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肿瘤放疗中的危及器官保护策略。通过对临床现状与挑战、危害器官分析与定位、危害器官保护策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并对其应用与展望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危害器官保护策略能够显著减少放疗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本研究对于提高肿瘤放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腹盆部肿瘤 放疗 危及器官 保护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滑膜肉瘤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以10例滑膜肉瘤患者为例,回顾性分析及临床资料,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检查治疗,均行MRI诊断,总结MRI表现特征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0例滑膜肉瘤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被证实,其中2例腹部隐痛、1例腹部坠胀感,7例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发现;7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发现,T1WI呈中等及略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结果显示病灶呈较高信号,部分患者病灶信号不均匀,但是病灶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钙化明显;病理结果显示,病灶为类圆形或者分叶状肿块,可见比较完整的包膜,镜下肿瘤细胞呈现为梭形,不规则排列。结论:滑膜肉瘤虽然比较少见,但是恶化程度较高,诊断医师需要综合性的分析MRI表现特征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为诊断准确率做好保障。

  • 标签: 腹盆部滑膜肉瘤 MRI表现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创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之一,由于其位置深,临床症状复杂,同时有可能合并其他器官的损伤,使得腹部CT检查非常困难。创伤后的影像学表现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治过程。在CT扫描过程中,因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多种因素影响,容易造成CT检查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甚至误诊。本文主要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和文献报道,探讨创伤急诊CT检查常见的选择认知问题。创伤是指除骨盆以外的腹部损伤所致的创伤。根据其位置不同又可分为肠系膜上动脉伤、腹腔内脏器损伤、腹膜后血管损伤、肾上腺损伤和腹部其它脏器的损伤等。

  • 标签: 腹盆部 创伤 CT 急诊处理
  • 简介:目的研究腹壁的内脏及其筋膜关系,为普外科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手术及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提供应用解剖指导。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提供的10具尸体(男性9具,女性1具),按照腹腔镜手术的方式对腹股沟区腹膜前间隙以及结直肠周围间隙进行解剖和观察。结果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在外侧方向包绕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并以生殖血管和侧锥筋膜为外侧边界,继续向下从内环向外穿出。该筋膜深浅2层共同向内下延续为骶前筋膜,并沿侧壁包绕精囊腺和前列腺;该筋膜在脐内侧襞处其浅层向膀胱后壁延伸,其深层向膀胱前壁方向延伸。横筋膜在腹壁下动脉两侧是延续的,并继续向前壁和后壁延伸。通过解离肾后筋膜延续至骶骨前方的筋膜,可将直肠、膀胱、前列腺、精囊腺等器官完整地从骶骨表面揭离。骶骨表面的筋膜与横筋膜延续。有骶神经从骶骨表面筋膜穿出,向侧壁与从汇合。结论(1)存在1个独立的包绕肾脏、输尿管、输精管、精索血管、下神经、精囊腺、前列腺以及膀胱下部的泌尿生殖筋膜系统,生殖血管和侧椎筋膜是其外侧界限,并有一分筋膜随着生殖血管和输精管穿出内环,左右两侧筋膜至少在髂血管分叉处以下是相互融合连续。(2)Bogros间隙和Retzius间隙是同一个间隙,可统称为壁内脏间隙。(3)泌尿生殖筋膜将直肠后方与骶骨表面筋膜之间的间隙分为直肠后间隙和骶前间隙。

  • 标签: 泌尿生殖筋膜 腹横筋膜 骶前间隙 直肠后间隙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后运用底康复治疗对尿潴留的预防效果。 方法 :将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74 例纳入研究,依照随机分层法将其对照组( n=37 ,给予常规护理)和实验组( n=37 ,给予底康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及尿管再次留置率。 结果 : 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且尿管再次留置率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底康复治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尿潴留的预防作用显著,其在临床上是具有借鉴与推广实效性的疗愈手段。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 术后尿潴留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底肌康复训练联合个性化护理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底肌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期间选取84例妇科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底肌康复训练联合个性化护理(研究组),记录并比较患者临床数据。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的尿潴留情况得到了充分的改善;研究组护理依从性更高;研究组经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底肌康复训练联合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实现对于术后底肌功能障碍问题的预防,其对于患者预后身心健康的优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护士应加强对于这一护理模式的关注与推广。

  • 标签: 盆底肌康复训练 个性化护理 盆底肌功能障碍 尿潴留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观察开与腹腔镜下手术对胃肠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2年于我院收治的80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开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两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除手术耗时外,其他指标都优于开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肿瘤效果更佳,创伤性小,术后患者的恢复程度更好,但存在一定的视野局限,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胃肠肿瘤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内胚窦瘤临床及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为内胚窦瘤14例的临床与CT表现,所有病例采用美国PICKERULTRAZ螺旋CT作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抽血检查甲胎蛋白(AFP)。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包块,AF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T检查发现瘤体主要位于中轴线,体积较大,常向下腹部特别是向骶尾部突出,边界多不规整,密度不均匀,常见程度不同的坏死囊变区域,但所有病例均未见钙化灶,增强扫捕显示不均匀强化。结论内胚窦瘤CT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AFP升高可以明确诊断,但要注意与横纹肌肉瘤、恶性畸胎瘤、神经母细胞瘤、淋巴肉瘤等鉴别。

  • 标签: 内胚窦瘤 盆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腹腔镜与开手术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院 2014年 9月 ~2017年 9月,选取 40例 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0例, 对照组使用开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以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两种治疗手段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各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时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 卵巢良性肿瘤 疗效分析
  • 简介:背景:骶骨肿瘤切除是骨肿瘤外科治疗的一个难题。既往文献报道多侧重于肿瘤的切除方法,对于骶骨肿瘤切除后稳定性重建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全骶骨肿瘤切除后腰骶稳定性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7月至2015年12月,63例全骶骨肿瘤切除后腰骶稳定性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8例,女25例,年龄18-62岁,平均42.1岁。病理诊断:软骨肉瘤9例,脊索瘤25例,骶骨恶性神经鞘瘤5例,骨肉瘤13例,尤文肉瘤4例,孤立性转移瘤2例,未分化肉瘤2例,骨巨细胞瘤3例。前后路联合全骶骨切除术23例,单纯后路全骶骨切除术40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5-97个月,平均45个月。16例内固定失败出现在术后8-24个月,平均17.1个月。本组病例中共9例出现螺钉松动移位,7例患者出现金属棒断裂。6例患者出现植骨未愈合,其中3例术后曾接受放射治疗。结论:全骶骨肿瘤切除后,钉棒系统重建最常出现金属连接棒的断裂。内固定失败可能与金属连接棒过细,固定节段不合理,植骨不愈合有关。通过合理的翻修手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内固定断裂问题。

  • 标签: 全骶骨切除 骶骨肿瘤 腰骶部重建 内固定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体肿瘤放疗精确摆位的常见因素。方法随机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40例肿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测定摆位误差。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加速器正侧位等中心验证片拍摄,比较治疗计划系统DRR片,对摆位误差进行计算。结果x、z方向包括盆腔和腹部摆位偏差,y、z方向包括胸部摆位偏差。结论与体位随机误差相比,系统误差更小,且摆位形成偏差主要是随机误差。

  • 标签: 体部肿瘤 放疗 精确摆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底肌功能锻炼对会阴切口的愈合及底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87例会阴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一对一底肌功能锻炼指导,通过入院时的全面评估、术前底肌功能锻炼方法指导、术后督促患者锻炼、出院后电话随访收集锻炼效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患者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第5天拔出尿管后排尿及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自我评价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一个月底肌张力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会阴手术患者坚持底肌功能锻炼,可促进会阴切口的愈合,促进底肌张力的恢复。

  • 标签: 会阴盆底肌功能锻炼 盆底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开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以期为今后开展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积累经验和技术基础。方法  收集2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开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淋巴结清扫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180min,平均(152.13±32.15)min。术中出血量220~450ml,平均(285.13±32.15)ml。淋巴结切除数量10~19个,平均(15.13±3.12)个,淋巴结清扫水平至肠系膜下动脉12例(60.00%),至肾静脉8例(40.00%)。术后发生2例低蛋白血症,1例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15.00%。结论  开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有重要作用,手术需由经验丰富的妇科肿瘤医师实施,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包括围术期感染、静脉血栓、血管损伤等,要注意预防。

  • 标签: 淋巴结切除术 腹主动脉 恶性肿瘤 妇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底肌训练治疗对患者底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产后底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可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手段,分析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底压力分级护理后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底肌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底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底肌训练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压力分级,促进患者底肌功能的恢复,保证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采纳后盆底康复治疗仪 盆底肌训练 盆底功能恢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卵巢肿瘤的效果。方法:自2019年5月-2021年4月,我院接收的卵巢肿瘤患者中抽取80例,按照诊断方式分为A组(经阴道超声诊断)、B组(经阴道超声、经超声联合诊断),比较诊断结果。结果:A组诊断出38例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准确率为78.75%;B组诊断出50例良性肿瘤。27例恶性肿瘤,准确率为96.25%。其中,B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A组(P

  • 标签: 卵巢肿瘤 经腹超声 经阴道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产后底障碍患者采用底肌肉修复磁电联合治疗仪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就诊的49例底功能障碍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5)采用底肌肉运动干预,观察组(n=24)联合磁电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底肌Ⅳ-Ⅴ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底肌电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底肌肉修复磁电治疗仪的护理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底功能,值得应用。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肉修复 磁电联合治疗仪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底超声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对脏器脱垂患者膈裂孔的显像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3月本院确诊的78例脏器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同期行正常阴道三维体检健康女性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底超声获取两组在Valsalva试验下膈裂孔面积,膈裂孔扩张分为轻度扩张(25~29cm2)、中度扩张(30~34.9cm2)、重度扩张(>35cm2)。将底超声结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观察在收缩状态下膈裂孔闭合完整性、断裂情况,分析膈裂孔面积与病例组生育、子宫切除手术及方式关系。结果:病例组78例中膈裂孔轻度扩张38例(48.7%)、中度扩张25例(32.1%)、重度扩张15例(19.2%),膈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肛提肌断裂发生(43.6%)多于对照组(4.0%)(P<0.05)。病例组中膈裂孔面积子宫全切除者大于未切除者,已生育者大于未生育者,膈裂孔面积随着生育次数增加而增大(均P<0.05)。结论:底超声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能有效观察膈裂孔、肛提肌断裂情况,子宫全切术、生育次数较多患者膈裂孔面积扩张较明显。

  • 标签: 脏器脱垂 盆膈裂孔 盆底超声 断层超声显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