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铁蛋白(Ferritin)自组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领域获得了较大推广。利用铁蛋白纳米粒子自组、可修饰的特征,对流感病毒保守抗原HA2及M2e串联Ferritin基因进行探究,形成HA2.M2e.Ferritin基因插入装铁蛋白纳米抗原颗粒N端,将其按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合成,扩增出铁蛋白基因,扩增至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后将阳性质粒转入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后获取最佳蛋白表达条件,鉴定得HA2.M2e.Ferritin及铁蛋白具有免疫反应,均可形成纳米结构,具有生物活性。

  • 标签: 自组装铁蛋白 抗原颗粒 流感疫苗
  • 简介:本文综述了金表面自组技术固定生物分子的方法及其在核酸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包括金表面自组技术的原理:金硫键的形成;金电极及金的沉积制作技术:热蒸发沉积、电子束蒸发沉积、飞溅沉积等;金表面Piranha溶液的清洁与处理;自组常用试剂:含巯基或二硫键的化合物;金自组单层的取向度特性、针眼对固定生物分子的影响;自组活泼尾基的活化方法及偶联生物分子的方法;金自组技术在核酸传感器及免疫传感器中固定核酸、蛋白质的应用,包括在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石英微天平、光学波导测定等核酸与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 标签: 金自组膜 核酸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复杂视网膜脱离术中刮刀的具体应用以及其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采取资料分析法,针对40例患有视网膜脱离病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将手术过程中是否联合内界剥除,可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20例,对照组20例,手术之后均采用填充硅油进行治疗,在患者玻璃体手术三个月之后以及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使用oct观察瘤的患者视网膜水肿以及视网膜瓣膜情况,记录患者视力。结果 随访6~12个月之后,玻璃体切除患者术后三个月oct见黄斑视网膜前形成者中,实验组有0例,对照组有3例,且对于存在黄斑水肿的患者实验组有1例,对照组,有5例,硅油填充之后网膜复位率中实验组为89%,对照组为90%,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新的视网膜前,黄斑水肿者实验组为5.3%,对照组为14%,最终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均复位,两组患者术后相比术前视力有所提升,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利用磨刮刀进行内界剥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黄斑前发生概率,并且对于黄斑水肿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膜刮刀 内界膜 剥除 应用
  • 简介:皱襞是正常膝关节内残存的胚胎期滑问隔结构,由于外伤、慢性炎症等刺激发生增生、纤维化后,可引起膝前疼痛、弹响、打软腿、甚至屈伸受限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滑皱襞综合征(plicasyndrome)。

  • 标签: 滑膜皱襞综合征 膝关节内 慢性炎症 屈伸受限 胚胎期 纤维化
  • 简介:【摘要】宫颈蜕息肉的已经成为孕期女性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蜕息肉即蜕脱垂,主要形成原因是在孕早期HCG高峰时期,在激素水平的影响下子宫蜕呈现高度水肿、增生的改变,以致使子宫蜕脱出[1]。现病例较前多发,对此病的研究也较前更加深入,此文章将为诊断及处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蜕膜息肉 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两切口非玻璃体切割微创剥离增殖 治疗 特发性黄斑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特发性黄斑前 病例 22 例,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 为非玻切组,采用两通道 的睫状体平坦部切口, 术中不进行玻璃体切割,直接行黄斑前 剥 除。 第二组 为对照组,行 传统的 三 通道的睫状体平坦部切口, 行常规的玻璃体切除术后,再行黄斑前 剥 除。两组均采用 23G 微创玻璃体手术设备及器械。 两组术前进行最佳矫正视力( BCVA) , 黄斑中心凹厚度( CMT) , 术后 1 周、 1 、 3 、 6 个月进行上述视功能的评估,从而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功能恢复 及并发症等 情况, 评估改良术式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 为 特发性黄斑前 的首选术式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 两组间术后 1 、 3 个月 BCVA 无统计学意义。 6 个月 BCVA 有统计学意义,非玻切组优于玻切组。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 CMT) 6 个月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两切口非玻璃体切割微创剥离增殖治疗特发性黄斑前安全有效,治疗后 6 个月非玻切组较玻切组可获得更好的矫正视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食管癌中上段患者颈胸膜、头颈肩、体固定下摆位误差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胸膜组、头颈肩和体组三种放射疗法固定模式,每组病例各30例,所有病例均使用同样CBCT进行扫描,匹配患者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验证摆位误差同时记下摆位时间。每例患者每周验证1次,比较三组患者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上的误差大小。结果:三组病例摆位误差比较显示,x轴方向:颈胸膜组摆位误差最小,体组摆位误差最大。y轴方向:颈胸膜摆位误差最小,体组最大。z轴方向:颈胸膜组摆位误差最小,体组摆位误差最大。颈胸膜组与体组比较:x轴P

  • 标签: 食管癌 颈胸膜 头颈肩膜 体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硬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7月收治的14例硬下血肿患者实施钻孔引流术,并对全部患者治疗围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结果全部患者都进行钻孔引流术的治疗,其中1例患者在术后第3d产生引流不畅的现象以外,选择尿激酶进行冲洗后,引流保持顺畅。剩余13例患者都顺利拔出引流管,均痊愈出院。结论对硬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在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同时在术后给予充分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治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硬膜血肿 钻孔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卵泡细胞瘤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卵泡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4例病灶均为单侧性肿块,其中3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1例呈不规则状。肿瘤直径范围3-10cm,平均5.3cm,4例边缘均较清晰。信号或密度均匀3例,不均匀1例。MRI检查,T2WI序列呈等或稍低信号3例,1例T2WI序列伴不同程度高信号,T1WI序列均呈等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4例病灶呈不均匀性轻度强化,延时扫描持续强化。4例均未见伴有盆腔淋巴结肿大。结论卵泡细胞瘤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综合影像分析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卵泡膜 细胞瘤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纤维型脑(脊)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1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型脑(脊)瘤,位于颅内7例(大脑镰旁、后颅窝各2例,右颞部、侧脑室及前颅窝嗅沟各1例),颅颈交界区1例,胸椎管2例,于静脉注射造影剂前后,均经FSE序列T1加权和T2加权磁共振成像,并分析其MRI影像表现。结果5例颅内脑膜瘤与1例颅颈交界区脑(脊)瘤T1WI呈等信号,T2WI中央极低信号,周围等信号,增强扫描中央轻度强化,周围明显强化;2例颅内脑膜瘤(其中1例位于右侧侧脑室)与2例胸椎管内脊瘤T1WI与T2WI均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除1例侧脑室脑膜瘤外所有肿瘤以宽基底贴敷于硬脑(脊),其中,3例增强扫描可见“脑(脊)尾征”。结论纤维型脑(脊)瘤有典型的MRI特征,MRI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

  • 标签: 脑(脊)膜瘤 纤维型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