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章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现状、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提高中风病人的心理一致感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一致感;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造成残疾的“头号杀手”。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1]脑卒中除了造成各种生理功能紊乱,还可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使患者的生命质量显著下降。[2]心理上的一致感与压力的适应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一致感,有利于提高患者自信心,使他们在康复训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
1.心理一致感概念
心理一致感(sense of coherence,SOC)这一概念最初是由以色列心理学家AaronAntonovsky[3]在1979年提出,他认为心理一致感反应了个体对人生的整体认知倾向,表达了个体拥有一种深层、持久、又具有动力性的自信心。一般包括三个因素:可理解感、可控制感和意义感[4]。SOC是一种有利于健康的物质,它能增强健康的恢复力,并发展出一种积极的主观健康状态,值得在实践中实施。[5]
2.心理一致感测量工具
Antonovsky(1987)开发了一份问卷来衡量心理一致感。原始的形式是生活取向问卷,包括29个项目,11个项目用来衡量可理解性,10个项目用来衡量可管理性,8个项目用来衡量意义。[6]如今除了由29个项目组成的原始 SOC 问卷和 13 个项目的较短版本外,还有一系列替代工具。至少有 15 种不同的版本,具有不同的评分选择。[7]Antonovsky还开发了生命定向问卷 (OLQ-13) 来实施 SOC。有国外学者研究了来自西班牙 8 个地点的人口样本,探究量表的心理测量属性,包括可接受性、规模假设、内部一致性、因素结构、结构有效性和精确度,结果显示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Cronbach = 0.80),是一种有效且可靠的工具。[8]OLQ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似乎是一种跨文化有效、可靠且可行的工具,尤其是在成人样本中。
3.心理一致感研究现状
有研究发现,中风病人在面对“疾病”这个负面的事件时,会表现出较多负面反应,而病人的心理一致性则是中等。[9]郭丽娜等学者研究显示大约有1/3的中风幸存者患有晚年情绪障碍。[10]江佳隆等通过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对231例老年脑卒中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患者心理一致感处于低水平。[11]由此可见,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心理一致感水平总体较低,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善其心理一致感。
4.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
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学因素、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人格特征、家庭与社会支持等。其中,自我效能感是改善卒中预后的一个重要变量,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促进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效果。[12]同时,人格特征对脑卒中病人心理一致感的影响需引起重视,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老年患者来说,应该认真剖析自己的性格,找出性格的缺陷,注意克服急躁情绪, 保持平和的心态。[13]
5.心理一致感干预措施
5.1全程药学服务联合心理干预
全程药学服务联合心理干预是经临床药师优化治疗方案和提供全程药学服务,同时结合心理行为对患者负面情绪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刘春玲等对11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进行了全程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研究发现观察组的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缓解。[14]这与国内学者廖小梅等对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的干预研究结果相同。[15]目前,国内运用全程药学服务联合心理干预改善脑卒中病人心理一致感的研究实证较少,还需探索更多有效干预措施。
5.2家庭关怀度
家庭关怀度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怀与支持的程度,也可以体现个人对家庭职能的主观满意程度。[16]谭琳等通过选取29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得到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与家庭关怀度呈正相关。[17]陈进等在Davis的共情组织模型的指导下进行了一项相关描述性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成员支持性态度与患者心理有很大关系。[18]所以,康复期间要特别注意病人的家庭照顾,善于运用家庭的力量来应对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6.小结
综上,目前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一致感仍处于中等水平,针对该领域的研究仍然浅显,而且青年卒中患者比例逐年升高,被导致偏瘫的患者会因为身体留有残疾产生情感脆弱、自控力差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探索,寻找更多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概要[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0, 17(5): 272-281.
[2]Neale R. Chumbler, PhD Maude R. Rittman, PhD, RN Samuel S. Wu, PhD.Associations in Sense of Coherence and Depression in Caregivers of Stroke Survivors Across 2 Years. Behav Health Serv Res[J].2008 Apr;35(2):226-34.
[3] Antonovsky A.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sense of coherence scale[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Volume 36, Issue 6. 1993. PP 725-33
[4] Kamel Gana; Stéphanie Garnier.Latent structure of the sense of coherence scale in a French sample[J].Personality and Inpidual DifferencesVolume 31, Issue 7. 2001. PP 1079-1090
[5] Monica Eriksson, Bengt Lindstro¨m.Antonovsky’s sense of coherence scale and the relation with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J].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06;60:376–381.
[6]Monica Eriksson and Maurice B. Mittelmark.The Sense of Coherence and Its Measurement[J].The Handbook of Salutogenesis [Internet]. Cham (CH): Springer; 2017. Chapter 12.2016 Sep 3.
[7] Monica Eriksson, Bengt Lindstro¨m.Validity of Antonovsky’s sense of coherence scale:
a systematic review[J].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05;59:460–466.
[8] Javier Virués-Ortega , Pablo Martínez-Martín , José Luis del Barrioa, Luis M. Validación transcultural de la Escala de Sentido de Coherencia de Antonovsky (OLQ-13) en ancianosmayores de 70 años[J].Med Clin (Barc). 2007;128(13):486-92
[9]谭琳,李倩,罗珊,等. 应对方式在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与健康行为间的中介效应[J]. 护理管理杂志, 2019, 19(10): 687-692.
[10]Li-Na Guo,Yan-Jin Liu,Jacqueline McCallum, et al. 5[J].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2018, 79: 164-170.
[11]江佳隆,王瑶,陈紫叶,等. 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 26(19): 12-15.
[12] Melissa Nott, Leah Wiseman, Tanya Seymour, Shannon Pike, Tana Cuming & Gemma Wall . Stroke self-management and the role of self efficacy[J].Disabil Rehabil. 2021 May;43(10):1410-1419.
[13]赵彩杰,陈长香,邢琰, 王美娟. 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性格与执行功能障碍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 153-155.
[14]刘春玲,王广滨,刘春霞. 全程药学服务联合心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 2022, 17(17): 67-69.
[15]廖小梅,黄卫华. 全程药学服务联合心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 中国处方药, 2021, 19(7): 59-60.
[16]刘都晨,丁梅,贺媛,等. 老年人述情障碍与家庭关怀度关系的研究进展_刘都晨[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 42(5): 547-552.
[17]谭琳,陈丽,王延芬,等.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与反刍性沉思、家庭关怀度的关系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21, 21(11): 774-779.
[18] Chen Jin, Michelle Lobchuk, Wanda Chernomas, Sepideh Pooyania .Examining Associations of Functional Deficits and Mood States With Empathic Responses of Stroke Family Caregivers.[J]. Neurosci Nurs. 2017 Feb;49(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