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上,相当大部分心脏病患者最终都会进展至心力衰竭,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心脏的收缩或者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心脏的供血能力满足不了机体的正常需求,同时也使得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分泌出现问题,最终导致了临床综合征[2],是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的重要原因。在诊疗过程中能否准确地判断心力衰竭程度,对延缓心衰进展、缓解临床症状有着重要的意义。心力衰竭患者不仅存在心室功能不全的情况,而且还有着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的情况[1]。Bayes3的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NT-proBNP浓度升高,且与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密切相关。

  • 标签: BNP/NT-proBNP 心衰
  • 简介:摘要BNP/NT-proBNP是目前公认的很好的心肌功能标志物,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心力衰竭。本文介绍了BNP和NT-proBNP的来源及生物学特性,以及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和特点。阐述了检测BNP/NT-proBNP时在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应注意的问题,强调了在对该项目的评估中应全面结合临床实际并综合运用其它检测手段的必要性。

  • 标签: 利钠肽,脑 实验检测 诊断 注意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顽固性心衰患者体内NT-proBNP和HIF-1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顽固性心衰病人90例,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多巴酚丁胺组及联合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7d及14d后采集血清检测血浆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结果治疗前各组基线NT-proBNP和HIF-1α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4h、48h、7d及14d,左西孟旦组和联合组患者体内NT-proBNP和HIF-1α水平均低于多巴酚丁胺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NT-proBNP和HIF-1α水平较单纯左西孟旦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西孟旦与传统强心药物多巴酚丁胺相比,能更加有效的纠正心衰,降低NT-proBNP和HIF-1α水平。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较单药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心力衰竭 缺氧诱导因子-1&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采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对早期预警的临床价值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危重手足口病患儿41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普通手足口病患儿41例作为参照组,对上述患儿均行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验,对比2组相关指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空腹血糖及白细胞指标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心功能Ⅲ~Ⅳ级比例(36.59%)明显高于参照组(2.44%),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验,能够在疾病早期加以准确判断,从而避免疾病恶化,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手足口病 儿童 危重型 早期预警
  • 简介:我院物理治疗科自2005-06~2006—07对52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了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效果良好,护理体会如下。

  • 标签: 肝炎/治疗 肝炎/护理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重肝患者有何影响。方法在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选取48例重型肝炎患者,所用患者进行血浆置换112次,观察患者前后心理变化。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对比其心理抑郁及焦虑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观察组患者的正常率(75%)比对照组患者的正常率(45%)高,差异明显,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减少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心理护理
  • 简介:机体内的乳酸由丙酮酸还原产生.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当组织缺氧或丙酮酸未及时氧化时丙酮酸即被还原为乳酸。乳酸主要来源于骨骼肌、脑、皮肤、肾髓质和红细胞。血液中乳酸浓度与这些组织产生乳酸的速率及肝脏对乳酸的代谢速度有关,约65%的乳酸被肝脏利用:乳酸循环是葡萄糖在外周组织转化为乳酸,而乳酸在肝脏中又转化为葡萄糖的循环过程。肝外乳酸通过骨骼肌和肾皮质的氧化作用清除。

  • 标签: 抗凝剂 乳酸 分析前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进一步了解乙肝产妇的母乳中HBVDNA含量及其传染性,更好地指导母乳喂养。方法:利用荧光定时定量PCR检测技术,对45例乙肝血清学阳性的产妇进行血浆及乳汁中HBVDNA的定量检测。结果:45例产妇血浆和乳汁中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3%(33、45)和67%(30、45),其HBVDNA含量的对数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37,n=45,P<0.01),HBeAg(+)与HBeAb(+)两组间比较血浆及乳汁HBVDNA的含量,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BeAg(+)组含量高于HBeAb(+)组。结论:乳汁和血浆中HBVDN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浆中HBVDNA高拷贝的产妇最好不要进行母乳喂养。产妇血浆中HBeAg与乳汁及血浆中HBVDNA含量都具有明显关系,它的存在提示血浆及乳汁中的HBVDNA含量较高。

  • 标签: 产妇 血浆 乳汁 HBVDNA 定量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关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重型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时间节点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的28例重症肝病者做出医疗调研对象,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研究患者的预后效果,检测患者检测TB、ALT、TBA等肝功能数据指标。结果5例(17.85%)、20例(71.43%)患者疗效显著、3例(10.71%)患者治疗无效。经过DPMAS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恢复P<0.05.结论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进行验证和分析,将患者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数据进行归纳,治疗期间,患者的预后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对重症肝病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值得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双重血浆分析吸附 重型肝病 肝功能
  • 简介:参与血栓形成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一些止血基因因子的变化与血栓形成明显相关,如蛋白C(PC)、蛋白S(PS)缺陷、莱顿五因子(FactorVLeiden)突变和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等[1];另一些因子变化的病因虽尚不清楚,但其血浆中蛋白浓度的变化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包括FⅧ、FⅪ、FV等,其中FⅧ水平增高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目前最令人关注,因为其发生率和相对危险远高于PC、PS和抗凝血酶(AT)的缺乏.

  • 标签: 血浆凝血因子Ⅷ 血栓性疾病 心肌梗死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cacid,Hcy)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及41例健康对照者,检测检者血浆中Hcy,维生素B12(VitB12)和叶酸(folicacid,FA)水平并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17.15±4.63µmo1/L)显著高于对照组(10.12±2.62)µ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浆FA和VitB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男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y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高Hcy血症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同型半半胱氨酸 脑梗死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报告36例通过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的护理体会。包括治疗前严格的预冲,治疗中熟练的技术操作、严密的病情观察及心理支持,和日常的感染控制、导管护理。本组36例患儿全部康复出院。

  • 标签: 小儿 溶血尿毒综合征 血浆置换 护理
  • 简介:目的:检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浆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SP和VIP浓度。再发性腹痛组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结果:再发性腹痛患儿组血浆中S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VI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P-IgG阳性组血浆中SP亦较HP-IgG阴性组升高(P<0.01)。而VIP浓度在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过程。而VIP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腹痛/血液 P物质/血液 血管活性肠肽/血液 人类 儿童
  • 简介:柯萨奇病毒为一种肠道病毒,属RNA病毒,虽其属肠道病毒,但可在呼吸道复制传播,引起小儿肺炎.本研究通过检测柯萨奇病毒肺炎患儿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探索其在判断柯萨奇病毒肺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方面的意义.

  • 标签: 儿童 柯萨奇病毒肺炎 血浆 肿瘤坏死因子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的超声检查,提高高危胎儿和异常胎儿的检出率,最大限度的减少畸形儿的数量。方法选择我院产科于2017年9月到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产前孕11~14周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超声筛查的单胎妊娠孕妇2286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具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周在11~11+6的孕妇检测的平均NT值为(1.18±0.35)mm,孕周在12~12+6的孕妇检测的平均NT值为(1.42±0.38)mm,孕周在13~13+6的孕妇检测的平均NT值为(1.69±0.43)mm,不同孕周的N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通年龄段孕妇的NT值比较结果显示,各年龄段孕妇所妊娠胎儿的NT值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孕妇NT值筛查中共发现32例可疑异常,有2例确诊合并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10例异常增厚,2例确诊为三体染色体异常,4例确诊为淋巴水囊瘤,2例复杂性心脏畸形并伴有全身水肿。结论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的超声检查能够提高异常胎儿的检出率,最大限度的减少畸形儿的数量。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 异常胎儿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浆脑利钠肽在川崎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同期收治的各36例川崎病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参照组。进行血浆脑利钠肽水平(BNP)、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P)、冠状动脉内径测定以及对比。结果观察组、参照组组间CRP、ESP、冠状动脉内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血浆BNP明显低于观察组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可以为川崎病患儿的诊断工作提供参考,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浆脑利钠肽 川崎病 患儿诊断工作 临床价值 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BNP水平检验对心功能不全(舒张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收治时间在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分别对两组血浆BNP水平进行检验。结果观察组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检测后的血浆BNP水平(541.08±125.75)Pg/ml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浆BNP水平(25.89±12.35)Pg/ml(P<0.05)。结论血浆BNP水平检验对心功能不全(舒张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不仅能客观、全面反映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的疾病,还能对患者预后以及心功能作出客观评价,具有准确性高、简单易行等优点,值得运用。

  • 标签: 血浆BNP水平 心功能不全(舒张型)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癌症患者浆和组织浸液凝血酶调节蛋白(TM)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EMISA法检测188例癌症患者血浆TM和24例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浸液的TM浓度。结果:癌症患者血浆TM水平(33.47±14.2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0.40±7.22μg/L,P<0.01),癌症转移组(41.68±16.9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患者TM(18.45±9.96μg/L)比术前组TM(28.29±11.74μg/L)明显回落(P<0.01),术后复发转移组TM水平(34.50±12.57μg/L)明显增加。癌的类型中,肺癌、胃癌和胰腺癌三种的转移性癌均明显高于各自的非转移性癌(P<0.05-0.01),而非转移的胃、胰腺癌、食道癌和喉癌比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癌组织浸液TM(647.71±317.51μg/L)显著低于基领近正常组织(1455.63±772.22μg/L,P<0.01),而其血浆TM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癌症患者血浆TM升高与癌组织的TM表达无关,与癌的扩散转移有关,因此可作为病情进展和转移的一个参考指标。

  • 标签: 临床意义 血浆 组织浸液 凝血酶调节蛋白 癌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重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重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重型肝炎患者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 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感染仍然是全球儿科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仍然很高。静脉输液,血管加压药和输血的靶向定量复苏策略,是改善脓毒性病症预后的关键,用以纠正由免疫介导的全身性炎症引起的疾病相关的循环功能障碍。早期发现休克过程中凝血功能异常指征出现,给予适当血液成分的输注,可明显改善预后,降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几率,并降低输注过程中的疾病传播风险,为改善感染性休克患儿预后,提供新的治疗依据。

  • 标签: 血浆 感染性休克 凝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