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从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工作中,发生2例停机后高血钾致心脏停跳10min以上复苏成功,未留后遗症,报告如下.病例1,男,6岁,先心室缺.麻醉诱导、维持及心内操作均顺利,心脏自动复跳.停机后即输机血,250ml+10%氯化钾10ml,尿流速度远大于输血的速度,停机半小时后血压偏低,加快输血速度,血压上升不明显,即加压输血20ml左右,心脏突然停跳,心肌处于松弛状态.即行心脏按压,电击除颤,应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等,查血钾为8.3mmol/L,应用10%氯化钙10ml+10%葡萄糖10ml,缓慢静注,50%葡萄糖60ml+10u普通胰岛素静滴,14min后心脏复跳,30min后查血钾为3.5mnol/L.第2天清醒拔管,无后遗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剧吐的血钾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补钾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进入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有严重妊娠剧吐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的患者设定为观察一组,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患者设定为观察二组,患者进行不同补钾剂量的选择和应用,从而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进入医院就诊时其血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二组其补钾量明显多于观察一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其疗效结果显示观察二组的酮体转阴时间、住院时长以及出院时的血钾水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妊娠具体患者可见有较为明显的低血钾病症,并且进行针对性补钾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病症状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血钾与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以血钾3.5mmol/l为截点,将患者分为低血钾组和正常血钾组。对比(1)两组一般资料。(2)两组立位醛固酮、立位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肾素比值。(3)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中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降压药物使用种类血钾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立位血浆肾素活性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立位醛固酮及醛固酮/肾素比值比较有差异(P<0.05)。(3)两组患者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颈动脉粥样斑块、左心室肥厚无差异(P>0.05);两组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有差异(P<0.05)。结论低血钾与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差异主要体现在降压药物使用种类、血钾水平,同时低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容易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等靶器官损伤。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若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对靶器官造成缓慢而持久的损害,肾脏是重要的靶器官之一,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即可出现尿微量白蛋白(Microamountalbumin,MA),研究还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与肾病发生发展、脑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尿白蛋白不仅是终末器官损伤的标志物,而且可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对高血压肾损害的预防和早期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氯沙坦钾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拮抗剂,本文研究氯沙坦钾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压控制及减少尿蛋白方面的作用。
简介:摘要观察123例手术后病人早期血钾浓度,其中低血钾63例,占51.22%。对手术后早期发生低血钾的可能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如何防治,同时还阐述了手术后早期补钾的观察和护理。123例病人分别在术后24h内补钾2.0~9.0g,无1例出现异常反应,且血钾浓度均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室性早搏患者治疗中通过辅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的治疗价值。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照组则改为氯化钾缓释片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90.00%(P<0.05);两组治疗前PR间期、QT间期、心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同时PR间期和QT间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0%,对照组为10.00%(P>0.05)。结论在室性早搏患者治疗中通过辅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电图及心率等指标,且药物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