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国内由姚尔固首次报道于1987年。HIT患者约10%-88%病人可发生动静脉血栓形成,而有血栓形成者下肢截肢的危险性为20%,病死率为30%左右。由于肝素抗凝为血液净化基本抗凝手段,HIT为血液净化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O’Shea报道血液透析患者HIT发生率为0%~12%,综合28篇临床报道HIT在新近开始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2%,应引起肾内科医生的重视。现报道1例。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balloonangioplasty,PTA)和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stenting,PTS)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插管相关性中心静脉狭窄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经血管造影检查存在颈内静脉插管相关性中心静脉狭窄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18例患者均有颈内动脉插管史,平均留置时间(3.0±0.4)个月。PTA术选用相应直径的扩张球囊,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建立血管通道,在放射监测下将扩张球囊置于狭窄部位,缓慢充气至目标值后,保留30S后缓慢放气。PTS术18例患者中,共植入支架4枚,2例为左侧锁骨下静脉狭窄,使用血管球囊扩张成后残留狭窄严重,植入10mm×62mm自膨式支架,另2例为右侧无名静脉狭窄,植入12mm×62mm自膨式支架。结果发生颈内静脉插管相关性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18例均行PTA进行治疗,术后予双嘧达莫50mg,口服3次/d,随访6~12个月,其中2例出现再次狭窄,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肢肿胀,3个月后再次予以PTS,术后3d予以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随访至今无肿胀发生,手术成功。结论介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插管相关性中心静脉狭窄的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描述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在显微镜下腹股沟外环下切口精索脉管系统的术中解剖结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泌尿中心男科病区收治的158例(2017年1-12月)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符合手术适应证,给予选择全身麻醉显微镜下腹股沟外环下方1cm处行精索静脉结扎术。手术按三层法解剖结构进行操作。术中分别观察并记录提睾肌层、精索内筋膜下输精管层及精索内静脉层的动脉、静脉及淋巴管数目。结果精索内静脉层:静脉的数目为(9.7±1.6)条,动脉的数目为(1.7±0.7)条,淋巴管的数目为(4.3±0.9)条;提睾肌层:静脉的数目为(3.0±0.9)条,动脉的数目为(1.5±0.5)条,淋巴管的数目为(1.7±0.8)条;输精管层:静脉的数目为(2.0±1.0)条,动脉的数目为(1.5±0.5)条,淋巴管的数目为(2.0±0.8)条。左右两侧各层静脉、动脉、淋巴管数目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腹股沟外环下切口精索脉管系统的三层解剖结构比较明确及各层的静脉、动脉与淋巴管数目具有一定特点,通过在显微镜的放大作用下,可以清楚地识别并区分各层的静脉、动脉与淋巴管,能有效地避免静脉的漏扎、动脉及淋巴管的误扎,为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提供解剖学基础。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在治疗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例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而行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合并MayoⅡ级者5例,Ⅲ级者4例,Ⅳ级者1例。男9例,女1例。年龄31~73岁,平均(53.9±10.9)岁。肿瘤位于右侧者6例,左侧者4例。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病例。7例患者行开放途径下的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手术;1例患者先采用经后腹腔途径联合经腹腔途径下手术,术中探查肾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遂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88~556min,平均(399.2±91.5)min。术中出血量300~4000mL,平均(1450.0±1136.5)mL。术后住院时间8~39d,平均(16.7±9.6)d。本组10例患者中,6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ClavienⅡ级并发症4例。ClavienⅣa级并发症2例。10例患者随访时间2~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0例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1例,为骨转移合并肺转移。1例(10%)出现肿瘤特异性死亡。结论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使肿瘤切除更彻底,但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在治疗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中较为安全有效。
简介:目的探讨临时静脉内留置导管透析的血管选择、透析效果、并发症、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静脉置管后观察导管血流量、留置时间、尿素清除指数(Kt/V)、再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是留置导管静脉常选静脉。1500例静脉留置导管总体使用良好,透析充分,Kt/V平均1.20±0.35;导管再循环率低为(10.5±2.5)%;留置导管常见的并发症依次为血流量不足、栓塞、感染、导管脱落等。大多数能通过调整导管位置、导管内溶栓及抗感染等处理改善;5例反复发生栓塞者血纤维蛋白原显著升高;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者与上腔静脉者比较,前者具有更好的血流量、再循环率低[(285±50.5)ml/minVS(205±45.5)ml/mim(8±3.5)%VS(12±4.5)%,(P〈0.05)];导管腔内高浓度肝素与低浓度肝素比较,前者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P〈0.05),检塞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临时静脉内留置导管透析血流量充分,透析疗效确切。留置导管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流量不足、栓塞、感染等,绝大多数能通过处理矫正。导管尖端位置、导管腔肝素浓度、血液粘度等对导管成活、血流量不足、栓塞有重要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后3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手术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做参考。方法针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3种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失功患者(241例),根据其自身血管条件、原有内瘘情况、血管彩超等检查结果,施行以下3种之其中一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的手术:原有内瘘近心端重新吻合血管(92例)、使用取栓管球囊行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内瘘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87例),另选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62例)。随访2年,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通畅率、平均血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5%、94.2%、96.8oA,2年通畅率分别为80.4%、82.70、80.6%,2年平均内瘘血流量分别为(250±24)ml/min、(240±21)ml/min、(230±16)ml/min,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均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窃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血液透析患者,应依据血管条件选择手术方式来重建血管通路。经皮血管成形术(包括内瘘取栓术和血管扩张术)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血管资源,可予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