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5S模式对提升护士责任感的作用;方法在推广5S模式之初选取两组护理人员分别采用普通护理模式和5S护理模式,对最终的病区质量、护士综合素质、服务态度、服务及时度、服务质量等进行评分,观察两种护理模式的差异;结果通过评定小组、医生、患者对两个不同护理小组的评分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普通护理小组的综合平均得分明显少于“5S”模式护理小组的得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5S”护理模式小组成员的责任高明显高于普通护理小组成员;“5S”模式的护理小组成员不论是护士的总体素质,还是病区的质量、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的及时性等都比普通护理小组有明显的提升,护理过程中产生误会和矛盾的可能性大大减小;护理人员与医生的配合度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出现了大幅提升的现象。结论5S模式对于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对于避免护士与患者直接的摩擦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塑造护士良好的工作习惯具有显著成效,对于提升护士责任感具有明显的作用。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群体对于自闭症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明晰医学专业学生对自闭症的了解程度,为以后自闭症的宣传及医学生对自闭症的关爱打好基础。方法 利用随机抽样方法,使用自编问卷“医学院校大学生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调查表”对包头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绝大多数被调查者不了解自闭症;对自闭症的症状及治疗的方式方法也不是很清楚;对自闭症家庭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式了解程度也不高。但调查对象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态度则较为乐观积极,极少有排斥情绪。结论 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对自闭症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较低,通过调查和学习,医学院校大学生认为作为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这个群体,了解他们、帮助他们。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牙齿矫正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服务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入的60例儿童牙齿矫正病人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服务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与心理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依从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牙齿矫正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服务能够明显缓解病人的焦虑程度,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以及主观幸福感造成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1年4月到2021年10月,研究对象均选自我社区的老年患者共106例,按照双盲法对患者分组,设定其中53例为参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其余53例作为研究组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观察对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主观幸福感以及心理状态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 比较两组的血糖指标,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从而使其主观幸福感大幅增强,有必要大范围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农民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对湖南省益阳市南县140位农民进行调查。结果①农民症状自评量表阳性检出率较高(61.4%),各因子分基本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②农民的生活满意度一般(17.57±6.73),正性情感体验得更多(2.64±1.20),而体验到较少的负性情感(1.63±1.41);③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在主观幸福感的负性情感成分上有显著差异(F=5.139,P<0.01);④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均分及其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中的负性情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方程可写为心理健康=0.516*负性情感+0.156*正性情感。结论农民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农民主观幸福感一般;农民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农民,其主观幸福感也高,体验到较少的负性情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助产士主导的体位护理结合激励式心理疏导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分娩控制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到2023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收的初产妇,例数为90例,将所有初产妇应用电脑抽号法进行分组,以对照组、观察组作为分组命名,两组初产妇的例数分别为45例、45例。对照组初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初产妇实施助产士主导的体位护理结合激励式心理疏导,观察两组初产妇接受不同护理管理措施后的心理状态、分娩控制感。结果:在各项护理开展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心理状态相差较大,P<0.05。在各项护理开展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分娩控制感相差较大,P<0.05。结论:针对初产妇采取助产士主导的体位护理的同时开展激励式心理疏导方式能够有效减少不良情绪,有助于提高分娩控制感,值得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住院的空巢老年患者群体开展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加用心理护理干预之后的效果情况进行观察,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应用的效果和成效等等方面的情况。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住院空巢老年人群体中,抽取70例进行对比对照的研究,将其随机分组设定观察、对照两组。人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仅有护理干预方法方面的差异之处,对照组常规开展临床护理,而观察组则在这些护理的基础上选择心理护理进行相应干预。对干预所有老年人的孤独量表(UCL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对比,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在分别处理之后发现,观察组所得结果中UCLA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相比之下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P<0.05),护理效果要更好。结论 临床住院的空巢老年人开展护理的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之后,老年人的各类负性情绪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优化,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护理效果,让老年群体现有的满意程度得到了明显得到优化和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希望感提升式心理护理对鼻咽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与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鼻咽癌手术患者,以随机法分为两组(32/组)。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希望感提升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状况(Meta-Cognitions Questionnaire 30)及希望水平(Herth hope index,HHI),分析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以及患者满意度,综合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MCQ-30、Herth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MCQ-30评分降低Herth评分升高,且指标变化以观察组更显著,结果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88%高于对照组81.25,(P<0.05)。结论:在鼻咽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希望感提升式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提升认知水平,优化患者希望感,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患者对该护理模式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因此有效的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此证实,希望感提升式心理护理对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行为矫正训练后对心理韧性、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回顾相关病例资料,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即25例对照组用常规训练,基于此,25例实验组增加行为矫正训练,就两组患者心理韧性、执行功能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心理韧性评分高于对照组的同时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执行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的同时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配合行为矫正训练,既能提升心理韧性,又能增强自身的执行能力,存在着较大的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酒精依赖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联合行为矫正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酒精依赖症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行为矫正。对比心理状态评分、酒精戒断症状评分及疾病知识知晓程度。结果 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和酒精戒断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酒精依赖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帮助其树立健康心态,充分发挥其在治疗期间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配合行为矫正,促使其不断改善自身遵医行为,可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使疾病得到更好地控制。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强制戒毒患者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 将60例强制戒毒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日常行为训练、体育锻炼、工娱治疗、音乐放松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康复训练及一般性心理辅导和认知行为矫正。。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积极心理学辅导,时间为8周,每周1次,共8次;对照组给干预前后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CC)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效果进行评定,并对入组人员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跟踪随访。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 SWBS-CC和GSES总分分别为(2.59±0.67)分,(13.57±3.12)分,对照组分别为(2.39±0.82)分,(13.75±3.18)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