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开展无偿献血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基本上能够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三胎政策的开放,临床用血需求依然在不断增加,这也对无偿献血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无偿献血激励是确保无偿献血工作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以及宣传工作,能够调动社会公众对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在群众当中形成良好的氛围,有利于优化无偿献血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对无偿献血激励问题进行了综合性阐述,并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激励护理管理在护理部管理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21-2022年我院护理部护士30名,将30名护士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名,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每组护士的姓名,年龄,性别进行记录。对观察组的护理部进行激励护理管理,对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管理。然后进行临床工作考核。结果:通过对两组护理部的临床管理管理,利用规范化管理进行管理的观察组考核分数在96.6分左右,利用常规化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的对照组考核分数在80分左右,观察组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分数,考核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管理效果评价,其中管理满意度为89.34±1.26,管理效果评价为90.34±1.34。对照组管理满意度为77.82±1.25,管理效果评价为78.34±1.20,观察组效果优。结论:建立激励护理管理使工作过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护理部的工作质量,所以在当前临床工作中要实行激励护理管理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激励护理在康复科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于我院康复科患者中随机抽取60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观察组应用激励护理,对比两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85.72±5.83)分,SAS(36.46±5.8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FMA(76.21±6.37)分,SAS(45.20±4.72)分]。治疗后观察组QOL(80.67±5.14)分,BI指数(77.25±5.2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QOL(67.32±6.27)分,BI指数(63.94±4.27)分]。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康复科应用激励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更有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性激励用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展的过程中,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常规管理措施下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n=20)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正性激励管理下静脉配置中心人员(n=20)作为观察组,随即选择组间对比的方式来开展本次研究。结果:组间对比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小组配置准备时间、药品配置时间以及清场工作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将正性激励应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之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及效率,提升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积极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激励护理管理在护理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后对照实验设计,选取某医院护理部中的两个病区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病区为观察组,采用激励护理管理模式,另一个病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通过护理质量评估、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两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采用激励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评估得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和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激励护理管理模式于护理部中,可明显提高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亦能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激励护理模式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11月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 8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41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康复训练、生活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激励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 QOL)、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结果 护理前,组间 QOL、 NIHSS评分相比, 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 QOL评分高于对照组,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激励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能够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