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CD14的表达,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41例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于术前、术中检测CD14指标,包括CD14%、CD14平均荧光强度(MFI)、中性粒细胞率(粒%)、淋巴细胞率(淋%)和HLA—DR阳性的淋巴细胞率(DR^+/淋),观察其数值的变化。结果41例肺癌患者术前与术中CD1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CD14平均荧光强度(CD14MFI)高于术前(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粒%)高于术前(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淋%)、HLA—DR阳性的淋巴细胞率(DR’/淋)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中CD14MFI、粒%、淋%和DR^+/淋会发生改变,其增强或增高可能与患者的病情发展或手术相关因素有关。
简介:目的:研究男性乳腺癌与女性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旨在发现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对1984年至1997年间的14例男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和3例分别进行了传统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根据病情术后选用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放疗。应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无病生存期进行了比较。结果:淋巴结转移率和ER受体阳性率分别为69.2%、70.0%。改良根治术、传统根治术后的无病生存期为63mo、118mo,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鉴于男性乳腺癌是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为传统根治术,术后再选用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髋臼周围骨盆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研究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骨盆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的169例病例。为预防髋关节脱位,初次手术中即术中应用防脱位人工全髋关节,尽可能重建恢复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张力。术后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功能锻炼。早期脱位定义为术后6个月以内发生的髋关节脱位。脱位患者腰麻下先行小心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失败者切开复位。定义人工髋臼杯外展角30°-55°为正常,超过此范围者即为异常。应用卡方检验比较非脱位组与脱位组在人工髋臼外翻角度异常发生率方面是否存在区别。结果14例出现早期人工髋关节脱位。脱位距离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6(范围0~94)天。5例闭合复位成功,9例切开复位。所有患者在复位过程中均未出现人工半骨盆松动及坐骨神经损伤。2例闭合复位患者出现再次脱位。本研究中所有病例的人工髋臼外展角均未〈30°。脱位组中,5例患者髋臼外展角〉55°,155例中有50例患者髋臼外展角〉55°(Fisher精确概率P=0.773)。结论尽管采用了各种预防措施,髋臼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依然具有较高的髋关节脱位率。这与人工髋关节周围肌肉张力低下和不正确的体位变化有关。大部分脱位患者需要切开复位。
简介:
简介:目的:探讨14—3—3β基因(酪氨酸3-加单氧矽色氨酸5-加单氧酶激活蛋白基因)对卡波氏肉瘤(Kaposigsarcoma,KS)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14—3—3β基因稳定转染入BCBL—1(HHV-8positiveandEBVnegativehumanBcells)细胞,Western—Blot检测14—3—3β蛋白的表达,最后利用Transwell法分析14—3—3β基因对BCBL-1细胞迁移的影响(设立空载体组和阴性对照组)。结果:pcDNA3.1/myc—His(-)A-14—3—3β组细胞迁移数目明显高于pcDNA3.1/myc—His(-)A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NA3.1/myc—His(-)A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数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4—3—3β基因能促进KS细胞的迁移。
简介:Asyntheticpolypeptide,pt27,whichisencodedbyacDNAclonewithantloncogeneactivity,p14-6,isfoundtobeabletoreduceremarkablythesoftagarcolonyformationabilityofpartofDTcellsandtoraisetheirresistancetotheouabalntoxtcity.Thisshowsthatthept27peptidecanaffecttheDTcellsInamannersimilartothep14-6doneandprovidesevidencethattherevertingactionofthep14-6toDTcellsmaybeexertedbytheexpressionofitscDNA.
简介:背景和目的:脑肿瘤患者在高原地区的临床表现有其特点。本文对西藏高原脑肿瘤发生急性脑疝的临床表现、诱发因素、辅助检查、治疗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11例急性脑疝的脑肿瘤病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31~52岁,平均38.9岁。汉族10例。8例为急进高原,2例暂住3个月;藏族1例,从海拔4500米到3700米后发病。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颅脑CT检查,肿瘤直径3~6cm,其中3例接受了MRI检查。8例急诊行开颅肿瘤切除术,3例经抗癫痫、脱水、对症治疗后择期手术,无手术死亡。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脑膜瘤。结论: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昏迷是高原地区急性脑疝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从平原地区急进高原是最常见的诱因。颅脑CT是最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经抗癫痫、脱水等治疗意识好转不明显者,应尽早手术。
简介:Sclerosing上皮状的纤维肉瘤(SEF)是纤维肉瘤的稀罕、糟糕定义的变体,但是对与穷人一起的化疗和进步通常感觉迟钝预后。我们报导irinotecanhydrochloride(CPT-11)的奇妙的效果在rescuing的化疗在几个治疗方法以后经历了复发的有从突现的状况的不正常的SEF的一个病人。CPT-11的小剂量予病人被以,与哪个,表面的质量(颈的淋巴节点)的尺寸逐渐地减少了在5天内由肉眼观察了。X射线和CT图象在肿瘤的尺寸证明了显著减小。CPT-11为这个好攻击的肉瘤的治疗是珍贵的。处于肉瘤压迫引起的紧急情况的状况,管理topoisomerase我禁止药的可容忍的小剂量能是一种有益的选择。
简介:EurJNuclMedMolImaging.2008Jun10.PURPOSE:ThepurposeofthisprospectivestudywastoclarifytheindividualandcombinedroleofL:-methyl-(11)C-methionin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MET-PET)and3'-deoxy-3'-[(18)F]fluorothymidine(FLT)-PETintumordetection,noninvasivegrad-ing,andassessmentofthecellularproliferationrateinnewlydiagnosedhistologicallyverifiedgliomasofdifferentgrades.MATERI-
简介:目的:观察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住院化疗病人血小板减少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白介素-11)和对照组40例(维血宁颗粒),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时予升血小板治疗,治疗组给予白介素-111.5mg皮下注射qd;对照组予维血宁颗粒治疗;血小板升至100×10^9/L停药,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输注血小板及止血对症处理。2-3日检查血常规,每日观察用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5-16天,中位时间为7.2250天,停药后部分患者血小板仍持续上升。治疗组中2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给予输血小板10U支持治疗。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为14-55天,中位时间为23.90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11具有明显的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可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在骨肉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0对骨肉瘤组织标本,利用qRT-PCR方法检测SNHG1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实验检测SNHG1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证明SNHG11对骨肉瘤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最后,利用westernblot筛选SNHG11可以调控的信号通路。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SNHG11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n=10,t=3.16,P<0.01);沉默骨肉瘤细胞中SNHG11的表达,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scramble组第1天,(0.69±0.03),第6天(2.11±0.19);siRNA1组,第1天(0.72±0.03),第6天(1.41±0.15);siRNA2组,第1天(0.67±0.07),第6天(1.53±0.28);siRNA-1,P<0.01;siRNA-2,P<0.01],而过表达SNHG11,结果相反[NC组第1天(0.25±0.04),第7天(1.83±0.16),SNHG11组第1天(0.27±0.03),第7天(2.55±0.23),P<0.01];SNHG11可以通过诱导骨肉瘤细胞周期进展促进细胞增殖,并且其可以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加速骨肉瘤细胞的增殖。结论SNHG11在骨肉瘤组织中高表达,其可以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
简介:目的探讨^11C-鬼臼毒素(^11C—PDT)在肺癌和炎症模型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评价^11C—PDT作为新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示踪剂对肺癌与炎症的鉴别价值。方法肺癌模型小鼠和炎症模型小鼠各12只,分别根据示踪剂种类随机等分为两组,于模型小鼠尾静脉注入^11C-PDT或^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注药后60min用井型探测仪测量^11C-PDT或^18F—FDG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11C—PDT在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ID/g)高于炎症组织(0.63±0.25vs.0.29±0.09,P〈0.05);^18F-FDG的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值高于炎症组织(7.56±1.77vs3.83±O.71,P〈0.01);^11C-PDT和^18F—FDG示踪剂在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组炎症对肌肉的放射性摄取值的比值为1.58±0.11,明显高于^11C—PDT组的0.734-0.28(P〈0.05)。结论^11C—PDT具有更高的肿瘤特异性,将来有望作为PET示踪剂用于肺癌和炎症的鉴别诊断。
简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商品名:巨和粒)可以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分化,增加体内血小板的生成,从而提高血液血小板计数,常用于肿瘤放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治疗[1]。现将应用巨和粒治疗放化疗致血小板降低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1例患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简介:背景与目的:常规CT/MRI检测脑胶质瘤术后残余病灶十分困难。临床证实^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18F—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18F-FDGPET)在术后肿瘤残余病灶检测方面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但脑皮质大量摄取^18SF—FDG,对颅内残余肿瘤的显像有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11C-蛋氨酸(^11C—methionine,^11C—MET)PET/CT显像在检测脑胶质瘤术后肿瘤残余病灶中的应用价值,并与^18SF—FDGPET/CT相比较。方法:脑胶质瘤术后患者38例行^11C—METPET/CT显像,其中有18例同时行^18SF—FDGPET/CT显像。临床随访时间均〉6个月。结果:38例患者中经临床影像随诊及病理活检证实肿瘤残余者30例,^18C—MET和^18F-FDGPET/CT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3.3%、82.3%(χ^2=1.376,P〉0.05),8例无肿瘤复发者^11C—METPET/CT显像阴性,其中1例行^18F—FDGPET/CT显像也为阴性。^11C—MET显像所见病灶边界清楚,远较^18F—FDG清晰。14例患者中,^11C—MET显像的肿瘤/灰质比值、肿瘤/白质比值明显高于^18F—FDG显像(2.11±1.13比0.99±0.42,P〈0.01和3.20±2.11比1.89±0.64,P〈0.05)。结论:^11C—MET显像能灵敏地检测脑胶质瘤术后残余病灶,定位方面优于^18F—FDG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