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偏头痛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过去偏重于药物治疗,近年来不少医院麻醉科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取得显着疗效。鉴于星状神经节位于颈7横突前至第一肋骨,部位较深,阻滞操作稍有不慎,有可能刺破胸膜造成气胸、阻滞喉返神经造成发声嘶哑、局部血肿和椎管内误注局麻药等严重并发
简介:
简介:随着椎管内手术的开展以及免疫组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颈肩腰腿痛的发病机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颈腰椎的盘源性疼痛,不仅是由于神经根受机械性压迫及其无菌性炎症所引起,而且与椎管内富含感觉纤维的组织尤其是硬脊膜、后纵韧带、椎间盘受刺激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简介:目的:观察颈胸段硬膜外阻滞后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随机选择23例ASAⅠ-Ⅱ级、在颈胸段硬膜外阻滞下施行乳腺手术的成年病人,连续监测阻滞前后的心率变异性、心率、血压及潮气量变化。结果:硬膜外阻滞后,HF、TP及MAP无显著变化;LF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LF占总功率的比较明显下降(P<0.05);LF/HF和VT减少;HR明显下降。HRV的改变与MAP、HR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颈胸段硬膜外阻滞可改变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均衡性,以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
简介:自1997年3月至2005年5月,我们将吗啡加入局麻药中施行颈丛神经阻滞术,目的在于观察术后是否产生伤口镇痛效果.经临床180例观察比较,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今报告如下。
简介:颈心综合征是由于颈椎旁交感神经受到颈椎退行性病变的直接压迫或间接刺激,反射性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临床表现类似冠心病、心绞痛,多见于老年人,在治疗上多数采取牵引、理疗等方法。我院疼痛门诊选择15例颈心综合征病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方法,效果良好,今报告如下。
简介:甲状腺手术当前主要选用颈丛阻滞麻醉,以往也常选用针刺麻醉,镇痛效果也比较确切。本文拟将针刺与颈丛阻滞复合应用于甲状腺手术,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中心血管反应,并与单纯颈丛阻滞麻醉相比较。今报告如下。
简介:甲状腺手术临床上常采用颈丛阻滞麻醉,在穿刺过程中常遇到病人主诉不适和疼痛,且有心血管系统反应。为此,笔者在颈丛穿刺前采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混合液给病人实施预先镇静镇痛处理,目的在减轻病人不适和不良回忆,提高麻醉质量。现总结如下。
简介:颈部或颌下部感染性病竈施行手术治疗,如果选用颈丛阻滞麻醉,有可能引起感染病竈播散。因此,有人主张列为禁忌症,但作者仍选用“一针注射法”颈丛阻滞完成该类手术468例。今报告如下。
简介:肩及上臂的神经支配较广。对肩及上臂上部手术采用单纯臂丛阻滞往往出现阻滞不全现象,以往我们采用二点法阻滞(指肌间沟臂丛阻滞+C4横突水平颈深丛及浅丛阻滞),以力求保证麻醉效果。今我们改良采用了颈丛加臂丛一点法阻滞(下文简称“颈臂丛阻滞”),取得良好效果,今报告如下。
简介:肌间沟臂丛阻滞是简单有效的麻醉方法,然而用在锁骨部位的的手术,阻滞平面常嫌不满意,效果欠佳。为此,自2003年起我们对锁骨手术选用以颈5脊神经为中心的阻滞方法,至今共57例,效果有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双臂丛阻滞与颈段硬膜外麻醉在双上肢显微手术中实施效果及对机体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40例双上肢断指(肢)再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C7、Tl硬膜外麻醉组;Ⅱ组为双臂浓阻滞组(一侧为腋路臂丛阻滞,另一侧为肌间沟臂丛阻滞),分别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实施疗效。结果:Ⅰ组对呼吸及循环影响较Ⅱ组显著。呼吸循环功能降低明显。结论:双臂丛阻滞较颈段硬膜外麻醉更为安全可行。
颈6椎横突前(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100例报告
颈肩部手术采用颈丛一点法阻滞与臂丛肌间沟法阻滞复合麻醉的体会
颈段硬膜外腔阻滞对循环功能影响的观察
宾椎神经与颈肩腰腿痛之间的相关性
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吗啡加入局麻药施行颈丛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体会
血肿内局麻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经皮内固定术
颈丛阻滞复合针刺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不同剂量咪唑安定用于颈丛阻滞甲状腺瘤手术镇静的临床观察
咪唑安定、芬太尼混合液用于颈丛麻醉预先镇静镇痛的观察
颈部感染性手术的颈丛阻滞麻醉处理(附468例报告)
一点法臂丛加颈丛阻滞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
单侧颈丛阻滞结合连续臂丛阻滞用于肩部手术及术后镇痛的观察
颈5椎横突肌间沟臂丛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体会
乌拉地尔、利多卡因复合液施行颈丛阻滞后预防心血管副反应的观察
双侧臂丛阻滞与颈段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双侧上肢(指)再植手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