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在早期脑挫裂伤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105例经CT或MRI检查明确诊为脑挫裂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型颅脑损伤65例,重型颅脑损伤40例;将同时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95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排除神经系统疾病。采集两组研究对象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结果健康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组和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分别为(0.10±0.03)μg/L、(1.11±0.43)μg/L和(2.60±0.63)μg/L,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脑挫裂伤诊断及评估伤情程度的辅助指标。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肝性脑病大鼠脑部分区域及氨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讨论其病理发生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肝性脑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每组6只。用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性脑病大鼠和体外氨中毒大鼠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肝性脑病大鼠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尼氏体数量明显减少;可见凋亡各期表现。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器减少,黑质的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较基底核略重。体外培养氨中毒神经元变化:神经元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明显水肿,线粒体明显肿胀,尼氏体显著减少;可见不同时期的凋亡表现。结论肝性脑病大鼠脑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氨中毒引起的神经元凋亡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右胸外侧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9年3月期间,常见先心病患者行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手术97例,与同期行正中切口进行同类先心病手术129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对比研究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液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鸡胸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结果两组均无住院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平均总胸腔引流量分别为(223.9±127.1)ml,(379.4±203.9)ml;辅助呼吸时间分别为(248.5±74.4)min,(293.1±12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7±1.2)d,(9.4±0.86)d;鸡胸发生率分别为0%,2.3%(3/129);右胸组均低于正中组(P〈0.05)。结论右胸外侧小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部分心内直视手术,与正中切口手术相比,明显缩短术后气管插管及住院时间,切口隐蔽,美观效果好。
简介:病例:男,53岁,因“胸闷10d余,加重2d,恶心、呕吐2d”入当地医院诊治。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少量饮酒。入院第1天血生化示:Na^+103mmol/L、Cl^-70mmol/L,第2天Na^+105mmol/L、Cl^-75mmol/L.第3天Na^+117mmol/L、Cl^-75mmol/L.第4天Na^+142mmol/L、Cl^-106mmol/L。诊断为“冠心病”、“电解质紊乱——低钠、低氯血症”。住院期间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扩张血管的药物治疗,并纠正电解质紊乱,10%NaCl30mL/d静脉滴注,连续7d。患者胸闷、憋气明显减轻,但出现精神症状、发作性意识模糊,不能进食、伸舌、说话,且症状逐渐加重。
简介:目的了解和掌握老年人马蜂蜇伤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以有效提高急性马蜂蜇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竹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马蜂蜇伤病例共221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年龄≥60岁)56例,非老年组(年龄<60岁)165例,对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转归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马蜂蜇伤,老年组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依次为:肝脏55.36%,心血管32.14%,非老年组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依次为:肝脏56.97%,心血管36.97%;老年组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共有35例,发生率62.50%,非老年组共有94例,发生率56.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老年组2例,病死率5.71%,非老年组2例,病死率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急性马蜂蜇伤中毒致器官功能障碍老年患者、非老年患者均以肝脏和心血管最多见;老年患者、非老年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后病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食醋保留灌肠综合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食醋保留灌肠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清醒所需时间、血氨水平、肠内pH值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为7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清醒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血氨水平、肠内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AST与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食醋保留灌肠综合治疗肝性脑病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清醒所需时间、降低血氨浓度与肠内pH值、改善肝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癫痫是一组由已知或未知病因引起.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且常具有自限性的异常放电所导致,以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通常为刻板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综合征。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颈部淋巴阴性(cervicallymphnode-negative,cN0)的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unilateral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uPTC)患侧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转移(subgroupsofcentrallymphnodemetastasis,sCLNM)与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lymphnodemetastasis,LNM)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侧侧区淋巴结清扫的161例cN0-u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侧中央区各亚区淋巴结转移与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N0-uPTC患侧中央区各亚区,喉前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淋巴结转移、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8、0.016、0.035)。喉前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I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气管前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II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气管前、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为患侧IV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35、0.011)。结论甲状腺癌淋巴结的转移途径有一定规律性,喉前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I区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II区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对患侧IV区淋巴结有预测价值。气管前或患侧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的cN0-uPTC患者,可考虑行患侧III、IV区淋巴结清扫。在此基础上若同时有喉前淋巴结转移时,可考虑行患侧II、III、IV区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