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辅助双钩疝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的应用价值以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应用单孔腹腔镜辅助经皮穿刺并于腹膜外行疝内环口结扎术的44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其中221例采用腹腔镜下双钩疝针内环口结扎术(双钩针组),227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腹腔镜下单钩疝针内环口结扎术(单钩针组)。2组腹股沟斜疝患儿手术均由同一手术者操作完成,对比2组患儿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双钩针组、单钩针组单侧手术平均耗时分别为(12.42±1.60)min、(18.32±2.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手术时间分别为(18.17±2.50)min、(24.39±4.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5±0.69)d、(2.63±0.7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钩针组回访至今无并发症,未见复发。单钩针组有1例患儿在术后6个月出现穿刺部位线结反应,另有1例患儿同侧腹股沟斜疝术后1年复发。结论双钩疝针用于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不仅具有手术操作方法简单,能够注水分离腹膜组织,不会结扎腹壁组织或者遗留局部的腹膜间隙等优点,而且完全能够保证在腹膜外间隙行结扎内环口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甲状软骨单针记录电极监测神经功能,对比导管(ET)表面电极,探讨该电极的监测可靠性、风险预警性、应用稳定性。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共136例甲状腺手术中涉及的182条神经行标准化监测,单针电极与监测导管电极同时记录肌电信号(EMG)参数,对比验证单针电极获得的EMG参数特点、神经损伤预警功能以及监测稳定性。结果V1信号中单针电极振幅(2 048±706) μV>ET电极振幅(890±406) μV,R1信号平均振幅(2 736±882) μV>(1 563±560) μV(n=182,迷走神经:t=34.078,P<0.05;喉返神经:t=27.063,P<0.05),潜伏期与ET电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迷走神经:t=-1.578,P>0.05;左侧迷走神经:t=-2.868,P>0.05;喉返神经:t=-3.276,P>0.05);ET表面电极中位恢复时间为4 min(2~8 min),单针电极中位恢复时间为5 min(3~9 min);8例ET电极出现假阳性结果病例中单针电极工作如常。结论单针电极具有与ET电极相同的监测功能和效果,且接收振幅显著,信号稳定,无假阳性结果干扰。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细针单次腰麻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急诊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A组,笔尖样细针腰麻组;B组,腰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观察并记录2组麻醉穿刺时间、麻醉消退时间、术中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比较麻醉穿刺时间短(P 0.05),麻醉消退时间B组长于A组(P 0.05),术后随访腰疼发生率B组高于A组(P 0.05)。结论 细针单次腰麻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操作时间短,效果确切,很少发生术后腰疼,作用时间虽有限,但可满足临床需求。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在顽固性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当中,实施单针贯穿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安全性、临床指标的影响意义。方法:予以本院就诊40例顽固性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选取为研究样本,2021年3月-2022年2月研究时间段设置为样本收录时间范围,探讨治疗手段实际应用价值,均对纳入人员实施单针贯穿治疗,统计纳入患者的:(1)临床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展单针贯穿治疗干预后,对比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数据优化更佳(P<0.05)。结论:在顽固性动静脉内瘘狭窄治疗当中,实施单针贯穿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疗效积极,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两针固定法"预防合并高危因素直肠癌患者在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后造口脱垂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连续收治的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Miles)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手术的23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造口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针固定组(102例)和传统固定组(13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造口脱垂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转归。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两针固定组手术时间较传统固定组明显缩短[(1.4±0.3)d比(6.3±0.7)d,t=-65.615,P<0.001],造口脱垂[2.0%(2/102)比12.3%(16/130),χ2=8.550,P=0.003]、皮肤黏膜分离[3.9%(4/102)比20.0%(26/130),χ2=13.123,P<0.001]、造口回缩[0比14.6%(19/130),χ2=16.237,P<0.001]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造口旁疝及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高危因素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两针固定法固定Miles术乙状结肠单腔造口可以有效降低术后造口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根钛制弹性髓内针(TEN)治疗幼儿(1-2)岁股骨骨折的应用疗效.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4年06月期间我科对收治24例幼儿股骨干骨折,应用单根钛制弹性髓内针(TEN)手术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患儿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恢复良好,平均住院天数5.3天,骨折愈合时间4~6周,术后3~5个月拔除髓内针,平均6~7周下地完全负重,未发生明显肢体短缩、过度生长、感染、断针等并发症,无内固定失败、不愈合、延迟愈合,膝关节活动正常.结论应用单根钛制弹性髓内针(TEN)固定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幼儿股骨骨折值得推广的方法.关键词单根肽制弹性髓内针;股骨骨折;幼儿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