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肝脂酶(HL)启动子514C/T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112名三酰甘油(TG)正常水平者和103例高TG者的HL启动子514C/T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HL启动子514TT等位基因频率在高TG组为0.4563,比正常TG组0.3348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在总研究组中TT型的年龄、TG浓度明显高于CC型和CT型,而载脂蛋白A1(ApoA1)则明显降低(P0<.05).按性别分层后发现TT型女性和男性的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均明显高于非TT型同性(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1浓度则分别低于非TT型的同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TC)、ApoB、TT型是高TG危险因子,而ApoA1、HDL-C则是保护因子.结论:HL启动子514C/T多态性与高TG血症的发生相关,并可影响血浆脂类的代谢,可能是高TG所致疾病的危险因素.
简介:目的:探讨肝脂酶(HL)的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03例高HDL-C患者和156名HDL-C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及其基因型,并探讨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高HDL-C组HL基因启动子514C/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按TG与TC水平将高HDL-C组再分成2组进行观察,高HDL-C组1[TG≥1.70mmol/L和(或)TC≥5.72mmol/L]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HDL-C组2(TG〈1.70mmol/L且TC〈5.72mmol/L)的等位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DL-C组1中CC型者除载脂蛋白A1(ApoA1)及ApoA1/ApoB100外,其他血脂指标均明显高于同基因型的对照组(P〈0.05)。经过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与高HDL-C的发生有关(P〈0.05),而载脂蛋白B100(ApoB100)则与高HDL-C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HL基因启动子514C/T多态性可能与脂质代谢有关。
简介:目的鉴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EC1.1.1.27)同工酶检测中出现的第6条带“LDH6”蛋白性质,探讨其活性升高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正常人肝组织匀浆,肝癌组织匀浆与血清作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提纯“LDH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再经免疫印迹验证其抗原性。并检测37例患者中LDH6活性占LDH总活性有百分比。结果肝级织匀浆,肝癌组织匀浆的“LDH6”与血清“LDH6”为同一物质,为醇脱氢酶同工酶Ⅱ(alcoholedhydro-genase,LDH:EC1.1.1.1),相对分子质量为80kD,34例ADH活性≥LDH总活性7.9%的病人一周内即死亡,死亡率达91.9%(34/37)。结论LDH6即为ADH,ADH活性在血清中上升可能是一种新的“濒亡标志物”。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胆汁中淀粉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胆道疾患中改变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X7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囊肿,胆管癌患者血淀粉酶,同工酶和部分患者胆汁中淀粉酶活性。结果各组病例的血清,胆汁淀粉酶及同工酶活性水平以x±s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1)。48%胆道疾病患者在症状发作期血清淀粉酶及工酶活性增高,胆汁淀粉酶活性增高明显,尤其是胆管囊肿,急性胰腺炎组P-AMY/T-AMY比值明显高于胆道疾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AMY/T-AMY比值是诊断急笥胰腺炎的较好指标。
简介:目的:建立灵敏、准确、特异、试剂稳定的碳酸酐酶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发锌。方法:头发灰化后溶于0.1mol/LHCl,测定前先用0.01mol/LNaOH稀释并中和酸,测定时待分析液中锌离子复活脱辅基的碳酸酐酶,以醋酸对硝基酚作为酶促反应底物进行测定。结果:线性范围达61.2μmol/L,回收率95.2%~104.9%,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2.1与2.8%,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Y)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0.971X+0.095,r=0.994。发样中Cu2^+、Fe2^+、Mn2^+各25μmol/g、Co2^+1.25μmol/g对本法测定锌均无影响。用本法测定56例健康成人,其发锌参考范围(X±2s):1.16~3.04μmol/。结论:该法具有特异、准确、灵敏、试剂稳定等优点,适合于生化分析仪检测发锌。
简介:目的:探讨血脂异常患者血清中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药物干预后其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1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标本及19例血脂异常患者治疗前及3个月后的血清标本,分别检测其血清脂联素、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分析脂联素、hs-CRP与血脂浓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血脂异常患者血脂和hs-CRP较正常对照组高(P〈0.02),脂联素较对照组降低[(5.3±1.6)mg/L比(13.8±2.4)mg/L,P〈0.001)]。血脂异常者治疗3个月后,血脂及hs-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s-CRP治疗后比治疗前:(2.34±1.02)mg/L比(3.24±1.33)mg/L,P〈0.05)],同时其脂联素显著升高[(5.3±1.6)mg/L比(8.6±3.0)mg/L,P〈0.01)];脂联素与治疗前后HDL-C变化量呈正相关(r=0.48,P〈0.01),而hs-CRP与治疗前后HDL-C的变化量成负相关(r=-0.23,P〈0.01)。血脂异常组脂联素与hs-CRP呈负相关(r=-0.34,P〈0.02)。结论: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其血清抗炎因子脂联素与炎症因子hs-CRP已存在失平衡,而普伐他汀不仅具调脂作用,而且能提高血清脂联素并降低hs-CRP浓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联合检测对早期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收的66例疑诊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检测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B、C组,其中A组22例患者单纯给予血清淀粉酶检测,B组22例患者单纯给予尿淀粉酶检测,C组22例患者给予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联合检测,比较三组患者早期急性胰腺炎临床检出情况。结果C组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检出率、准确率均明显高于A组与B组,三组患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早期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联合检测其准确率高,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给予血清淀粉酶检测与尿淀粉酶检测。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诱导痰检查,研究其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指标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到2017年在我院北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88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进行诱导痰技术提取检查,通过分组推进相应的治疗。结果分组病人以15天作为治疗周期,进行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分组患者中通过数据分析看出第Ⅰ小组情况最为好转。结论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道中,分析诱导痰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指数,作为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有效指标,也可作为对AECOPD患者选取激素治疗方案的指导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在维持性腹膜透析具有皮肤瘙痒症状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变化及其它可能影响因素,分析其相关性,以期对其具有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腹膜透析中心 2012.1-2014.9月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共 88例,其中具有皮肤瘙痒症状的患者 60例,测定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并对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皮肤瘙痒者占 62.8%,皮肤瘙痒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患者达 61.6%,皮肤瘙痒组与无瘙痒组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 P<0.05);皮肤瘙痒程度与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 0.567, P< 0.01),与透析年限成正相关(相关系数 0.544, P< 0.0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主要相关因素之一。皮肤瘙痒组在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无瘙痒组有统计学差异 ,皮肤瘙痒程度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透析年限具有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到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胞磷胆碱钠针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药物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比其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检测的血清淀粉酶浓度为(665.46±61.99)U/L,脂肪酶浓度为(1411.97±125.97)U/L,C反应蛋白浓度为(44.31±12.08)mg/L,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的早期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介绍一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同时合并大气道弥漫性结节及皮肤多形性病变的患者,以提高对这一少见疾病诊断治疗的深刻认识。方法对一例确诊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系统的回顾,并讨论该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可合并气道结节及皮肤多形性病变,合并该类临床症状的患者极易误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曲霉菌感染。如疑似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应常规给予支气管镜检查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经皮肺穿刺活检。可以快速明确诊断,及时药物干预,缩短患者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血清总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检测在过敏性皮肤病中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BECKMANCOULTER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8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和血液EOS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过敏性紫癜组外,湿疹组、药疹组、荨麻疹组以及接触性皮炎组血清总IgE及EO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各组IgE值与EOS计数在统计学上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0.54r0.24)。结论血清IgE及血液EOS在大多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分别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解患者过敏的状态,为临床上过敏性皮肤病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以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分为两类第一类的病理原因不清楚,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其包含两种类型的糖尿病,分别称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第二类糖尿病由特殊的病理机制引起,如胰腺疾病造成胰岛素合成不了,胰岛素分泌不出来,或者其他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原因,属于继发性糖尿病。不论是原发性糖尿病还是继发性糖尿病,它们的相同症状为高血糖。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亦或两者兼有所引起的。患有糖尿病时,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症状,能够导致身体各部位器官、组织受损,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项目中高脂血标本的干扰和消除。方法选取本院生化检查105例,让所有患者清晨保持空腹状态,对检查患者采集静脉血液,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血脂正常患者,处理前、后无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中度组患者和血脂正常患者相比较,总胆红素、总蛋白、肌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谷氨酰转肽酶、肌酸激酶指标相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重度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总蛋白、肌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肌酸激酶指标相比较有一定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降低临床检验项目中高脂血标本的干扰,建议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对标本及时做好处理,降低脂血的影响,从而确保检查结果的正确性,为医师提供诊断信息,保证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