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QCC活动开展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86例患者作为QCC前组,QCC活动开展后的637例患者作为QCC后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活动开展前586例患者中348例由我科低年资护士操作,穿刺成功率为86.49%,明显低于高年资护士,与高年资护士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开展后低年资护士穿刺成功率提高到95.24%,与开展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后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QCC活动前,留置针使用率明显高于QCC活动前,敷贴下气泡、皮肤发红、敷贴卷边等发生率明显低于QCC活动前,与开展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促进了低年资护士穿刺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提高了留置针留置的时间和使用率,降低了敷贴不良情况发生率,对促进护理技术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住院脑卒中患者中实施的可行性效果。方法将2012年1~6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传统组,再将2012年7~12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9例作为(临床)路径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及脑卒中临床路径管理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诊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率等指标。结果路径组患者的等候检查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路径组患者健康生活习惯依从性、患者满意率均高于传统组(P〈0.01);路径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可以缩短患者诊疗等待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总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靶向封闭dysadherin基因对胰腺癌细胞PANC1、BxPC3体外侵袭移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小分子RNA(siRNA)转染细胞。实验分为dysadherin—siRNA转染(dysa)组、阴性对照siRNA转染(HK)组、脂质体对照(对照)组、。采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染细胞的dysadhefin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转染细胞体外侵袭移行能力。结果转染dysadherin—siRNA(5nmoL/L)的PANC1和BxPC3细胞的dysadherinmRNA表达较HK组细胞分别下降95.4%、52.1%(P〈0.05);dysadherin蛋白表达亦分别降低91.2%、83.6%(P〈0.01)。PANC1细胞的对照组、HK组和dysa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63.2±15.5、154.4±17.3和53.6±7.9;BxPC3细胞的对照组、HK组和dysa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30.7±3.2、27.5±2.8和4.7±2.4。dysa组显著低于HK组和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BxPC3的dysadherin基因可使细胞的侵袭移行能力下降。
简介: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骨髓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对EPCs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EPCs、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流式仪鉴定EPCs,转染VEGF165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内皮祖细胞中VEGF165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EPCs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水平,噻唑蓝(MTT)检测VEGF165质粒转染后对EPCs的影响。结果EPCs表达CD34、CD133及KDR细胞表面标志,PCR后凝胶电泳显示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组在576bp处可见有明显条带,pcDNA3.1(+)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可见微弱的电泳带。ELISA检测结果表明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组VEGF165水平较其他两组高,MTT显示VEGF165质粒转染可促进EPCs增殖。结论EPCs可成功转染VEGF165基因,并促进EPCs增殖,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