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明显老年化,膝关节骨关节炎及膝关节创伤性疾病越来越多,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病及膝关节因创伤引起继发性骨关节炎临床有效的手术方法。选择适合患者的假体类型,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此外,临床上,还要考虑膝关节基本病变、畸形类型与膝部肌肉、韧带、软组织的质量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些因素使得临床医生的选择变得愈加困难。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适应证
  • 简介:目的评价高频彩检查对腮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对58例腮腺肿块的患者进行检查,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总结腮腺肿块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高频彩检查对腮腺肿块的总检出率为100%,对腮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2%、68.4%,其中腮腺囊肿诊断符合率为100%。二维超声检查中腮腺良、恶性肿块在形态、边界、边缘和内部回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腮腺良、恶性肿块血流信号的检出率分别为82.1%、94.7%。以收缩期峰值流速≥23.8cm/s作为诊断腮腺恶性肿块阈值的标准,脉冲多普勒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7%和71.8%;以阻力指数≥0.68(除混合瘤外)作为诊断腮腺恶性肿块阈值的标准,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和85.0%。结论高频彩检查对腮腺肿块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对腮腺肿块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腮腺肿块 高频彩超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前程加速分割治疗食管癌放疗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对96例食管癌随机分为前程加速分割组(前组)和常规组,每组48例,全部经病理证实.男性63例,女性33例;年龄41岁~70岁,中位年龄57岁;病变部位胸上段21例,胸中段63例,胸下段12例.病变长度:<5cm29例,5.0cm~7.0cm57例,>10cm10例.全部采用6MVX线外照射,常规组1次/天,2.0Gy/次,5次/周,总剂量64Gy~68Gy,44~45天完成.前组2次/天,1.5Gy/次,间隔6小时以上,总剂量64~68Gy,35~37天完成.结果:随访率96.9%.1、3、5年生存率前组为81.15%、44.1%和26.8%,常规组为61.7%、25.1%和16.9%.前组1、3年生存率高于常规组(u值为2.97及2.64,P<0.01),5年生存率无显著意义(u=1.71,P>0.05).前组和常规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7.16和16.7%(χ2=1.52,P=0.20);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前组为18.8%,常规组为12.5%(χ2=0.71,P=0.40).结论:食管癌前程加速分割治疗的1年和3年生存率高于常规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患者对前组放疗副作用与常规组相比无明显增加.

  • 标签: 加速超分割 食管癌 生存率 放射治疗 常规 发生率
  •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癌全程加速分割放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方法60例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分割(conventionalFractionation,CF)组30例,1次/d,2Gy/次,5次/wk,总剂量66Gy,6.6wk完成;全程加速分割(wholecourseacceleratedhyperfractionation,WCAHF)30例,2次/d,1.5Gy/次,10次/wk,总剂量66Gy,4.4wk完成。结果比较两组1a、3a、5a局部控制率,WCAHF组明显优于CF组(P〈0.05),分别为73.3%、53.3%、43.3%和56.7%、36.7%、26.7%;比较两组1a、3a、5a生存率,WCAHF组明显优于CF组(P〈0.05),分别为70.0%、36.7%、30.0%和56.7%、26.7%、16.7%。WCAHF组急性反应发生率较CF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WCAHF放疗能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不明显增加放射治疗反应及并发症。

  • 标签: 食管癌 放疗 全程加速超分割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后程加速分割照射剂量并观察长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480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0例,采用6MVX线外照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A组),1次,d,2.0Gy/次,5次/wk,总剂量68—70Gy:分割放射治疗组(B、C、D、E、F组)在前2/3疗程常规放疗40Gy,后1,3疗程改用后程加速分割照射,2次/d,每次分别为1.2Cy、1.3Gy、1.4Gy、1.5Gy、1.6Gy,间隔≥6h,5d/wk,总剂量68—70Gy。结果A、B、C、D、E、F组5a生存率分别为11.3%、16.3%、25.6%、30.0%、27.5%和26.3%(x^2=0.84、5.10、8.59、6.76、5.91);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0.0%、41.3%、45.0%、47.5%、53.8%和50.0%(x^2=2.21、3.84、5.16、9.27、6.67)。其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及气管炎的发生分割组明显于常规组。结论后程加速分割放疗提高了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单次剂量为1.3Gy-1.5Cy,总剂量为68—70Gy时急性反应病人能耐受,并未增加晚期并发症。

  • 标签: 食管肿瘤 超分割放射治疗 放射剂量分次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彩探头暂时压闭颈静脉,减少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方法。方法将148例行彩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方法,即当导管尖端到达肩部后协助患者将下颌靠近穿刺侧肩部,预防导管误入颈静脉;观察组当导管尖端到达锁骨下静脉中段时,由助手应用彩探头压闭颈静脉法,防止导管误入颈静脉。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彩引导下行PICC置管时,应用彩探头压闭颈静脉可有效减少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 标签: PICC 颈静脉异位 探头压闭 彩超引导
  • 简介:目的:评价化疗加后程加速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1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放组与单放组),每组59例.放疗采用6MVX线外照射,前2/3疗程常规放射治疗2Gy/次,共40Gy;后1/3疗程改用加速分割放射治疗(2次/天,1.35~1.4Gy/次),全疗程总剂量共67~68Gy,40分次,40~42天完成;化疗采用FP方案(5-氟脲嘧啶和顺铂).结果:化放组与单放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4%、69.5%和72.9%、50.8%(χ2=3.95,4.28,P<0.05),其中3、4年生存率分别为49.2%、42.4%和40.7%、33.9%(χ2=0.86,0.89,P>0.05).结论:化疗加后程加速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能提高患者的近期生存率,并未增加毒性反应.

  • 标签: 食管肿瘤 药物疗法 超分割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微血流显像(SMI)在甲状腺微小结节(TS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6例TSN患者,结节数目169个,先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可疑结节后启动SM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模式进行诊断,比较SMI、CDFI诊断TSN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SMI、CDFI模式下良恶性TSN的血流分级和血供分型。结果经病理检查,169个结节中,恶性结节97个(57.40%),良性结节72个(42.60%)。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SMI诊断TSN良恶性的敏感度(92.78%)、特异度(95.83%)、阳性预测值(96.77%)、阴性预测值(90.79%)均高于CDFI诊断的敏感度(82.47%)、特异度(80.56%)、阳性预测值(85.11%)、阴性预测值(77.33%)。SMI模式下良性TSN血流检出率(88.89%)高于CDFl模式(68.05%),恶性TSN血流检出率(52.58%)低于CDFI模式(7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p〈0.05)。SMI、CDFI模式下良恶性TSN的血流分级和血供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可有效判断微小血管及低速血流,准确观察微细血管,敏感度、特异度及血流检出率均较高,在TSN良恶性的辅助诊断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微血流显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甲状腺微小结节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彩显像对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6例贲门癌患者进行彩显像检查,并与上消化道钡餐、纤维胃镜作比较。结果:彩显像贲门癌肿块检出率为96.4%(54/56),上消化道钡餐为76.8%(43/56),纤维胃镜为78.6%(11/14)。彩显像贲门癌肿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后两者(P<0.01)。另外,彩显像可以问接判断胃左动昧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论:彩显像检查贲门部病变具有后两者难以替代的优点,三者结合则可提高贲门癌的诊断及判断病期的准确率,从而为贲门癌手术适应症和/或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彩超 贲门癌 诊断价值 上消化道钡餐 癌肿 肿块
  • 简介:目的探索利用食管癌患者首周放射治疗时的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图像,建立个体化计划靶区以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行根治三维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0例,获取每位患者治疗首周前5次及后续每周治疗前CBCT验证图像,将其导入治疗计划系统中,与治疗前的定位CT图像配准融合。然后在每个CBCT图像上按患者治疗前靶区勾嘶原则,再次勾画临床靶区(clinictmnorvolume,CTV),并根据首周治疗的摆位误差平均值外扩生成计划靶区(planningtumorvolume,PTVo将首周5个CBCT上勾画的PTV轮廓映射到定位CT上合并生成PTVl,以此法生成后续2-6周的IYFV2,、按照初始计划(PlanA)的参数设置,保持靶区处方剂量及各危及器官的限量要求不变,以PTV1为靶区,制定一个新的放射治疗计划,即患者个休化的自适应放射治疗计划(PlanB)。用新计划(P1anB)的95%等剂量线评估PTV2覆盖度,通过剂量一体积直方图(DVH)来比较PlanA与PlanB中肺、心脏和脊髓的受照射剂量。结果PTV1体积比PTV休积小(P〈0.05);PlanB中处方剂量95%等剂量线的覆盖率分别为:PTV1=(98.9±2.0)%和PTV2=(99.1±2.0)%,筹异兀统计学意义(P〉0.05)。PlanB的危及器官所受剂量均小于PlanA:肺V20(25.1%vs26.9%)、平均剂量(14.0Gvvs15.1Gy),心脏的平均剂量(16.7GyUS19.7Gy)和脊髓最大剂量(42Gy:US43G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患者治疗白饲CBCT图像资料反馈的信息,可以有效减少计划靶区体积。修改后的汁划可在后续治疗中开展,并能进一步减少靶区周同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和潜在提高靶区剂量。

  • 标签: 食管肿瘤 自适应放射治疗 千伏级锥形束CT 危及器官
  • 简介: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多形性腺瘤和10例腺淋巴瘤的术前MSCT双期增强扫描及CDFI影像学资料进行病理学对照研究,并评价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①MSCT双期增强扫描显示多形性腺瘤呈延迟强化表现、腺淋巴瘤呈延迟排空表现,且二者双期强化程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DFI显示腺淋巴瘤的血供较多形性腺瘤丰富,二者的血流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病理上多形性腺瘤组织内黏液样和软骨样组织间质丰富,血管结构稀少;腺淋巴瘤组织内淋巴样间质成分丰富,淋巴间质中和被膜内外均有大量血管分布。④CT延迟强化征象对多形性腺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67%、90.00%,延迟排空征象对腺淋巴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0.00%、100%;CDFI对二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0%、80.00%和80.00%、83.33%。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及CDFI影像学表现特征均与其肿瘤病理学基础相符;MSCT双期增强扫描较CDFI对二者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部分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3例肾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肾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于术后8~16天出现肉眼血尿,保守治疗血尿无明显好转,经肾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假性动脉瘤,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栓塞后血尿消失,假性动脉瘤也完全消失。随访4—1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应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部分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肾部分切除术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