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使用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他汀类药物与结直肠肿瘤相关的文献,筛选高质量文献,分别计算RR或OR值以及95%CI等,分析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的作用,运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研究对象2417713例。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的森林图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RR=0.87,95%CI:0.77-0.99,P=0.03),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腺瘤的森林图不存在统计学差异(OR=0.61,95%CI:0.31-1.22,P=0.16),漏斗图分析各项研究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可能起到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而对结直肠腺瘤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比较吉西他滨单药和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单药进行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1.11%,明显高于对照组11.1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基本相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进展期胰腺癌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其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背景:急性胰腺炎(AP)发病过程中常伴有胰腺微循环障碍、凝血和纤溶系统改变,血小板参数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目的:探讨老年A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以及乌司他丁(UTI)治疗对血小板参数和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的AP患者217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AP(MAP、MSAP和SAP)。比较、分析各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DW)以及常规治疗与UTI治疗组间血小板参数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与MAP组相比,MSAP、SAP组入院时PLT较低(P<0.01),MPV、PDW较高(P<0.05);治疗1周后,MSAP、SAP组PLT显著增高(P<0.01),MPV、PDW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相比,MSAP、SAP组UTI治疗后PLT显著增高(P<0.01),MPV、PDW显著降低(P<0.01),总有效率显著提高(MSAP:92.3%对81.2%,P<0.01;SAP:90.0%对80.8%,P<0.01)。结论:老年MSAP、SAP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与MAP患者明显不同,可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UTI可有效降低血小板活性,对老年AP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病情恶化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1.90%和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CD8+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D8+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CD8+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如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肯定,可保护患者的T细胞亚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仍属安全,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对比以多西他赛为主二联和三联疗法对老年低分化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低分化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三联化疗组和二联化疗组,每组30例。二联化疗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三联化疗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对两组近期疗效、KPS评分、肿瘤进展时间(TTP)、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二联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为36.7%、63.3%,三联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为33.3%、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联化疗组KPS评分为(71.5±6.6)分,显著性低于三联化疗组的(79.5±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TTP为8.5个月,三联化疗组TTP为8.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OS为13.4个月,三联化疗组OS为15.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不良反应(白细胞降低、贫血、乏力)率显著低于三联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多西他赛为主三联疗法,多西他赛为主二联疗法对对老年低分化胃癌效果同样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老年人使用。
简介:背景: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光动力疗法(PDT)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肿瘤治疗手段。目前关于PDT在体内靶向治疗胰腺癌的研究甚少。目的:探讨以量子点-RGD(QDs-RGD)探针为光敏剂的PDT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移植瘤裸鼠的治疗效应。方法:合成QDs-RGD探针,制备胰腺癌移植瘤裸鼠模型。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术观察QDs-RGD、QDs探针注射入模型裸鼠体内1、5、10、24h后的显影情况。取40只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单纯光照组(激光630nm,120J/cm2,持续照射20min);PDT组(QDs-RGD0.5nmol+激光照射);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50mg/kg);联合治疗组(QDs-RGD0.5nmol+激光照射+吉西他滨50mg/kg)。第18d处死全部裸鼠,取出瘤体,称重并测量体积,计算抑瘤率。结果:QDs-RGD注射1h后,肿瘤显影逐渐清晰,注射5h后显影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弱。QDs于瘤体附近的聚集浓度明显低于QDs-RGD,注射10h后肿瘤部位已无显影。PDT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治疗组的瘤重、瘤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光照组(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又显著低于PDT组和吉西他滨组(P<0.05);对照组与单纯光照组间、PDT组与吉西他滨组间瘤重、瘤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吉西他滨组、PDT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0.5%、43.5%、37.1%。结论:以QDs-RGD探针为光敏剂的PDT联合吉西他滨能明显抑制裸鼠体内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为临床治疗胰腺癌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简介:目的观察采取倍他洛克联用序贯疗法治疗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莫西林胶囊口服,2次,d,奥美拉唑20mg口服,1次,d,连续5d。再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1次/d,克拉霉素500mg口服,2次/d,替硝唑0.5口服,1次/d,连续5d;另42例在上述常规序贯疗法治疗5d后,给予倍他洛克12.5mg口服,2次/d,治疗7d。两组患者治疗2-4个月后,复查胃镜。结果联合组溃疡面愈合、缩小、无变化和未愈的百分比分别为38.1%、57.1%、4.7%和0.0%,而序贯组则分别为0.0%、76.1%、11.9%和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洛克治疗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依泽替米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NAFLD合并冠心病患者114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分别接受依泽替米贝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或阿托伐他汀治疗6m.使用PhilipsHD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VE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在治疗6m末,观察组血清TC、TG、LDL-C水平分别为(4.3±1.6)mmol/L、(2.4±0.9)mmol/L和(2.8±1.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1.7)mmol/L、(2.9±0.9)mmol/L和(3.3±1.2)mmol/L(P〈0.05),血清HDL-C水平为(1.3±0.5)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4)mmol/L(P〈0.05);观察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为(47.2±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5.8)%(P〈0.05),LEVDD和LVPWd分别为(52.5±7.3)mm和(10.1±0.9)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2±7.6)mm和(11.4±1.1)mm(P〈0.05);观察组血清ADMA、hs-CRP和IL-6水平分别为(2.8±0.4)μmol/L、(3.4±0.7)mg/L和(39.3±6.9)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4)μmol/L、(3.9±0.7)mg/L和(45.9±8.4)ng/L(P〈0.05),血清IL-10水平为(28.7±8.6)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3±5.4)ng/L(P〈0.05).结论依泽替米贝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NAFLD合并冠心病患者可明显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可能与其调控脂质代谢,降低血清ADMA和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简介:蟾酥为脊索动物门两栖纲蟾蜍科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框蟾蜍BufomelanostoctusSchneider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收集后干燥而成。按商品规格可分为团蟾酥和片蟾酥两种。团蟾酥呈表面团块或饼状,直径3~10mm,厚约5mm,表面茶棕色、紫黑色或紫红色,表面平滑,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气微腥,味麻辣。片蟾酥呈不规则片状。厚约2mm,一面较粗糙,另面较光滑、质脆,易折断。其他特征与团蟾酥相似,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常常发现蟾酥次伪品,现将简单实用的鉴别方法作一简要叙述,以供参考。
简介:目的:综合评价护理干预对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不适的影响,为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不适感提供护理干预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2000年1月1日~2018年2月30日国内对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使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选择不舒适,疼痛和不良反应三个指标进行meta分析,选择危险度差值(RD)作为效应指标,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入选文献7篇,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疼痛,不舒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不舒适,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