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影像学标志与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 sICH)患者早期血肿增大(hematoma expansion, H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sICH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接受颅脑非增强CT扫描(noncontrast CT, NCCT),在初次NCCT检查后24 h内进行复查以明确是否发生HE,在发病48 h内完成颅脑MRI检查。HE定义为NCCT复查显示血肿体积较基线增大>33%或>6 ml。应用NCCT评估形态和密度异常征象,包括混合征、漩涡征、黑洞征、岛征和卫星征。应用MRI评估CSVD影像学标志,包括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s, LIs)、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 EPVS)、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 WMHs)、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和脑皮质表面铁沉积(cortical superficial siderosis, CSS)。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E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影像学标志对sICH患者HE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216例sICH患者,年龄(57±15)岁,男性113例(61.6%),88例(40.7%)发生HE,123例(56.9%)存在NCCT征象,122例(56.5%)存在CMBs,143例(66.2%)存在WMHs,44例(20.4%)存在CSS,25例(11.6%)存在LIs,31例(14.4%)存在EPVS。HE组基线血肿体积、血钙、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以及NCCT征象、CMBs、WMHs和CSS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HE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钙[优势比(odds ratio, OR)0.04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004~0.238;P=0.001]、任何NCCT征象(OR 3.275,95% CI 1.492~7.188;P=0.003)、CMBs 4级(OR 3.591,95% CI 1.146~11.250;P=0.028)、CSS(OR 3.008,95% CI 1.214~7.452;P=0.017)、NCCT征象+CMBs 3级(OR 3.390,95% CI 1.035~11.102;P=0.044)、NCCT征象+CMBs 4级(OR 5.473,95% CI 1.352~22.161;P=0.017)、NCCT征象+CSS(OR 3.544,95% CI 1.215~10.336;P=0.021)是sICH患者H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CCT征象、CMBs和CSS预测HE的敏感性分别为81.8%、64.8%和34.1%,特异性分别为60.2%、60.9%和89.1%。NCCT征象+CMBs分级以及NCCT征象+CSS的预测敏感性较单一影像学标志降低(分别为59.1%和30.7%),而特异性则较单一影像学标志增高(分别为78.1%和93.7%)。结论CSVD影像学标志与sICH患者发生HE的风险密切相关。严重CMBs和CSS是sICH患者发生HE的独立危险因素。NCCT征象联合CSVD影像学标志预测HE的特异性增高,但敏感性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医院神外科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外伤性脑出血患者共90例,年龄18岁~50岁。将按治疗方法不同把患者分成三组,各30例,一组是药物治疗组(病情较轻),只单纯给予大剂量止血和凝血药治疗;后两组为病情较重者,二组是手术组,只进行手术清除血肿并引流,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三组同样进行手术后加常规药物治疗后,再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病情较轻的药物组总有效率53.33%,病情较重的手术组总有效率43.33%,手术联合高压氧组总有效率83.33%,手术联合高压氧组较手术组效果更好,各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外伤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当病情较轻时,可以采用止血和凝血类药物治疗;病情严重时,手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比单纯手术及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发病6 h内和发病6~24 h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SICH)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SICH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A、B两组,每组54例。两组均行立体定向手术,A组于发病6 h内进行手术,B组于发病6~24 h内进行手术。观察两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预后优良率、血清caspase切割的细胞角蛋白18(CCCK-18)、核因子kappa Bp65(NF-κBp65)水平及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①A组血肿清除率[(91.46±6.05)%]高于B组[(80.67±6.83)%],卧床时间[(11.31±1.62)d]短于B组[(19.72±2.05)d],P<0.05。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3个月随访,A组预后优良率(66.67%,36/54)高于B组(46.30%,25/54),P<0.05。④术后3个月,A组血清CCCK-18、NF-κBp65水平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CSS评分低于B组,ADL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SICH患者发病6 h内进行立体定向手术能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卧床时间,改善预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小儿自发性脑出血的原因以及救治小儿自发性脑出血方法和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统计分析,收治的患者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分别进行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结果患者经过CT、MRI、MRA或DSA检查,导致小儿自发性脑出血的原因的主要为脑动静脉畸形,经过急诊救治,其中18例患者痊愈;好转4例,仅遗留一定程度的神经损害的临床症状;抢救失败死亡患者1例,随访结果显示仅有1例患者死于再出血,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造成严重创伤的主要原因为脑动静脉畸形等,但是采取合理科学的救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死亡率,使患儿获得良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