合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独活寄生汤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疼痛、腰椎功能状况和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8.33%)(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VAS与PSQ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体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与睡眠质量,促进其腰椎功能的恢复。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城市社区卒中患者康复如识知晓和接受康复治疗状况,为制订适宜的康复知识教育和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上海和成都5个城市社区,以问卷调查形式对964例卒中患者康复知识知晓、接受康复治疗情况以及康复需求的现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964例卒中患者中,325例(35.7%)社区卒中患者表示接受过康复知识教育,仅有100例(10.4%)表示对康复治疗比较了解和很了解。714例(74.1%)患病后进行了住院治疗,294例(30.4%)住院期间接受过康复治疗,其中198例(20.5%)只接受过针灸治疗和按摩、推拿治疗,178例(18.5%)接受过运动疗法治疗。出院后,仅有250例患者继续接受康复治疗。不接受康复治疗的原因中,“从来就不知道康复治疗”是最主要的原因,占65.2%。74.j%的患者表示如果社区医院能够提供康复治疗服务,愿意在社区接受康复治疗。现实中却只有8,3%的患者出院后在社区接受继续康复治疗。结论我国城市社区卒中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的状况总体较差。在社区人群中建立康复宣传措施以及康复治疗计划非常必要。
简介:目的评价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双相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拉莫三嗪组31例,碳酸锂组31例。分别口服拉莫三嗪50~250mg/d,碳酸锂500-2000mg/d,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GI—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均取得较好的显效率及有效率,且拉莫三嗪组优于碳酸锂组;两组CGI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于治疗4周末始,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8周末,拉莫三嗪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碳酸锂组(P〈0.05)。拉莫三嗪组不良反应较碳酸锂组少而轻。结论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奥卡西平与拉莫三嗪两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过去一段时期84例在延边医院接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奥卡西平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奥卡西平与拉莫三嗪两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药物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和疼痛程度VAS评分改善幅度。结果:治疗组患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5%,优于对照组的69.1%,组间差异显著(P〈0.05);仅有2例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药物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和疼痛程度VAS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奥卡西平与拉莫三嗪两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疼痛、改善睡眠,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