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利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分析。方法:用PrimerExpressv2.0软件,根据GenBank提供的序列,在人IL-2RαmRNA的第2和第3外显子之间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提取总RNA,加入已优化的一步法FQ—RT—PCR反应体系,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切胶回收,并与pUCm—T载体连接。制备好的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经测序分析确定为特异性片段后,用T7RNA聚合酶转录为cRNA,作为FQ—RT—PCR系列浓度标准品。评价FQ—RT—PCR检测IL-2RαmRNA的特异性、线性、精密度和探针稳定性等。定量测定HLA—B27阳性活动组与阴性非活动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Rα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合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探讨与炎症活动的相互关系。结果:成功构建了cRNA标准品。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7~107cells/ml,其批内CV8.4%,批间CV9.6%;扩增产物克隆的双向测序结果经BLAST比较、分析,证实为IL-2RαmRNA特异性片段。对各30例HLA—B27阳性与阴性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测定表明:与正常人对照组结果比较,HLA—B27阳性组与HLA—B27阴性组IL-2RαmRNA和sIL-2R都有明显增加(P<0.01)。IL-2RαmRNA对炎症活动评价的灵敏度为96.7%。结论:FQ—RT—PCR具有灵敏、特异、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IL-2RαmRNA与sIL-2R比较更能反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免疫状态,可能为免疫药物的疗效评价和药物筛选提供基因表达水平上的信息。
简介:目的:建立SYBRGreenI实时RT-PCR快速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A、B亚型的方法。方法:根据RSVG蛋白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三条引物,其中P1为RSV通用引物,P2、P3分别为A、B亚型特异性引物。使用SYBRGreenI荧光染料结合熔解曲线分析进行检测,根据产物特征性熔解温度(meltingtemperaturesTm)鉴别RSVA、B亚型。结果:本法对RSVLong株(A亚型)和CHl8375株(B亚型)进行检测,其Tm值分别为84.06和89.06℃;与常见呼吸道病毒间无交叉反应;48例临床标本中检出RSV阳性29例,其中A亚型占72.4%(21/29),B亚型占27.6%(8/29)。结论:SYBRGreenI实时RT-PCR结合熔解曲线分析检测RSV亚型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等特点,可对临床标本直接分型。
简介:目的了解肺炎衣原体(TWAR)与心脏病的相关性,多方面探讨冠心病的发病因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冠心病100例,高血压病40例,心肌疾病40例,心律失常40例,正常对照60例,血清TWARDNA进行检测。结果不同组别间TWAR阳性率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χ2=30.52,P<0.05),其中冠心病占31.0%,心肌疾病占32.5%,高血压7.5%,心律失常12.5%,正常对照1.67%,提示冠心病和心肌疾病TWAR阳性率较高。结论冠心病、心肌疾病TWAR阳性检出率比高血压,无临床心脏病证据的心律失常和正常对照组高,提示TWAR是引起冠心病和心肌疾病的原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艾滋病(AID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抗逆转录病毒+穴位注射治疗效果的方法,为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和降低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照组30例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和HIV裁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和HIV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T细胞计数较对照组高(P<0.01),HIV裁量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对于合并有恶性肿瘤的艾滋病患者,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表现为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治疗的患者其CD4+T细胞计数改善幅度和HIV裁量控制幅度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方法随机抽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共有40例作为研究组,全部患者均给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同时选取健康者共有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长。结论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能有效改善,逐渐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比其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检测的血清淀粉酶浓度为(665.46±61.99)U/L,脂肪酶浓度为(1411.97±125.97)U/L,C反应蛋白浓度为(44.31±12.08)mg/L,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联合检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的早期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培门冬酶(PEG-ASP)应用于初治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ALL)中,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阴性)的80例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诱导化疗中培门冬酶的用药次数将其分为培门冬酶1次组(n=40)与培门冬酶2次组(n=40),对预后差组患者应用2次培门冬酶,对预后好组患者应用1次培门冬酶,观察并记录化疗后疗效,以及治疗期间培门冬酶的不良反应发生及严重程度。结果经VDCLP化疗后,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诱导化疗ALL患者的VDCLP方案之中,应用1次与2次培门冬酶治疗患者均具有治疗效果,但应用2次培门冬酶不良反应较为明显。
简介:注射用胰激肽原酶又称血管舒缓素或激肽释放酶,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临床主要用于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1]。我科主要用于各种视网膜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与立式洗板机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检测丙型肝炎抗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7年5月丙型肝炎患者血清38例,分别用四种组合(温箱孵育加手工洗板、温箱孵育加立式洗板机洗板、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加手工洗板、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加立式洗板机洗板)方法检测其丙型肝炎抗体。其中,对照组采用温箱孵育加手工洗板的传统方法进行检测,观察组则分别采用其他三种方法进行检测,最后计算出S/CO值,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酶免反应加速仪加立式洗板机洗板和温箱孵育加手工洗板检测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温箱孵育加立式洗板机洗板、酶免反应加速仪加手工洗板和温箱孵育加手工洗板检测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CV-Ab检测过程中,可使用温箱孵育加手工洗板、温箱孵育加立式洗板机洗板、酶免反应加速仪孵育加手工洗板三种组合方法,不推荐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与立式洗板机同时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心肌酶的联合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4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400例健康新生儿,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研究对象进行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心肌酶的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其心肌酶指标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心肌酶检测结果均高于健康新生儿,通过这几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以实现对高胆红素血症的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方法选取83例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另选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与重度组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间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增大而提高;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41,0.493,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高水平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通过监测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于指导治疗、评估预后、疗效均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为了加强门诊药房处方实时审核管理,分析实时审核强化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门诊药房处方1000份为研究对象,其中500份门诊药房处方为2017年7-12月期间未采取实时审核强化管理,另外500份门诊药房处方为2018年1-5月期间采取实时审核强化管理,将未采取实时审核强化管理的门诊药房处方作为对照组,将采取实时审核强化管理的处方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处方不合格情况和现场点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门诊药房处方不合格率为6%,远低于对照组的15.8%,同时试验组现场点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加强门诊药房处方实时审核管理有助于提高门诊药房处方合格率和审核管理水平。
简介:目的鉴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EC1.1.1.27)同工酶检测中出现的第6条带“LDH6”蛋白性质,探讨其活性升高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正常人肝组织匀浆,肝癌组织匀浆与血清作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提纯“LDH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再经免疫印迹验证其抗原性。并检测37例患者中LDH6活性占LDH总活性有百分比。结果肝级织匀浆,肝癌组织匀浆的“LDH6”与血清“LDH6”为同一物质,为醇脱氢酶同工酶Ⅱ(alcoholedhydro-genase,LDH:EC1.1.1.1),相对分子质量为80kD,34例ADH活性≥LDH总活性7.9%的病人一周内即死亡,死亡率达91.9%(34/37)。结论LDH6即为ADH,ADH活性在血清中上升可能是一种新的“濒亡标志物”。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胆汁中淀粉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胆道疾患中改变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X7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囊肿,胆管癌患者血淀粉酶,同工酶和部分患者胆汁中淀粉酶活性。结果各组病例的血清,胆汁淀粉酶及同工酶活性水平以x±s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1)。48%胆道疾病患者在症状发作期血清淀粉酶及工酶活性增高,胆汁淀粉酶活性增高明显,尤其是胆管囊肿,急性胰腺炎组P-AMY/T-AMY比值明显高于胆道疾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AMY/T-AMY比值是诊断急笥胰腺炎的较好指标。
简介:目的:建立灵敏、准确、特异、试剂稳定的碳酸酐酶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发锌。方法:头发灰化后溶于0.1mol/LHCl,测定前先用0.01mol/LNaOH稀释并中和酸,测定时待分析液中锌离子复活脱辅基的碳酸酐酶,以醋酸对硝基酚作为酶促反应底物进行测定。结果:线性范围达61.2μmol/L,回收率95.2%~104.9%,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2.1与2.8%,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Y)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0.971X+0.095,r=0.994。发样中Cu2^+、Fe2^+、Mn2^+各25μmol/g、Co2^+1.25μmol/g对本法测定锌均无影响。用本法测定56例健康成人,其发锌参考范围(X±2s):1.16~3.04μmol/。结论:该法具有特异、准确、灵敏、试剂稳定等优点,适合于生化分析仪检测发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当中,患者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具体水平情况,以便为患者诊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再选择同期内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85名健康人作为参照组对象,两组实验对象都需要接受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检测,对两组实验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对象,两组实验对象的数据在接受相关计算后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其体内血尿酸等主要指标要明显高于健康人,医生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等的时候可以参照相关临床指标,以保证患者诊治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