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对乙醛脱氢酶2(ALDm)活性和含量,丙二醛(MethaneI)icarboxylicAldehyde,MDA)含量及4羟壬烯醛(4-hydroxy-2·noncnal,4-HNE)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250—350g的雄性sD大鼠,采用在体原位肺I/R损伤模型,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不同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即sham组)、B组(平衡灌注15rain组)、c组(缺血停呼吸30rain组)、D组(缺血停呼吸60min组)、E组(再灌注恢复呼吸30min组)和F组(再灌注恢复呼吸60min组),每组6只。在观察结束后取肺组织检测ALDH2活性和含量,MDA和4.HNE含量。结果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ALDH2活性分别为(2.26±0.45,2.30±0.48,2.40±0.69,2.21±0.42,2.21±0.42和2.16±0.62),含量分别为(0.91±0.11,1.21±0.61,1.23±0.38,1.11±0.38,1.00±0.47和O.92±0.3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E组和F组大鼠肺MDA含量(11.03±0.51,12.10±0.29和11.73±0.57)较A组和B组(10.35±0.52和10.30±0.56)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大鼠肺MDA含量高于c组(10.87±0.62)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E组和F组大鼠肺4-HNE含量(2.15±0.09,2.81±0.22和2.76±0.31)较A组和B组(1.93±0.1l和1.97±0.1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F组大鼠肺4-HNE含量高于c组(2.05±0.08)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肺中醛类物质(MDA和4.HNE)开始蓄积,再灌注过程中醛类物质继续升高,ALDH2活性和含量未受到明显抑制
简介:目的研究NF-κB在多器官功能不全小鼠各脏器中的活性变化,以期探讨其在多器官功能不全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酵母多糖制作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小鼠模型,提取小鼠脏器的细胞核蛋白,用凝胶阻滞分析方法观察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酵母多糖腹腔注射后,小鼠发生了三个阶段的生理学变化,表现为体温和体重的波动;在第三阶段小鼠脏器发生了严重的病理学改变.同时,NF-κB的DNA结合活性有显著性增加.结论酵母多糖有效地诱发了小鼠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在此模型小鼠的各脏器中,NF-κB活性显著性增加,提示NF-κB可能是多功能不全发生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的转录因子.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化疗联合免疫活性细胞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杭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4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取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单纯化疗。对比分析2组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及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提高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4.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88.6%)明显高于对照组(7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CD3^+、CD4^+、CD8^+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细胞百分率的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免疫免疫活性细胞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临床价值高。
简介: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肺血栓栓塞症(puml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PE的最常见类型,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通常所称PE即指FIE。除FIE外,其他类型的PE还包括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细菌栓塞、异物栓塞等。引起FI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最常见于下肢静脉及盆腔静脉,FIE常为DVT的并发症。FIE和DVT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lsm,VTE)的两种重要的临床表现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情况严重田。美国每年至少有200000人因FIE住院治疗,而实际上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被诊断,大部分病例被漏诊,因此每年约有60万~70万VTE发生。国内目前尚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过去曾将FIE视为少见疾病,但据国内部分医院的初步统计和依临床经验估计,在我国FIE绝非少见病,而且近年来其发病例数有增加趋势。未经治疗的FIE患者病死率为25%~30%。因此,早期正确诊断肺血栓栓塞症是临床医师极为关注的问题。
简介:目的探讨iPad床边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哮喘患儿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患儿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使用iPad进行床边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合理饮食、避免呼吸道感染、坚持运动、遵医用药、避免接触过敏源方面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应用iPad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目的研究miR-34a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通过传代培养,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水平(Populationdoublings,PDL),得到年轻的内皮细胞(PDL8)及衰老细胞模型(PDL44),检测两组细胞SIRT1、hTERT、c-myc、p53及miR-34a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在PDL8细胞中过表达miR-34a,PDL44细胞中抑制miR-34a的表达,qmCR检测以上基因表达水平、TRAP-q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SA-β-gal法显示细胞衰老状态的变化。结果SIRTl、hTERT、c-myc基因在PDL44的HUVECs细胞中表达下调,p53及miR-34a表达上调。PDL8HUVECs过表达miR-34a48h后,SIRT1和hTERT表达分别下调43%和25%,TRAP.qPCR显示端粒酶活性降低21%,SA-β-gal法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由5.1%上升至8.7%;PDL44HUVECs抑制miR-34a的表达,SIRT1和hTERT表达水平分别上调63%和30%,端粒酶活性上升20%,SA-β-gal法染色显示衰老细胞数量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MiR-34a可以抑制内皮细胞SIRT1、hTERT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加速细胞衰老;抑制miR-34a可以上调SIRT1及hTERT表达,端粒酶活性升高;因此miR-34a可能通过抑制SIRT1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共同作用,参与内皮细胞衰老的调节。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病人的临床特点,分析产生误诊的原因,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32例急诊住院的PTE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和预后,分析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特点、诊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临床表现:呼吸困难(97%),胸痛(47%),咯血(25%)。辅助检查情况:D-二聚体阳性(100%),PaO2下降(69%),心电图出现SⅠQⅢTⅢ(16%);彩超:右室扩大(47%),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1%);螺旋CT:肺栓塞征象(88%);近期内有手术史者(71%)。首诊误诊(47%)。行溶栓+抗凝治疗(38%),抗凝治疗(62%)。死亡(16%)。结论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必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减少死亡率。无其他原因的呼吸困难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应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彩超发现下肢深静脉栓塞是重要参考依据,螺旋CT可作为确诊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