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外周血游离前列特异抗原(freeprostatespecificantigen,fSPA)、总前列特异抗原(totalprostatespecificantigen,tSPA)、前列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specificantigendensity,PSAD)和前列癌基因3(prostatecancergene3,PCA3)在前列疾病中的表达,并分析fSPA、tSPA和PCA3联合检测对诊断的意义。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浙江大学国际医院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确诊的67例前列癌患者、75例前列增生患者和70例健康男性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染色法检测血清fSPA和tSPA水平,超声检测前列体积并计算PSAD值,Trizol提取总RNA后RT-PCR检测血清PCA3mRNA表达,分析SPA、PSAD和PCA3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前列癌患者血清fSPA、tSPA、PSAD及PCA3水平显著高于前列增生患者和健康男性体检者,且前列增生患者高于健康男性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leason评分≥7分、T3~T4患者的血清fSPA、tSPA、PSAD及PCA3水平显著高于Gleason评分〈7分、T1~T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fSPA、tSPA、PSAD及PCA3与Gleason评分和TMN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SPA、tSPA、PSAD及PCA3诊断前列癌的AUC值分别为0.53、0.57、0.63和0.75,联合诊断AUC值为0.92,联合诊断的效能高于单项指标。fSPA、tSPA、PSAD及PCA3的特异性分别为67.16%、68.66%、73.13%和85.07%,灵敏度为71.64%、70.15%、74.63%和82.09%,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97.01%,灵敏度为9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疾病患者的fSPA、tSPA、PSAD及PCA3水平升高,与Gleason评分和TMN病理分期均呈负相关,fSPA、tSPA、PSAD联合PCA3检测可提高前列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前列腺癌基因3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感染程度的慢性前列炎患者前列液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的水平,评价CD64对慢性细菌性前列炎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将100例研究对象分别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创立的慢性前列炎症状量表(chronicprostatitissymptomindex,CPSI)分为细菌感染组CPSI高分组和CPSI低分组、非细菌感染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前列液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前列液常规镜检(EPS-RT)。结果重症组(高分组)CD64表达量为(4857.25±278.45)分子数/细胞,明显高于轻症组(4124.59±19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分组)(P〈0.05),轻症组与非细菌感染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细菌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CD64表达与部分白细胞呈正相关,但整体不相关,据受试者数据绘制ROC曲线,当CD64为2135.2分子数/细胞,敏感性为92.9%,特异度为91.7%。结论定量检测前列液中CD64可作为诊断慢性细菌性前列炎的敏感指标,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CD64 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量表 细菌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段胰十二指肠切除(PD)手术方式的演变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至2008年福建漳州市医院普外科行PD的165例患者资料.其中行单纯PD138例,行保留幽门的PD(PPPD)14例,行扩大PD13例.PD残胰重建方式:捆绑式胰空肠吻合(彭Ⅰ式)68例,胰胃吻合61例,传统的胰空肠吻合30例,孔式的胰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6例.结果1988年至1998年(前10年)行PD50例,其中单纯PD42例、PPPD8例,无扩大的PD;中平均出血(620±180)ml,平均输血(530±120)ml,平均手术时间(6.5±3.5)h;吻合口瘘发生率14.0%(7/50),围手术期病死率4.0%(2/50).1999年至2008年(后10年)行PD115例,其中单纯PD96例、PPPD6例、扩大的PD13例;中平均出血(360±110)ml,平均输血(400±60)m],平均手术时间(3.0±2.5)h;吻合口瘘发生率3.5%(4/115),围手术期病死率0.9%(1/115).术后109例得到6个月~5年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2%(95/109)、54.1%(59/109)和39.5%(43/109).结论后10年PD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胰瘘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前10年显著下降.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方法、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乳人路内镜甲状腺切除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4例、甲状腺腺瘤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6例和甲状腺癌1例。结果成功完成手术60例,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26.2±27.0)min,中失血平均15.5ml,均未输血。术后2d~3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d,平均住院费用为14510元,本院同期开放甲状腺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为4700元,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肿瘤切除11例,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23例,双叶次全切除27例,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1例。甲状腺肿块长径最大4.0cm。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随访,失访2例,58例随访3—60个月(平均20个月),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小结节,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术后无复发。患者均对手术美容效果满意。1例甲状腺癌目前仍生存,并继续随访。结论经胸乳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是一种安全而可行的手术方法,手术视野清晰,显露神经清楚,具有显著美容效果。但该方法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费用较开放手术高,因此仍有待改进。

  • 标签: 内镜 甲状腺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口人路腔镜甲状腺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行经口入路甲状腺切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美容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无颈部切口,具有极佳美容效果,平均手术时间(97.3±13.4)min;中出血量24.0(12.3~28.3)ml;平均住院天数(2.0±0.5)d,美容评分为(8.2±0.3)分。术后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出血、抽搐、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2例出现颈前区肿胀,2例暂时性下颌部麻木,1例暂时性低钙血症均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随访1~35个月,均无明显不适。结论经口人路甲状腺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术后美容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式。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微创性 经口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肝动脉变异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肝动脉变异情况,分析其变异类型以及中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结果通过术前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DSA)造影及中对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100例患者发现16例肝动脉变异。14例(14%)患者出现替肝动脉,其中10例为替肝右动脉(10%),8例发自肠系膜上动脉,2例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4例(4%)为替肝左动脉,3例发自胃左动脉,1例发自肝右动脉。14例变异血管直径0.3—0.6cm,平均0.47cm,中均予以保留。1例(1%)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伴行门静脉出可触及变异动脉进入肝脏,血管直径0.4cm,中予以保留。1例(1%)变异动脉发自胰头方向进入右肝,血管直径0.2cm,动脉夹闭1h后离断该血管。结论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中发现的肝动脉变异,必须根据血管直径、阻断变异血管时肝脏变化及血管科建议,判断是否保留变异血管。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动脉 变异(遗传学)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胃旁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与袖状胃切除(laparoscopicsleevegastrectomy,LSG)对病态肥胖患者(BMI≥35kg/m^2)体重控制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行腹腔镜减重手术(LRYGB与LSG)的病态肥胖患者48例,进行1年临床随访研究,对比肥胖相关的一般状况及生化指标,观察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病态肥胖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LRYGB组20例,LSG组28例。术后6个月LRYGB组多余体重下降百分比(%EWL)高于LSG组((73±0.04)vs(59±0.05,P=0.03)),术后12个月2组E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LRYGB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ISG组((2.42±0.16)vs(3.29±0.20,P=0.006));叶酸水平显著高于袖状胃切除组((15.58±1.99)vs(7.59±1.59),P=0.022))。结论2种手术术后1年随访资料可看出,在单纯控制体重方面比较,2种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肥胖相关疾病及营养状况方面,LRYGB组略优于LSG组。但这只是重度肥胖患者短期的术后疗效,长期体重控制效果及肥胖相关疾病的控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 标签: 病态肥胖 减重 胃旁路术 袖状胃切除术
  • 简介:我院2005年2月至2008年9月施行124例胃大部切除,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T2DM)36例。回顾分析胃大部切除后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T2DM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报告如下。

  • 标签: 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 糖尿病 血糖
  • 简介:麦默通(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是一种对乳腺微小病变切除,并能取得足量乳腺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的微创技术。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对65例考虑为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旨在探讨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操作技巧。

  • 标签: 麦默通 乳腺良性肿瘤 微创旋切 超声引导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的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40(22-58)岁。CT提示双侧肾上腺肿瘤。结果9例均行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随访4个月-6年,中位随访时间3.2年。9例均存活,肾上腺功能正常,无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双侧嗜铬细胞瘤临床少见,治疗难度大,行保留肾上腺功能的腹腔镜双侧嗜铬细胞瘤切除,既可完整切除双侧肾上腺肿瘤,又避免患者长期激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双侧 腹腔镜 保留肾上腺功能
  • 简介:目的探究单纯肿瘤摘除与部分胰腺切除2种不同手术方式对治疗胰岛素瘤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99例胰岛素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单纯肿瘤摘除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03.3个月,高于部分胰腺切除组的7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2种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大部分长、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治疗大小合适的胰岛素瘤的手术治疗应首选单纯肿瘤摘除的方式,该方式对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更佳。

  • 标签: 胰岛素瘤 手术方式 生存分析
  • 简介:<正>用培养法对淋球菌和支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用头孢硝噻吩法对淋球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法测定沙眼衣原体。结果:在2900份前列液标本中,淋球菌、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分离率分别为3.3%,12.8%和0.9%。淋球菌β-内酰胺酶的产生率为12.6%,淋球菌对青霉素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淋球菌 慢性前列腺炎 感染分布 胶体金标法 前列腺液标本
  • 简介:目前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已成为治疗肾上腺疾病的金标准[1].自2004年3月至2009年9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57例,全部成功.报告如下.

  • 标签: 后腹腔镜 肾上腺疾病 肾上腺肿瘤
  • 简介:神经内分泌(NE)细胞又称内分泌一旁分泌细胞,前列组织中存在大量NE细胞。前列NE细胞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正常前列的生长发育、细胞增殖起调节作用,更与前列癌(PCa)雄激素非依赖状态的形成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提供诊断、治疗、预后相关信息新途径。

  • 标签: 神经内分泌 前列腺癌 生物活性物质 分泌细胞 NE细胞 前列腺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在胰岛素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8例胰岛素瘤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通过增强CT、增强MRI或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omatostatinreceptorscintigraphy,SRS)确定胰腺体尾部占位病变。采取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7例保留脾血管和脾脏,1例联合脾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59±44)min,平均出血量(125±119)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5±1.4)d,发生B级胰瘘1例。全部患者术后血糖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治疗胰体尾部胰岛素瘤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保脾成功率高。

  • 标签: 胰岛素瘤 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 微创手术 保留脾脏
  • 简介:目的探讨中段胰腺切除(middlesegmentpancreatectomy,MSP)治疗胰颈体良性肿瘤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9例行MSP的胰颈体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肿物直径4.2~7.0cm,手术时间80~320min,中失血量200~1000ml,中胰头侧胰腺保留〉1.5cm,胰尾侧胰腺除保留〉5cm;术后第3天的腹腔引流液和淀粉酶分别为2.5—12.5ml和568.4—1013.0IU几,第7天的腹腔引流液和淀粉酶分别为1.0~19.8ml和45.4~76.3IU/L;术后住院时间10-25d。术后发生胰瘘3例,均为单吻合者,均在未行再次手术处理的情况下3个月自行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至3年,除1例失访外,所有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新发糖尿病和肿瘤再发。18例胰颈体良性肿瘤患者行MSP前后与正常对照组的胰腺外分泌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段胰腺切除治疗胰颈体良性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较好地保存了胰腺功能,有利于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该式安全可行。

  • 标签: 中段胰腺切除术 胰颈体良性肿瘤 胰腺外分泌功能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腔镜辅助的小切口甲状腺切除(Miccoli)和完全腔镜的甲状腺切除(totalendoscopicthyroidectomy,TET)2种手术方式。方法统计分析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自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并选择行内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共70例,其中行Miccoli式46例,选择TET24例(以下称为腔镜组),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有关数据、中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患者主观感受、美容效果满意度等方面情况并做出分析,以对比2种手术方式在安全性、创伤性和美容效果上的差异。结果①安全性:2组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出现,小切口组1例中转开放而腔镜组手术无一中转(2.2%vs0%,P>0.05)。②创伤性:小切口组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腔镜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6h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2和24h小切口组疼痛评分要低于腔镜组,P<0.05。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3dCRP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美容满意度及其他: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式安全性类似,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种式创伤性类似,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2者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类似。

  • 标签: 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 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安全性 创伤性 美容性
  • 简介:目的比较腔镜和开放两种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采用双乳晕、左腋三孔法腔镜甲状腺大部分切除(ET组)和63例开放甲状腺大部分切除(OT组)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术前甲状腺肿大程度、并发症及L、T4、TSH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手术均获成功,ET组无中转。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组失血量(88.2±67.3)ml明显少于OT组(122.2±62.8)ml,而ET组手术时间(115.2±24。6)min长于OT组(93.4±38.1)min,引流量(144.04±38.72)ml多于OT组(84.86±76.11)ml,ET组住院总费用(10596.1±1526.3)元多于OT组(66359.9±5885.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组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6例,OT组3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48.6个月,ET组出现甲低3例和甲亢复发4例,OT组甲低4例和甲亢复发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实施腔镜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安全、可行,具有美容、疼痛轻、出血少的优点。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 简介: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且大部分患者为年轻女性,传统的甲状腺手术在裸露的颈前留下一条6~10cm长的手术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美容.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于2009年8月至2013年3月采用胸前壁人路30例腔镜甲状腺手术,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集2009年8月至2013年3月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甲状腺肿块患者30例,其中女26例,男4例;平均年龄(27.6±6.0)(16~40)岁.关键词:甲状腺手术;甲状腺肿瘤;腹腔镜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肿瘤 腹腔镜
  • 简介:目的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前列癌(prostatecancer,PCa)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收集PCa和前列增生切除患者组织标本和正常前列组织标本,应用肿瘤球悬浮分选法分选PCa干细胞,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和RT-PCR技术检测患者PCa干细胞中Wnt,β-catenin蛋白及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示Wnt和β-catenin蛋白在PCa组织中较前列增生组织和正常前列组织明显高表达;RT-PCR结果示PCa干细胞中WntmRNA(4.57±0.83)和β-cateninmRNA(3.93±0.78)水平较前列增生组织(1.32±0.35、1.48±0.44)和正常前列组织明显增高(1.00±0.12、1.0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87、12.648,P均=0.000);WesternBlot结果示PCa干细胞中Wnt(0.87±0.10)和β-catenin(1.12±0.23)蛋白水平较前列增生组织(0.39±0.08、0.64±0.11)和正常前列组织(0.33±0.09、0.45±0.10)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25、14.417,P均=0.000)。结论研究表明PCa的发生可能由于PCa干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引起异常增殖和分化导致,为PCa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 标签: WNT Β-CATENIN 前列腺癌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