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实验将针对呼吸内科中慢阻肺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实施治疗,针对应用后的实际效果做出统计分析。方法:针对64例慢阻肺合并肺性脑病患者进行治疗,样本选自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就诊的患者,并按照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为基础治疗结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为无创正压通气结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81.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人机同步性以及气管插管率上,可见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结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于慢阻肺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相关指标,值得在继承借鉴中发展。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慢性病,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全球范围内,40岁以上人群该病患病率达到9%-10%,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据统计,我国慢阻肺患者接近1亿。同时,霜降过去,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变大,加上天气干燥,呼吸道抵抗力降低,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患者因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损,更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秋冬季节急性加重风险系数高,表现出咳嗽、咳痰、气喘发作,甚至频繁住院治疗,增加患者精神负担及经济负担,降低生活质量。那么,天冷了,慢阻肺患者该怎么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慢阻肺的病情进展与气道、肺部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慢阻肺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吸氧,以保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因此,慢阻肺患者家庭氧疗十分重要。氧疗是慢阻肺治疗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吸入氧气可增加肺泡内氧合作用,提高血氧含量、改善组织供氧状况、提高气体交换效率。吸入氧气能增强全身各脏器特别是呼吸器官对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的适应性或耐受力。那么慢阻肺患者家庭吸氧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就来说一下。
简介: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病理是肺组织弹性减退、通气功能障碍,一般没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多由吸烟、环境污染、病毒感染等诱发,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情进行性加重等特点。在我国,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阻肺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据报道,中国20岁及以上成人肺功能呈下降趋势。因此,慢阻肺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需要长期管理,以缓解呼吸困难或改善活动耐力。慢阻肺患者冬天急性加重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季节,且病情的急性加重可在短时间内进展为终末期肺病,并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因此如何预防慢阻肺的急性发作对于控制慢阻肺急性加重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它与气道、肺泡异常有关,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病,通常从40岁开始发病。慢阻肺患者每年可发作4~5次。其症状常与吸烟、感染、寒冷空气、职业粉尘或气体污染等因素有关,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病因。慢阻肺患者患病后,咳嗽咳痰症状较为严重,常常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也加重了心、肺和肾功能不全。目前治疗慢阻肺的药物主要有平喘药、镇咳药(包括祛痰药)、抗菌药物、免疫调节剂及中药等。那么,慢阻肺患者应如何选择止咳化痰药物呢?
简介:在进入秋冬季节之后,天气逐渐转凉,进入到了呼吸道疾病的高发阶段,这就容易导致慢阻肺患者的病情加重,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这是由于到了秋冬季节,慢阻肺患者变窄的气道在遭遇冷空气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冬季一定要预防好呼吸道的感染,力所能及的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进行康复训练,让肺活量能够提升,进而预防慢阻肺的急性发作。那么如何采取响应的护理措施,避免冬季慢阻肺的急性发作呢?本文将带你探索答案。
简介: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以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结核病。在历史上,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因此,大家又称其为“白色瘟疫”。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虽然近年来疫情有所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群感染率高,每年的新发病例数仍然较多。以前大多数人认为结核病是“穷病”,生活、生产和工作条件差的群体如农民等是易感人群。但近年来,青壮年人群肺结核发病水平正逐年上升,白领、学生等发病人数增多,尤其是学校人口密度大、生活学习条件有限、学生群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抵抗力不强,全国各地中学、大学校园里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从疫情监测情况来看,高中及大学阶段学生发病数较多,尤其是18岁左右年龄组发病占比最高。从报告时间来看,3~4月、8~9月为学生患者报告发病的高峰。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脑钠肽(BNP)和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ECOPD患者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87例、健康对照者50例,分别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及健康对照者血清NSE、BNP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AECOPD患者血清NSE、BNP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ECOPD患者血清中的NSE、BNP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P<0.05)。结论动态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NSE、BNP和D-二聚体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简介:目的总结29例不完全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29例不完全KD患儿的临床资料。29例不完全KD患儿发热、球结膜充血、唇红皲裂、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发病率依次为100%、58.62%、51.72%、37.93%、13.76%。实验室检查中早期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血沉增快,发生率依次为89.66%、86.21%、75.86%。结论对于持续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具有典型川崎病2~4项指标患儿可结合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给予拟诊。全身炎症指标如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升高对早期诊断均有临床意义。不完全KD急性期可用IVIG+阿司匹林治疗,中晚期可单用阿司匹林治疗。
简介:目的对乌司他丁联合常规疗法对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SP蛋白、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9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数、肺表面活性物相关蛋白D(SP-D)和肺部和活化控制趋因子(PARC/CCL18)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834,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各项指数均有显著改善,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O2、SaO2、p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533,P=0.012;t=3.030,P=0.003;t=2.577,P=0.012),PaCO2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4.734,P=0.004);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研究组PEF和FEV1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830,P=0.000;t=3.630,P=0.002);并且治疗后两组患者PARC/CCL18和SP-D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研究组两项指标的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823,P=0.008;t=4.693,P=0.000)。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常规疗法可更有效的提高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和PARC/CCL18、SP-D指标并且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目的评估血乳酸水平及24小时乳酸清除率对慢阻肺急性期(AECOP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结合APACHEⅡ评分及AECOPD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109例AECOPD患者24小时血乳酸及24小时乳酸清除率的变化。结果将AECOPD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合APACHEⅡ评分及AECOPD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存活组98例患者24小时乳酸清除率为36.84±17.42%,死亡组11例患者24小时乳酸清除率为14.63±9.42%,死亡组患者24小时血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而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且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呈高水平;24小时乳酸清除率越低,患者住院天数越短。结论24小时乳酸清除率及血乳酸水平的检测对于评估AECOPD患者预后是一个较好的指标,血乳酸越高,乳酸清除率越低,患者预后越差。
简介:目的:研究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在不同临床样本中的结核病诊断价值。方法使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局部穿刺液、腹水和脑脊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特异性基因IS1081,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比较。结果在荷菌量较高的肺泡灌洗液和局部穿刺液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敏感性比实时荧光定量PCR低(80%vs92%);在荷菌量极低的腹水和脑脊液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敏感性比实时荧光定量PCR高(34.6%vs15.4%),但特异性略有下降(80%vs93.3%);综合计算所有样本的敏感性,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无显著差别(56.9%vs52.9%)。结论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用于结核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