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归纳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经验,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急救和护理的程度不同,将患者划分为急救护理组105例和常规护理组47例。结果:急救护理组中,完全康复76例,轻残12例,中残5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生存5例,死亡5例;常规护理组中,完全康复23例,轻残7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生存3例,死亡5例。急救护理组的治愈率远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管理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5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与整理临床基本资料,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25例患者纳入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50例患者作为未感染组。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结果中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的因素指标统一纳入多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单因素,以此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受伤至手术时间≥8 h、开放性骨折、住院时间≥14 d、手术时间≥180 min、合并糖尿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5 d(OR=3.089,1.793,4.536,2.524,1.919,4.162,P<0.05)。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受伤至手术时间≥8 h、开放性骨折、住院时间≥14 d、手术时间≥180 min、合并糖尿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5 d。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患者的湿性敷料换药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换药护理,观察组使用湿性敷料进行换药护理。比较不同方式干预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82%,对照组为81.6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换药次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换药时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患者采用湿性敷料换药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提高干预效果,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其中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给予研究组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70%,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6.67%;在生活质量评分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在强化患者依从性的同时,缓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33例在我院接受规范化疼痛护理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和33例接受常规护理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患者分为①组,选择常规护理的患者分为②组,研究①组和②组的护理结局。结果 ①组和②组护理前疼痛程度无太大差距,P>0.05;①组和②组疼痛程度护理后有很大差距,①组疼痛程度更轻,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组和②组护理前负面情绪评分无太大差距,P>0.05;,①组和②组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有很大差距,①组负面情绪评分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明显,优势突出,值得临场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施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后取得的效果。方法:择选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入我院骨科治疗的13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为对象,以就诊先后时间将其分成分析组和比较组,每一组中均纳入66例,其中分析组行手术室护理,比较组行传统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干预价值。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数据对比无差异性(P>0.05)。当实施分组干预后,分析组患者的各项评分优于比较组,P<0.05,呈现临床统计学价值;分析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比较组,且分析组患者感染率为0.60%;比较组患者感染率为15.15%,即P<0.05。结论: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加快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采取细微优质手术护理干预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诊治的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时采取随机单盲法,每组3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优质护理和细微优质手术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所需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微优质手术护理干预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明显,提升安全度,要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 MDT) 在足踝开放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3年 4月 ~ 2024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2例足踝开放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MDT。 比较两组症状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P<0.05),Kofoed 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足踝开放性损伤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总结119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手术前应用改良清创消毒方法的经验。改良的术前清创消毒方法共4个步骤:(1)采用洁芙柔消毒洗手液对创面及手术区域皮肤进行清洗,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2)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口;(3)采用聚维碘酮在创口处外涂浸润3min,外加干净纱布包扎浸润创面以利聚维碘酮与创面充分接触,再用生理盐水冲冼干净浸润的聚维碘酮;(4)用安尔碘消毒液常规消毒。相对传统的清创消毒方法,改良方法增加了洁芙柔消毒液抹洗和对创面行聚维碘酮外涂浸润。本组患者清创消毒前伤口重度污染80例,轻度污染39例;清创消毒后,重度污染33例,轻度污染86例。本组119例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6.0%(19/119),低于文献报道。
简介:目的观察开放性骨折创面的院内污染情况和感染常见细菌种类,探讨有效预防创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病人39处开放性骨折创面在入院时、清创前后及术后6例感染创口用棉拭子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找到创面新增细菌种类.并对感染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详细记录病人的治疗过程,分析造成污染和感染因素。结果本组病人人院时创面污染的细菌有11种,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69.62%)和革兰阳性杆菌(20.25%),革兰阴性细菌污染较少(10.13%);与入院时比较,清创前有14个创口创面有9种新增细菌出现,主要为人体体表的革兰阳性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医院内常见菌株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表明病人创口在入院后至清创前这段时间内有新的污染,清创前新增污染细菌主要出现在从入院到清创开始之间时间较长(超过3h)的创面上;清创后有5处创口查出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6例术后感染创口中有4例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并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且这4例病人的创口感染菌与入院时同一创面组织内检出的细菌不一致,表明为院内感染。结论院内污染主要发生在入院至清创前,此阶段应为护理预防的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在手术室护理后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以本院100例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为例展开研究,病例选取时段为2023年全年,在随机抽签选组模式下,抽取100例中的50例为对照组,在开展手术治疗期间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另一组50例患者,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对策,将区别干预后2组之间的指标结果作为观察项目,计算后讨论区别性。结果:观察组有关手术的相关指标用时均更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也更少(P<0.05)。观察组手术期间切口感染发生概率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更利于开放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能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进而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着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