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凝血指标的检测可预测不同严重程度的肝病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和血栓的形成,动态观察凝血指标可判断预后及发展方向。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78例各类肝病患者及60例健康人的凝血6项。结果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PT,PT%,INR,APTT均差异有显著性,肝硬化组与慢性肝炎组比较PT-INR,PT,APTT,PT%均差异有显著性,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T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脏损害程度不同,其凝血功能抑制也不一样,对肝病患者监测凝血功能,可了解肝病患者不同时期的凝血功能状态,对临床诊治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骨折凝血功能等常规实验检测的改变及其价值。方法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外伤骨折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合格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外伤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检测数据。结果经骨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后发现,观察组外伤骨折患者检测指标有较大变化,其变化较正常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研究显示,外伤骨折患者折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的改变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机体障碍,严重时可伴发血栓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的过程中,应用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孕晚期)评价的价值。方法针对500例孕晚期孕妇进行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包括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等指标,检测后将其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孕妇进行持续随访,观察分娩后发生出血的产妇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和未出血的产妇差异;入选的500例孕妇均为我院2014年3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500例产妇中有10例出现产后出血情况,出血的产妇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值和未出血的产妇存在一定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凝血、纤溶指标检测(孕晚期)预测低危产妇产后出血价值分析发现,其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存在异常的产妇,预测价值较好,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检测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观察对象,纳入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一般资料,对两组对象均进行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检测,比较两组对象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析检测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血小板计数和红细胞比容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1.58±0.35)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9±0.38)mg/L,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凝血功能及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体内的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诊断中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肝癌患者110例,将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将55例非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AFP水平,采用PIVKA-Ⅱ和AFP诊断方法对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诊断准确性验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IVKA-Ⅱ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IVKA-Ⅱ检测的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率高达87.27%,明显高于AFP检测的67.27%,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应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癌症患者浆和组织浸液凝血酶调节蛋白(TM)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EMISA法检测188例癌症患者血浆TM和24例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浸液的TM浓度。结果:癌症患者血浆TM水平(33.47±14.2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0.40±7.22μg/L,P<0.01),癌症转移组(41.68±16.96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患者TM(18.45±9.96μg/L)比术前组TM(28.29±11.74μg/L)明显回落(P<0.01),术后复发转移组TM水平(34.50±12.57μg/L)明显增加。癌的类型中,肺癌、胃癌和胰腺癌三种的转移性癌均明显高于各自的非转移性癌(P<0.05-0.01),而非转移的胃、胰腺癌、食道癌和喉癌比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癌组织浸液TM(647.71±317.51μg/L)显著低于基领近正常组织(1455.63±772.22μg/L,P<0.01),而其血浆TM财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癌症患者血浆TM升高与癌组织的TM表达无关,与癌的扩散转移有关,因此可作为病情进展和转移的一个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72名,选用3种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后离心分离后检测,并将BD管血浆分装于室温和冰箱内保存。对比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结果、冰箱及常温下不同放置时间凝血结果。结果国产B管TT短于BD管、国产A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8h后PT延长,长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箱保存下放置8h后TT延长,长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凝血检验结果,凝血检验时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并尽快检验,以提高检验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患者8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为显性DIC,所有患者都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观察组40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APTT、PT、INR、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IB、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D-二聚体+FIB的AUC最高达到0.828,同时敏感性达到85.0%(34/40),特异性87.0%(40/46),符合率86.0%(74/86)。结论凝血检验指标诊断显性DIC效果较好,PLT+D-二聚体+FIB可作为诊断组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为显性DIC,所有患者都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观察组40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APTT、PT、INR、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IB、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D-二聚体+FIB的AUC最高达到0.828,同时敏感性达到85.0%(34/40),特异性87.0%(40/46),符合率86.0%(74/86)。结论凝血检验指标诊断显性DIC效果较好,PLT+D-二聚体+FIB可作为诊断组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异位妊娠所致大出血患者行输血治疗期间,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筛选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72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心率过快、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进行分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展开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血常规检测中HCT、HB、RBC、PLT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检测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检测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IB低于对照组,TT、APTT、PT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所致的大出血患者,行输血治疗期间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有利于成分输血的有效进行,同时还能实施监测和控制输血后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展开针对性救治。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癌患者的凝血指标和临床化疗效果的相关性进行探析。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10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纳入观察中,并根据化疗效果分成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为57例、48例;并选取同期参与体检的6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正常组,均行凝血检查,对比分析肺癌患者、健康者的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的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活动度(PTA)低于正常组(P<0.05),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有效组患者的FIB、D-D、FDP、PLT及APTT等均高于化疗前(P<0.05),无效组患者的FIB、D-D、FDP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部分凝血指标变化能够作为肺癌患者化疗效果和预后评价的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栓孕妇血浆D-二聚体、炎性因子及凝血酶原四项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健康妊娠妇女及同期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性疾病的15例妇女,以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8例妇女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别将健康妊娠妇女列为试验组,将妊娠合并静脉血栓疾病妇女列为疾病组,将体检妇女列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试验组孕期各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都比对照组要高(P<0.05),试验组孕期各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都比疾病组要低(P<0.05)。结论静脉血栓孕妇在孕期的血浆D-二聚体、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功能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变化,对血浆D-二聚体、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酶原四项实施动态监测,有利于诊断与预防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