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推拿对扭伤临床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中心治疗或入住我中心的病患中,统计、筛选出89例踝关节扭伤的病患,对研究对象给予推拿治疗。观察指标主要有病患的治疗效果,Takakura踝关节评分、踝关节周长、VAS的指标结果,并对比两组结果差异。结果推拿治疗的治疗效果好,Takakura踝关节评分明显增高,踝关节周长、VAS的指标结果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推拿 踝扭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康复训练,应用于足扭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探讨分析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在该时段将40名我院中收入的足扭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均采用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评估疗效。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患者的疼痛感评分得到明显控制,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睡眠质量得到提升,治疗前后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训练在足扭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感受得到有效控制,且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这证实了康复训练相结合在足扭伤的康复中具有积极作用。综合临床观察结果,本研究为足扭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对于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功能锻炼 足踝扭伤 治疗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跟腱断裂、踝关节骨折、跟骨骨折、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等目前临床足创伤研究热点出发,了解临床诊疗上的共识与争议,以便加强认识,吸取更多足创伤诊疗的成功经验。

  • 标签: 足踝部创伤 临床研究进展 研究热点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用骨片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踝骨骨折的病人,采用骨片钉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1年随访复查,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骨折愈合好,尚未发现因骨片钉内固定所致的并发症。结论骨折用骨片钉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手术简单,创伤小。

  • 标签: 骨片钉 治疗 踝部骨折 并发症 骨折愈合 患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骨折、脱位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加小夹板外固定及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结果疗效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拟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优36例、良11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达88.6%。结论该疗法对于骨折、脱位有较独到的疗效,且因操作简便、损伤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踝部骨折 脱位 治疗 中医正骨手法加夹板固定 早期练功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波联合电针治疗急性外扭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段内,选择92例我院接收的急性外扭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一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超声波联合电针治疗方法,通过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获得研究结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LEFS与VAS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清水平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外扭伤患者,采用超声波联合电针治疗方案,可增强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外踝扭伤患者 超声波 电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殊类型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特殊类型骨折患者24例,给予手术治疗并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相关治疗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2.3±12.6)min,术后X线结果显示穴宽度为(3.9±1.3)cm,临床愈合时间为(5.3±0.9)周。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优15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对于特殊类型骨折,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康复,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特殊类型踝部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中医手法整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中优5例,良20例,差6例,优良率为80.64%;观察组中优20例,良10例,差1例,优良率为96.77%。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显著(χ2=14.0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医手法整复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确切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踝部骨折 中医手法整复 临床效果
  • 简介:四项小样本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显示:①与延迟至术后12周活动相比,早期活动有利于功能的恢复,但仅有一项研究提示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②术后早期活动的患者可以更早地返回工作岗位。③在早期活动的患者中,感染更常见,但是与延迟活动的患者相比,前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更低。

  • 标签: 术后早期活动 踝部骨折 内固定术后 半随机对照试验 统计学差异 工作岗位
  • 简介: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时胫腓下联合分离的机制及胫腓下联合固定的利弊。方法:伴胫腓下联合分离的天节损伤共31例,其中19例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10例用螺钉困定胫腓下联合,2例用下胫腓钩固定。内踝骨折以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外以螺钉或钢板固定,后踝用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结果:胫腓下联合固定患者中2例松动,2例术后1~2年取出固定螺钉,其余10例均6~12周取出胫腓下联合固定螺钉。未发生胫腓下联合螺钉断裂。内外及后踝骨折内固定于6~29个月取出。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的病例均未出现胫腓下联合分离。结论:胫腓下联合的稳定性不仅仅取决于胫腓下联合本身,胫腓下联合韧带损伤时,只有同时伴有踝关节内侧骨韧带复合体损伤,才会出现临床上的胫腓下联合分离,因此踝关节骨折脱位时,只要内外或后踝解剖复位,固定,牢固,胫腓下联合分离即可自动复位,一般不必做胫腓下联合的固定。

  • 标签: 踝关节 胫腓下联合 分离 固定 稳定性
  • 简介:慢性疼痛的判断及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详细的病史有助于判断每一个曾受伤或手术的部位.对疼痛区的骨、关节、韧带和肌腱的压痛、活动范围、力度和对抗引力应进行仔细检查,并用常规影像学检查,包括骨扫描、CT及MRI来估量。在治疗方面有很多非特异性的治疗方案,而准确的诊断则基于特异性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疼痛 踝部 骨科教程 慢性 常规影像学检查 活动范围
  • 简介:目的报道游离肩胛皮瓣移植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1月-2008年1月采用游离肩胛皮瓣移植修复足软组织缺损16例,12例为创伤致足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5cm×7cm~13cm×16cm,全部伴有肌腱与骨组织外露,2例伴有内固定外露,另外2例是足大面积瘢痕,反复破溃感染,需切除瘢痕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1例外形臃肿,行去脂后外形满意,随访6月~1年,全部恢复正常的学习或劳动,供区无1例残留功能障碍,愈合率100%。结论游离眉胛皮瓣血管解剖位置恒定,管径粗便于吻合。供区隐蔽创面多能直接缝合,不留瘢痕,对功能及外观无明显影响。肩胛皮瓣是目前修复足部创面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游离肩胛皮瓣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