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92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每组4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关节镜下微创踝部骨折手术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关节镜下微创踝部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加优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较高,值得进行临床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应用于不稳定型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不稳定型踝关节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两组各有50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60天后骨痂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且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能够明显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并且有效促进损伤部位的功能性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足踝部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自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足踝部组织缺损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胫后动脉后踝上穿支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手术指标情况,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中效果明显,能够提升手术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并且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治疗手和足踝部的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63例严重手足外伤骨外露患者,对感染皮肤缺损先行清创及VSD治疗1~3个疗程,后期应用皮神经营养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手足部的皮肤缺损骨外露。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骨外露创面有部分肉芽生长,其余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触之易出血,行细菌培养均阴性,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后,1例皮瓣远端1/4坏死伤口感染外,其余均无感染发生,皮瓣均成活,恢复大部分感觉。结论封闭负压吸引可以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皮神经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为手足部皮肤缺损提供很好的覆盖,具有良好的修复与感觉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中新伤湿敷液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9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乙组、甲组,每组45例。本次乙组是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而甲组是新伤湿敷液治疗,总结踝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踝关节周长、治疗效果。结果甲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VAS评分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踝关节周长短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中,新伤湿敷液治疗总有效率高,其明显改善疼痛、踝关节功能、踝关节周长。
简介:摘要目的对踝关节融合术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47例足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状况.结果患者治疗痊愈的31例,治疗有效的15例,治疗无效的1例,总有效率为46%.患者治疗后AOFAS总分为79.3±19.2,而治疗前为31.6±5.2,治疗后分数明显高于治疗前,且AOFAS单项评分也均高于治疗前,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47例患者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占比例的4.3%,有1例术后三个月行走存在轻度疼痛感,占比例的2.1%,1例患者术后踝关节肿胀,占比例的2.1%.结论踝关节融合术在足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的主要方法,成功率可达90%以上。但该技术对于手术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吻合技术要求极高,且完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手术时间较长,尽管机械缝合逐渐进入手术治疗中,但完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还是需要完善。本文通过分析21例UPJO患者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得出此方式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患者肾盂输尿管狭窄。对于原发性和继发性UPJ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和88%。本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减少麻醉时间和费用,减少患者风险,增加耐受性,易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之间我院妇产科200例新生儿为本次的护理对象,按照出生的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新生儿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脐部感染仅发生1例(1.00%)、脐周皮损2例(2.00%),明显低于对照组5例(5.00%)、7例(7.00%),两组比较统计意义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为(4.1±0.8)d明显短于对照组(8.3±0.7)d,两组比较统计学意义明显显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预防脐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方法,能有效地减低新生儿发生脐部感染的发生率,故该种方法值得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峡部前壁瘢痕处妊娠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子宫峡部前壁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均有剖宫产史,经阴道彩超检查孕囊位于子宫瘢痕处,43例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42例术后在彩超监视下行清宫术,其中1例介入栓塞治疗后,孕囊自行排出,未行清宫术;6例在彩超监视下行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2例甲氨蝶呤药物化疗后再行清宫术;1例行剖腹探查术+双侧子宫动脉结扎+子宫瘢痕处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1例证实子宫瘢痕处妊娠凋亡后直接行清宫术。结论剖宫产史及阴道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检查,对子宫峡部前壁疤痕处妊娠诊断有较高价值,子宫动脉栓塞术或药物化学治疗后在彩超引导下行清宫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部肿瘤患者行精确放疗的摆位误差相关原因。方法本文开展研究的资料来自于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本医院收入并予以精确放疗的30例体部肿瘤患者,对患者拍摄得到的395幅射野图像和其计划系统产生的数字重建放射片DRR开展比对,分析30例体部肿瘤患者左右(x)、前后(y)、头脚(z)的摆位误差情况及摆位误差频数分布状况。结果30例患者胸部肿瘤的摆位偏移多位于y及z方向,患者的腹部肿瘤及盆腔肿瘤的摆位偏移多位于x及z方向,患者x、y及z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大概是近似于正态分布情况。结论胸部肿瘤患者行精确放疗的摆位偏移的随机误差比系统误差更大,而摆位偏差主要是源自于随机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