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期压疮、压疮不同部位的温差关系,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外测温仪每天同一时段测量354例骶尾部Ⅱ一Ⅳ期压疮中心温度、压疮边缘温度与旁开5cm正常皮肤温度,计算3个部位的温差。结果不同分期压疮中心、边缘、周边正常皮肤温度经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90,P〈0.001),不同分期间温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29,P=0.009),分期与部位间具有交互作用(F=3.006,P=-0.019),说明不同分期的压疮及压疮不同部位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结论各期压疮疮面温度均高于正常皮肤温度,认为炎症反应等因素可使局部温度升高。为避免局部温度升高增加组织代谢的氧负荷,根据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压疮治疗中不宜应用热疗设备进行热疗。
简介:【 摘要 】: 目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分析。 方法 :选择在我科室进行急性呼吸道传染治疗的病人共计 126 例作为本次调研对象,此次调查时间为 2018.5 至 2019.2 。将病人分为 2 组,每组 63 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控制与护理,实验组采用了针对性控制与护理。分析两组最终护理结果。 结果 : ( 1 ) 对比组病人健康知识掌握得分和实验组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 P 值, <0.05 ;( 2 )对比组护理满意得分结果和实验组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 P 值, <0.05 。 结论: 在呼吸道传染病治疗中,可采取针对性感染控制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升护理满意度以及知识掌握情况,效果优异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所拥有的综合控制模式及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方法: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所收治的共计96位患有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并且将96位患者以平均且随机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分布,可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患者中每组患者所具有的数量均为48位,两组患者在构建过程当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感染控制,而对于第2组患者而言,应用较为常规化的护理模式进行综合性的干预,而实验组的患者在其自身传染控制的构建过程当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模式,同时对两组患者所拥有的护理情况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性的比赛。结果:在护理过程当中,整体实验组患者所拥有的sas以及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为优质。结论:对于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而言,需要充分的在常规性的感染控制的模式之下进行综合性的护理,使患者所具有的自我管理意识得以不断的提升,使患者对于整体护理工作所具有的满意程度得以不断的优化,由此增强整体护理所具有的有效性,使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和护理策略。方法 随机将120例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分成两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健康教育和重症护理。对比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心理状况和死亡率。结果 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简介: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通道,是抢救呼吸衰竭常用的临床手段.人工气道护理主要的目的为保持呼吸道湿化、通畅,促进痰液引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呼吸道常规护理包括:协助和鼓励患者进行痰液引流;如教会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保证每日入水量在1500ml以上,可防止分泌物干结;保持环境整洁,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与湿度(50%~60%),以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还应结合人工气道的特点做好以下的护理.1呼吸道的湿化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多,易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肺部继发感染等,必须加强呼吸道的湿化,可采用的方法为:1.1蒸气加温湿化,即将水加热后产生蒸气混入吸入气中,达到加温和加湿作用.一般使吸入气(气道口气体)的温度维持在35℃~37℃,不超过40℃,湿化器内水温常常保持在50℃左右.湿化温度高、面积大、气流量小则湿化效果好.呼吸机湿化器中的液体只能用无菌蒸馏水,不能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因为水蒸发后溶质将在罐内形成沉淀,影响湿化效果.1.2气管内直接滴注,即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直接向气管内滴(注)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有间断注入或持续滴注两种方法.(1)间断注入,一般每隔20min~60min1次或在吸痰前注入,每次为3ml~5ml.(2)持续滴注,将安装好的输液装置挂在床旁,用头皮针直接穿刺进入气管导管或将输液器直接连接在气切套管,其滴速为4滴/min~6滴/min.湿化液总量需根据病情,痰液粘稿度调整,一般在(200~400)ml/日,以使患者分泌物稀薄、痰液易吸出为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感染控制措施,对照组采取基础管理,观察组采取院感专项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出院治疗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院治疗质量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于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采取感染防控措施,健全干预措施和流程,能提升对患者的治疗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消化道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伴消化道症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对症处理以及中医推拿四个方面加强消化道护理,将患儿康复进展速度、血清酶含量、家长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康复进展速度快于对照组,血清酶含量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消化道护理能够加快患儿康复进展速度,有效降低患儿血清酶含量,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膀胱冲洗液温度对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且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前列腺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签结果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分别采取室温冲洗液和32-36℃恒温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冲洗时间、冲洗液量等。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尿路感染、血凝快堵管发生率,膀胱冲洗液量、冲洗时间,术后24h膀胱出血率,均少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以接近体温的膀胱冲洗液对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能有效缓解膀胱痉挛,缩短冲洗时间,减少尿路感染,膀胱出血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