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测中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1月收集的64份异常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将收集的64份正常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血液细胞形态观察组有23例正常,假阳性率为35.93%,血液细胞形态对照组有5例异常,假阴性率为7.81%,血液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检查血液细胞形态学15例异常,假阴性率为23.43%。血液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检查血液细胞形态学异常率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中,采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对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68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3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实验结束后,对观察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以及两组之间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680例患者中,显示异常淋巴细胞的患者有548例(80.59%);血小板计数比正常患者低的有96.76%,淋巴细胞计数比正常患者低的有48.38%,中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比正常患者较高,分别占54.85%、72.65%;蛋白尿的阳性率为98.3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血常规以及尿常规异常,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疾病的治疗提高可靠的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方法选取2016年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80例患者研究对象,对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测量和计算,对比不同条件下检验指标的变化。结果冷藏条件为4℃时样本的血小板含量、白细胞含量与常规温度(8-25)℃差异显著(P<0.05);放置2h后测量样本的血小板含量、白细胞含量均明显低于放置10min测量(P<0.05);浓度为1.8g/mlEDTA盐作用下,样本红细胞平均体积、比容均明显低于浓度为2.6g/mlEDTA盐作用(P<0.05)。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包括血液保存温度、测定时间、抗凝血剂条件等,检验人员应当重视进行质量控制,提升血常规检验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质量改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近一年接受的100份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标本为研究案例,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不采用质量控制优化,乙组则采用质量控制优化方式,对两组的检验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检验情况分析,乙组和甲组准确人数分别是48例和40例准确率分别是96%和80%。乙组的准确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对两组患者的检验质量评分进行分析,乙组的评分为90.2±0.5分,甲组的评分为80.6±0.8分,乙组评分高于甲组。结论对血常规标本进行质量优化检验分析,整体效果明显,能提升整体检验准确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8月间135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同期分别进行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比较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的结果。结果135例血常规检验患者进行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除了MCH,静脉血的PLT、MCHC、MCV、Hct、Hb、RBC水平均明显高于末梢血,WBC水平明显低于末梢血,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性试验结果,静脉血的CV值明显低于末梢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这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采集得出的数值比末梢血更为准确,也更具有稳定性,值得在血常规检验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对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做差异性处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接收的23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静脉血组118例于静脉处采血,末梢血组118例于指尖采血,对比检测结果;此外以分别于0min、10min及30min时间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3次检测结果,分析其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静脉血组患者在3个时间点检测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末梢血组患者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10min时间点与30min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的检测结构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静脉血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强,准确率较高。
简介:目的:采取基础检验方法(血常规)区分不同贫血类型,探究其优势和价值。方法:选取时间为2020年04月-2021年07月,根据贫血类型分组,对比组(缺铁性贫血,50例)和试验组(地中海贫血,50例),均采取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检查指标差异。结果:试验组的RBC指标更高,其RBC/MCV、MCH更低,其RDW、MCV更高,其Hb更低(t=20.435/6.297/4.938/10.624/3.968/10.199,P<0.05)。结论:缺铁性、地中海贫血在血常规上差异较大,且血常规速率较快、准确率较高,其应用优势相对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RP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疾病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患儿48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时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CRP、血常规检验,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CRP反应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常规检验外周白细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升高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RP血常规检验儿科疾病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患病情况,为临床在诊断提供有效依据,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炎症性肠病受检者给予血常规检验对受检者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间收治的炎症性肠病受检者中,选取其中40例作为研究样本。另外选取40例同期采用血常规检验的健康受检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受检者为血常规检验的炎症性肠病受检者,对照组为血常规检验的健康受检者,分别对比两组受检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血沉指标、诊断满意率。结果对照组受检者与观察组受检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血沉指标、诊断满意率等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患者疾病进展越严重,组间差异越大(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炎症性肠病受检者采用血常规检验,可有效改善检验质量,能为炎症性肠病患者确诊提供依据,并为其治疗效果提供评估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重要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我院进行检验的血液标本中随机选出129份,全部标本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全部标本均进行常规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和血涂片镜检,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129份血液标本经血涂片镜检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灵敏度为灵敏度为83.78%(31/37),特异度为75.0%(69/92),诊断的准确性为77.52%(100/129)。结论血常规检验是一种筛查式检验方法,其检验结果仍有不准确的,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用血涂片镜检分析有助于纠正血细胞分析仪检验中的错误,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探析妊娠期贫血患者的临床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贫血孕妇120例将其定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体检孕妇120例将其定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给予临床血常规检验,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调查探析。结果与正常体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相比,观察组贫血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均明显降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与正常体检孕妇相比较高,组间数据差异存在较大可比性(P<0.05);同时通过分析发现,妊娠期贫血患者在孕早期小细胞性与大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71.9%、18.8%;孕中期小细胞性与大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75.0%、17.5%;孕晚期小细胞性与大细胞性贫血的发生率分别达到了14.6%、75.0%。结论针对妊娠期贫血患者通过血常规检验可发现血常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变化,而且在孕早期和孕中期发生小细胞性贫血的几率较大,在孕晚期发生大细胞性贫血的几率较大,因此针对妊娠期孕妇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贫血症状,方可尽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