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患者:男性,50岁,因乏力伴左下肢胫前溃疡1年于2016年10月入住我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左下肢胫前溃疡、皮肤色素沉着、水肿、疼痛、瘙痒,2个月后出现面部瘙痒、水肿,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以腹部CT及其他检查,诊断为“肝硬化,左下肢溃疡”,具体原因不详,予相关药物治疗。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3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左下肢胫前皮肤瘙痒、疼痛,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查总胆红素41.6μmol/L,直接胆红素14.2μmol/L,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194U/L,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HBV)表面抗体(+),HBV核心抗体(+),HBV-DNA(-),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核心抗原(-),HCV-RNA(-)。追问病史,患者病程中曾于2016年10月使用土三七根捣碎外敷左下肢溃疡处3d。既往史:15年前左下肢外伤史。查体:体温36.8℃,脉搏7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3/96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稍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腹部手术后胰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腹部手术后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有25例根据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2例采用穿刺抽液检测淀粉酶确诊。4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5例进行再次手术引流。15例患者采用肠内营养,6例采用全静脉营养,6例采用静脉加口服营养治疗。全组病死3例,均为静脉营养组患者。13例带管出院,其中出现假性囊肿再次手术2例,其他11例出院后平均带管时间(9.0±3.2)个月。采用口服、肠内和静脉营养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36.3±10.2)d、(57.6±17.3)d和(63.3±33.4)d,相差显著(F=3.49,P=0.049);采用和不采用生长抑素药物治疗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53.5±20.3)d和(51.5±21.0)d,无显著差异(t=0.207,P=0.838)。结论提高对胰瘘的认识,充分引流以及合理的营养是提高胰瘘治疗效果的最关键措施。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分流手术的技术难点与要点。方法回顾我院1989年4月至2005年12月的515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术中发生根部出血或预防性应用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112例。总结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平均输入血液制品量,二次开胸止血比率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112例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中男性9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0±12.8)岁,体重(51—95)kg,平均(69±10.6)kg。在完成分流后,所有患者主动脉根部均得到充分止血,术后胸腔引流量400—1340ml,平均(848±271)ml。平均输血(750±250)ml,血浆(370±230)ml。3例因主动脉远端吻合口渗血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3个月因血管移植物感染死亡外,余患者均存活。出院前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主动脉根部与右心房间无血流流动。超高速CT(UFCT)检查显示主动脉根部有血栓形成。结论主动脉.右心房分流技术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减少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后出血,显著改善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的临床效果,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费用。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患者引流液中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术中甲状旁腺原位保留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分泌功能。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接受单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术患者166例。根据术中甲状旁腺原位保留0枚、1枚、2枚分为A0、A1和A2组。测定术前、术后血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血钙,术后引流液PTH水平。结果术后血唧、血钙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甲状旁腺A0、A1和A2组之间引流液PTH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引流液的PTH值最高,A0组最低。甲状旁腺原位保留数目与引流液的PTH值成正相关关系。结论甲状腺术后引流液PrH的测定可用于判断甲状旁腺是否术中原位保留及其分泌功能的情况。
简介:目的总结我中心对心脏术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使用血浆置换治疗的经验。方法2012年2月-2014年7月2800例心脏术后的患者中,有6倒(0.2%)出现肝功能衰竭,并出现持续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对这6例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及呼吸衰竭。结果6例患者共进行10次血浆置换治疗。每次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CB)、谷丙转氩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有一定的下降,其中TB和CB下降可显著下降(具体结果加P值);血细胞、白蛋白、肾功能、电解质变化不明显。在治疗1-2次后3例患者治疗有效,TB在数天内降至100umol/L左右(P〈0101),余3例患者胆红素升至治疗前水平。6例患者中4例死亡(2例成功更重要,应该写:经过血浆置换治疗,2/6例最终抢救成功,….出院?)。结论心脏术后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常的患者预后差,血装置换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胆红素,对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结合量化评估方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围手术期诊疗。方法前瞻性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髋部手术患者(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入选病例161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综合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78例)。入院后每天采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并作为诊断谵妄发生及病程结束的依据。对确诊谵妄的患者,再进行谵妄严重程度(DRS)测评,记录首、末次DRS评分和谵妄持续时间。对综合干预组患者进行谵妄危险因素控制和预防性治疗,并根据上述评分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价,随时进行调整。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骨科处理方案。结果综合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0±2.15)d,少于对照组的(13.73±2.12)d(P〈0.01);谵妄发生率为12例(14.46%),低于对照组19例(24.36%,P〈0.01);谵妄严重程度为首次DRS评分17.33±3.31,低于对照组20.58±4.18(P〈0.05);谵妄持续平均时间为(2.08±1.08)d,少于对照组的(3.32±1.53)d(P〈0.05)。治疗后DRS评分,综合干预组为8.08±2.84,低于对照组11.05±3.31(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综合干预组DRS减分为9.25±2.18,对照组为9.25±2.18(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通过使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诊断,DRS评价严重程度,并指导围手术期的治疗和危险因素控制,可有效降低谵妄的发生率,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减轻谵妄的严重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术后妊娠期甲状腺素水平的调控过程,旨在降低母体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的胎儿异常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甲状腺癌术后妊娠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控过程,通过每月监测其甲状腺功能,了解左旋甲状腺激素(优甲乐)增加剂量和目标TSH水平。结果20例妊娠妇女孕21次,1例妊娠2次,第1次孕早期流产,20例优甲乐的基础剂量均为100μg,以12.5μg为调整增量,目标TSH水平设为0.10—0.25mU/ml。20例优甲乐剂量平均增加50μg,即增加了基础剂量的50%。在孕16周左右TSH水平达到平衡,直至分娩。所有胎儿均健康,发育良好;所有20位妇女产后均规律随访,时间平均5年(6个月~10年),无复发。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妊娠,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优甲乐以12.5μg为调整剂量,将母体TSH水平控制在0.10—0.25mU/ml,既保证胎儿健康发育,又抑制母体肿瘤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