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营养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4月脑病科老年住院患者200例,对其营养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营养治疗情况,并对其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200例患者接受调查,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50人,营养不良者91人,其中接受营养治疗患者44人。营养不良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接受营养治疗患者血红蛋白和前白蛋白有所改善,白蛋白改善不明显。结论神经系统疾病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治疗率偏低,营养治疗对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进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8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为肠内营养治疗。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改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危重症患者选择早期肠内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7年03月收治的9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营养支持时间后,对照组(46例)在进入医院ICU>2d展开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46例)在进入医院ICU<1d展开肠内营养支持;最终就两组危重症患者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危重症患者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8.70%)对比,观察组(6.52%)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医院工作人员选择早期肠内营养方式进行营养支持,在提升其前清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上臂肌围水平、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可以获得显著效果,从而促进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康复。
简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与医疗技能的提高,因膳食原因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营养学作为现代临床医学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康复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相关专业尚未独立开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卫生学》或《预防医学》中设置的有关营养学部分授课时数仅4~12学时,这就使得临床医(学)生营养学知识相对匮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因此,医学院校应重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改革,使在校学生能较系统地获取营养学知识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营养治疗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肠内营养与家属自配流质对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8月7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肠内营养组采用专业营养粉剂搭配的序贯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家属自制流质。住院第1天﹑14天和21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测量上臂肌围(MAMC),并统计感染发生率。结果住院第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不同程度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肠内营养组第21天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14、21天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较家属自制流质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缓解低蛋白血症,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记录两组机械通气及入住ICU时间,比较治疗后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前臂皮褶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氮平衡指标明显改善,以上差异明显(P<0.05),但上臂肌围较对照组有增加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显著改善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后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2例在我院进行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空肠造瘘术治疗;观察组手术操作期间经鼻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不良事件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7例(P<0.05);对术后营养支持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3.5%,对照组仅为78.3%(P<0.05);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后通过十二指肠营养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术后营养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重症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12月为时间区间,筛选86例ICU重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甲组、乙组,各43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方式、常规治疗+营养支持,对比效果。结果乙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淋巴结计数、BMI均明显高于甲组,相差明显,(P<0.05);且乙组患者便秘、胃潴留、肺炎、溃疡、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98%、4.65%、9.30%、2.33%,均明显低于甲组的20.93%、18.60%、25.58%、30.23%、16.28%,组间相差明显,(P<0.05)。结论予以ICU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可优化患者的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护理方案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于本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中,随机选取72例病人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病人的人数为36人。护理组采用精细化营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护理组病人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对照组病人的各项营养指标显著高于护理组病人,护理组病人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在护理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过程中,采用精细化的营养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炎性状态,提升病人的营养指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被广泛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