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3脑出血量表在预测自发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患者预后中作用。方法选择自发脑出血患者61例。入院时采用Hemphill等原始ICH量表(originalICHscore,OICH)及Chenug等改良ICH量表(modifiedICHscore,MICH)、新ICH量表(newICHscore,NICH)进行评分。同时于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评分。3个月时进行NIHSS、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3ICH量表与其他量表评分相关;以MRS为标准,对比3ICH量表评价脑出血患者预后准确。结果①3ICH量表评分与脑出血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3个月MRS、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入院时3个月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MRS量表比较,OICH、MICH、NICH量表判断ICH患者预后不良敏感性分别为73.1%、84.6%、80.8%,特异性分别为80.0%、88.6%、60.0%,符合率分别为77.0%、86.9%、68.9%。结论OICH、MICH、NICH量表评分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3量表相比,MICH量表对脑出血预后判断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最高。

  • 标签: 脑出血 损伤严重度评分 预后
  • 简介:目的判断改良急诊脑出血分级量表(mEDICH)能否准确预测自发脑出血(SICH)患者30d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SICH患者128例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86例,死亡组42例,同时采集2组mEDICH评分各项资料以及发病后30d病死率,绘制ROC曲线,评估mEDICH分值对30d病死率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比例低于死亡组(10.5%vs26.2%,P=0.021),mEDICH评分0~3分比例高于死亡组(84.9%vs26.2%,P=0.000),4~8分比例低于死亡组(15.1%vs73.8%,P=0.000)。mEDICH最佳界值为3.5分时,敏感性73.8%,特异性84.9%,ROC曲线下面积0.846(95%CI:0.771~0.921,P=0.000)。结论mEDICH可以较准确地预测SICH患者30d病死率,mEDICH评分〉3分时病死率明显增加。

  • 标签: 脑出血 死亡率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血肿 ROC曲线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治疗自发脑出血价值。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自发脑出血42例(明确高血压病史者26例)。出血部位在基底节28例,叶5例,丘脑7例,血肿破入脑室18例,单纯脑室出血2例。出血量20~120ml,平均52.1±35.6ml。术前GCS3~5分18例,6~8分8例,>8分16例。手术时机为发病7h以内12例,7~72h27例,超过72h3例。结果根据ADL评分标准,本组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6例,Ⅴ级4例,死亡9例。除术中发生吸入性肺炎及术后切口脑脊液漏各1例外,未发生其它与手术直接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内窥镜治疗脑出血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比较彻底、并能确切止血优点,扩大了手术征,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外科 神经内窥镜 治疗 自发性脑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自发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2例48小时入院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进行测定,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CT所示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脑出血组MMP-9含量与CT所示出血灶周围水肿区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627,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明显增高,血清MMP-9可能成为早期反映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严重程度预后指标。

  • 标签: 脑出血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抑制因子-1 脑水肿
  • 简介:患者女,39岁,因"车祸后意识不清伴呕吐1h余"于2015年4月10日急诊入黔南州人民医院。入院前1个多小时,因交通事故,患者左枕部着地,当即意识模糊,头部伤口出血,被送至当地医院进行头部伤口清创缝合。随后,患者意识障碍进行加重,谵语,频繁呕吐,即转至我院治疗。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0℃,脉搏104次/min,呼吸21次/min。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肿 硬膜外 颅内 颅内出血 创伤性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在血肿周围区组织表达.结果脑出血12h~7d血肿周围区表达VEGF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但每个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A,曾称为光密度OD)值无显著变化.脑出血12h时,以FⅧ-RAg标记血管密度和平均A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d后微血管密度A值逐渐增高.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VEGF高表达可促进内皮细胞增生,新生血管形成.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脑出血 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疾病.但目前有关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包括开颅微侵袭手术)前瞻、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不多,现有的治疗策略也没有一项被公认为有效.本文作者对近年来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外科治疗 微侵袭手术 治疗策略 开颅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组织含水量外周血糖水平在大鼠脑出血急性期变化规律,分析者在脑出血急性期病理生理意义.方法42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采用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干~湿重法测定组织含水量变化,用快速血糖测定法检测外周血糖水平.结果手术对照组大鼠组织含水量外周血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脑出血组大鼠在出血后12h、1d、2d、3d组织含水量外周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织含水量外周血糖水平在脑出血急性期均增高.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外周血糖水平对脑出血急性期病理过程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血糖 脑组织含水量
  • 简介:目的对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问题以及采取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3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预防措施。结果3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再出血的人数为30例,�

  • 标签: 再出血 出血问题 术再
  • 简介:急性脑出血(ACH)者临床上可出现类似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表现,称为心综合征.现对我院5年来收治130例ACH者心电图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心电图 诊断 预后 脑-心综合征
  • 简介:脑出血占所有卒中10%~20%[1],目前循证医学证实有效治疗手段较少卒中之一[2]。规范治疗综合管理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脑出血结局。超早期止血、控制颅高压、急性期合理降低血压、脑室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微创手术等技术合理应用,有望改变目前脑出血匮乏临床治疗策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3]。

  • 标签: 脑出血 止血 颅内高压 超早期止血治疗 血压管理 外科治疗
  • 简介:丘脑为脑出血好发部位。丘脑出血由大脑后动脉丘脑膝状动脉丘脑穿动脉破裂所致。现将我院2002年至2007年被证实68例丘脑出血住院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 标签: 丘脑出血 临床分析 脑室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经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对策。结果观察组72例患者当中,患者术后再出血高危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后凝块形状异常以及患者出现脑出血后经多长时间接受手术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要差,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主要高危因素为患者脑出血后接受手术治疗前时间长短,脑出血20d以内接受手术治疗可以大幅降低术后再出血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清除前后血肿周围组织血管病理学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采用配伍组设计,分为血肿组、血肿清除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大鼠,每组中各有1只大鼠取自同一窝别,体重相似。采用大鼠尾状核注射自体凝固动脉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血肿清除组大鼠术后30min注入尿激酶清除血肿。术后6h用墨汁-右旋糖酐溶液于升主动脉灌注组织。用M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大鼠紧邻血肿部位1mm2区域组织平均微血管直径,计算微血管密度指数。结果:血肿组血肿周围组织血管数目明显减少,微血管断裂、僵直、变细、血流淤滞。早期血肿清除后血肿周围组织血管数目大致恢复正常,微血管变细、僵直及墨汁浓集现象基本消失。血肿组、血肿清除组、假手术组血肿周围微血管平均直径分别为(10.4±2.4)、(19.8±2.0)、(19.6±1.7)μm;微血管密度指数为0.025±0.007、0.264±0.044、0.214±0.020。血肿组与血肿清除组及假手术组平均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肿清除组与假手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组平均微血管密度指数与血肿清除组及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肿周围组织内存在微循环障碍。超早期血肿清除可明显改善血肿周围组织微循环状态。

  • 标签: 脑出血 微循环 大鼠 血肿清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及其对脑出血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共108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共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组血浆瘦素水平,分析其与脑出血后3个月死亡相关。结果脑出血组血浆瘦素水平[(33.24±15.25)ng/ml]与对照组[(10.31±4.93)ng/ml]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水平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OR=1.31,95%CI=1.08~2.2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水平对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6,95%CI=0.78~0.92,P〈0.01),且判定血浆瘦素水平大于41.73ng/ml,对预测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87.50%。结论脑出血后血浆瘦素水平升高,检测血浆瘦素水平有助于早期判断脑出血患者死亡。

  • 标签: 瘦素 脑出血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及时行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23例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及时气管切开术,观察术后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没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3例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2例死亡,死亡率为8.70%。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7.5±6.1)分(21.9±5.2)分。结论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及时行气管切开术,有利于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救治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 标签: 颅脑外伤 脑出血 气管切开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并对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适应较强,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较短,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33例,根据是否出现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46例血肿未扩大组8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2组间各因素差异,确定早期血肿扩大危险因素。结果血肿扩大组发病≤6h行头颅CT者占84.8%。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昏迷(15.2%vs3.4%,P=0.032)、抗血小板药物应用(8.7%vs1.1%,P=0.048)、入院24h体温升高≥1℃(26.1%vs2.3%,P=0.000)、首次出血量[(22.15±10.72)mlvs(14.28±6.72)ml,P=0.019]显著增高。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在出血部位(基底节、丘脑、叶)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发病、≤3h、〉3h且≤6h、〉6h)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24h内体温升高≥1℃、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3h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入院24h内体温升高≥1℃、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3h危险因素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采取相关措施,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