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大量的组织凝血活酶释放入血,启动了凝血系统,往往导致凝血功能的异常。为了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2006-04~2007-01我们观察了68例急性脑外伤患者的部分凝血指标,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脑损伤/病理生理学 血液凝固
  • 简介:摘要凝血实验是当前医学领域针对人体血液组织的一项重要实验内容,其涉及学科众多且对人体血液研究进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当前医疗科研技术的进步,有关凝血实验的研究深度精密程度也在不断进步,取得了诸多研究效果。本次研究将针对凝血实验室检验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具体分析与论述。

  • 标签: 凝血实验 纤溶实验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酶原激活剂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静脉栓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采用静脉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8例心源性患者采用静脉栓治疗,对照组38例非心源性患者同期采用静脉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2h、24h、7d后,两组患者的卒中症状评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卒中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例,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7.89%),两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静脉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采用静脉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 标签: 重组组织 纤溶酶原激活剂 心源性 非心源性 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其血清胱抑素C与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象,另外以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7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象,对比他们凝血功能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有关指标水平皆要高于对照组健康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且在观察组中,完全型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有关指标水平要明显比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与凝血功能可作为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变化的关键指标,临床检测价值巨大。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CysC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0例(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800名,将两组研究对象的CysC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ysC、Fg、AT-Ⅲ、PT相较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同对照组相比,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各项数据与之相差较大(P<0.05);完全型脑梗死的CysC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ysC、凝血功能进行检验,能够评估疾病进展和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Cys C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护理流程优化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栓治疗以及预后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从我院2016--2017年度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先后顺序,将先抽取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后抽取的37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试验组患者采用优化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天以及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9%,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优化的护理流程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快速康复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 标签: 护理流程优化 急性脑梗死 溶栓疗效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近几年,对于脑血管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本身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复发率较高,急性脑梗死栓是因为患者脑动脉急性闭塞造成的,要进行早期治疗,在发病后的3个小时到6个小时内进行治疗能有效对大部分栓进行处理。本文对急性脑梗死栓治疗方案和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集中阐释了相应的治疗用药,仅供参考。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溶栓 治疗机制 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过程中,应用凝血指标检测(孕晚期)评价的价值。方法针对500例孕晚期孕妇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包括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等指标,检测后将其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孕妇进行持续随访,观察分娩后发生出血的产妇凝血指标检测和未出血的产妇差异;入选的500例孕妇均为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500例产妇中有10例出现产后出血情况,出血的产妇凝血指标检测值和未出血的产妇存在一定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凝血指标检测(孕晚期)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价值分析发现,其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存在异常的产妇,预测价值较好,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凝血 纤溶指标检测(孕晚期) 预测 低危产妇产后出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栓联合中药封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DVT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栓治疗配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实施栓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并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和护理满意度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DVT患者采用栓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并配以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凝溶栓 中药封包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患者40例,中度患者28例,重度患者22例。然后选择同一期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凝血反应时间和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凝集块形成速率和血凝块最大强度硬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栓弹力图的检测效果会随着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变化变化。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可以有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状况以及患者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以及预后效果。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急性脑梗死 凝血监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栓与法在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栓与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和肺动脉压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和肺动脉压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总有效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实施栓与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指标,充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突出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溶栓 抗凝疗法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部位脑梗死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6例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A组(进展性脑梗死,35例)和B组(非进展性脑梗死,91例),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梗死灶分布情况不同梗死病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皮质梗死灶所占比例65.71%显著高于B组18.68%,基底节梗死灶所占比例11.43%顯著低于B组4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冠后循环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得出,皮质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P<0.05),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P<0.05),放射冠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皮质部位脑梗死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梗死,皮质、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脑梗死 不同部位 进展性脑梗死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部位脑梗死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6例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A组(进展性脑梗死,35例)和B组(非进展性脑梗死,91例),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梗死灶分布情况不同梗死病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皮质梗死灶所占比例65.71%显著高于B组18.68%,基底节梗死灶所占比例11.43%顯著低于B组4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冠后循环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得出,皮质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P<0.05),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P<0.05),放射冠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皮质部位脑梗死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梗死,皮质、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脑梗死 不同部位 进展性脑梗死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栓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静脉栓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脑动脉再通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动脉再通率为56.7%,对照组为2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静脉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动脉再通率,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栓和动脉栓2种治疗方式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动脉栓治疗)25例,应用尿激酶25-50万U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作动脉栓治疗,对照组(静脉栓治疗)25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进行静脉栓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性脑梗死通人数,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通19例,对照组通8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6%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2%,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观察组2例,对照组4例。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栓治疗效果安全可靠,而且越早接受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预后效果也越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龄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栓治疗的效果安全性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高龄脑梗死患者,收取例数为100例,(收取时间-2016年1.20日至2017年1.20日),按照患者以及家属意愿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栓治疗,每组患者各50例,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高龄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2.00%(其中显效20例、有效1例、无效29例)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高龄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优于对照组20.00%。结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栓治疗高龄脑梗死(年龄在80岁以上)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 标签: 高龄脑梗死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首次发病86例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续以华法林治疗,2.5mg/d;B组给予患者利伐沙班治疗,20mg/d。治疗10d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复发情况随访7d、14d、21d、90d的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治疗10d后,两组患者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FIB(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血管通畅情况和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出血发生率4.65%低于A组的出血发生率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激酶基础上采用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给予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疗效相当,但应用利伐沙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血风险,安全性可靠。

  • 标签: 尿激酶 抗凝治疗 深静脉血栓 血管通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加曲班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阿加曲班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进行评分,并对患者凝血常规等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复查也基本恢复正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阿加曲班能有效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安全、有效。

  • 标签: 阿加曲班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凝血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静脉栓治疗后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将我们医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老年脑梗死病人资料48例施行分析,所选48例病人采取随机法加以分组,两组病人全部接受静脉栓治疗,对照组病人开展一般护理措施,研究组病人开展个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接受静脉栓治疗之后老年脑梗死病人,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措施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老年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个性化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部位脑梗死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6例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病情分为A组(进展性脑梗死,35例)和B组(非进展性脑梗死,91例),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梗死灶分布情况不同梗死病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皮质梗死灶所占比例65.71%显著高于B组18.68%,基底节梗死灶所占比例11.43%顯著低于B组40.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冠后循环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得出,皮质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P<0.05),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P<0.05),放射冠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皮质部位脑梗死患者发生进展性脑梗死,皮质、基底节、后循环梗死灶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脑梗死 不同部位 进展性脑梗死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