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中,肝吸虫的流行趋势非常的严峻,感染的人数也非常的多,并且在对肝吸虫的科学研究上,我国也比较滞后。本文从肝吸虫的虫体特征出发,对肝吸虫的症状、对人体的危害性以及传播途径进行了相关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肝吸虫的相关防治对策,以期对我国预防和治疗肝吸虫起到些许的参鉴作用。

  • 标签: []肝吸虫病 防治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肝吸虫的超声表现。方法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接收300例患有早期肝吸虫的患者并将其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280例进行肝吸虫卵检查的为阴性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肝脏病变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结石声影情况。结果病例组的肝脏病变情况包括左右肝叶增大和肝硬化图像的发生率显著多于对照组,病例组的比例数主要以声影宽度<结石影为主,两组差异显著,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不仅可以作为早期肝吸虫的普查手段和诊断方法,而且可以呈现出特征性的声像图,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肝吸虫病 超声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布鲁氏杆菌是反刍类动物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传染性极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没有针对性治疗药物,发生流行扩散后会威胁地区牛羊养殖安全。该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牛羊布鲁氏杆菌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预防措施,希望更好地控制该感染病的发生,降低造成的经济损失。

  • 标签: 牛羊养殖 布鲁氏杆菌病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合并肝吸虫的超声表现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观察45例艾滋合并肝吸虫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艾滋合并肝吸虫的超声图像特征除具有与普通肝吸虫的肝、胆管系统超声表现征相似以外,并可具有较为典型的肝内“满天星斗”征。结论:艾滋合并肝吸虫并发的肝内胆管系统改变,肝肿大等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肝吸虫 超声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晚期血吸虫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 择取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于武汉市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 接受治疗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共 80 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行多学科治疗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行单学科治疗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就治疗总有效率、腹水消退时间以及腹水复发率等指标而言,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 P<0.05)。结论: 晚期血吸虫的治疗应根据其分型采取不同措施,腹水型接受病原学治疗,巨脾型以手术切除脾脏。

  • 标签: [ ]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血吸虫病 晚期 腹水型 巨脾型
  • 简介: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餐饮行业中牛羊食品的需求也大量增加,在此背景下,我国农牧业发展的步伐也显著加快。然而,受布鲁氏杆菌的影响,牛羊中母畜的流产及不育问题时有发生,且具有不断上涨的势头,其将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为此,本文简要分析了牛羊的产生原因,并对具体防控措施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养殖业 牛羊布病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血吸虫是一种慢性寄生虫,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广泛传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大约有超过2亿人患有血吸虫。由于血吸虫对人体危害极大,因此各个国家对其防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为此修订了《血吸虫病防治标准》,在推进我国消除吸血虫规划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该标准修订以来,血吸虫病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明显的下降,血吸虫流行区,如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龙王镇、人和乡以及福洪乡等地已经达到了血吸虫的控制标准,也为继续完善该标准提供了更加规范、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血吸虫病 防治标准 传播控制
  • 简介:摘要:为了加强对血吸虫的有效预防,需要在地理空间等多种因素出发,在空间流行学基础上,通过对地理和空间信息的整合,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处理。同时,还要分析影响疾病的因素,通过对自然环境因素的有效应用,实现对血吸虫流行学特征的深入研究。

  • 标签: 空间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 防控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吸虫病患者并发胆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早期驱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肝吸虫并发胆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解痉止痛,消炎利胆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吡喹酮驱虫治疗。结果经过两组不同的方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腹痛的缓解时间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显著长于经吡喹酮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经吡喹酮治疗的治疗组无患者使用盐酸哌替啶止痛,且半年内并无疼痛复发的现象,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肝吸虫病患者并发胆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早期驱虫治疗起效快,止痛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期驱虫 吡喹酮 肝吸虫病 胆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血吸虫防制策略。 方法 坚持预防为主、抓标治本、指导分类、联防联控、综合治理为思想核心开展综合防制工作,重新定义血吸虫流行区域等级划分,精细制定不同地区工作目标,调整血吸虫和钉螺防治研究方向和范围,提升血吸虫和钉螺发现的设备或仪器,科学设置监测方法,加强监测,建全风险评估。提升实验室硬件条件及人员检测能力,科学设置监测网点,交流、汇总各地工作经验。结果 依据国家制定目标来推进,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江浙沪、两广等地消除复核工作以及传播阻断工作都得到有效控制,全国高达将近97%的血吸虫传播地区都达到血吸虫传播阻断标准。常州市老城区这类已达到消除多年地区依旧存在一定传播风险。讨论 新形势下血吸虫防制策略从制定完善技术规范、升级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加强疫情监测和等级评估、加强诊断能力、提高血吸虫监测能力这五大方面开展,为精准消灭血吸虫病危害打下基础。同时考虑城市化后无自然传播条件地区敏感监测与防控。

  • 标签: 血吸虫病 联防联控 传播阻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黑龙江省肝吸虫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肝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9-11月按照全国肝吸虫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19个县(市、区)的95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工作。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不少于200人开展病原学检测,采集监测对象粪便样本(>30g),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肝吸虫卵并计数。在其中6个县(市、区)采集自然水体环境中野生小型鱼类各100尾,采用压片法检测肝吸虫囊蚴并定性;抽取病原学检测对象,采用肝吸虫问卷调查表进行肝吸虫知识行为态度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肝吸虫人群感染率、感染度,淡水鱼感染率,肝吸虫防治知识知晓率等,对肝吸虫感染的人群分布(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差异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监测总人数19033人,检出肝吸虫感染者652例,感染率为3.43%。感染度轻、中、重度构成比分别为81.90%、15.80%和2.30%。肝吸虫感染率男性(4.40%)高于女性(2.4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98,P=0.00);40~49岁年龄组人群感染率最高(5.07%),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82,P=0.00);小学文化程人群感染率最高(4.12%),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61,P=0.00);农民人群感染率最高(4.44%),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617,P=0.00)。共检测麦穗鱼700尾,肝吸虫囊蚴感染240尾,感染率为34.29%。以松花江下游的绥滨县、桦川县淡水鱼感染率最高,分别为100.00%和35.00%。被调查人群中听说过肝吸虫的占68.00%,其中对肝吸虫是怎么得的、肝吸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怎么做才能不得肝吸虫得知晓率分别为60.46%、44.28%和63.56%;被调查人群平时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仅占34.89%,家中生熟砧板分开的仅占27.33%;不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人群中在告知吃生鱼片有感染肝吸虫风险后仍愿意尝试的占5.46%,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人群中在肝吸虫治好后还会继续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的占40.13%;93.56%的被调查者愿意花钱买驱虫药治疗肝吸虫。结论黑龙江省肝吸虫感染人群呈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差异,青壮年男性是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 标签: 黑龙江省 寄生虫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红曲对改善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实验结果。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喹酮组、吡喹酮+红曲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并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并在感染42d后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进行生理盐水灌胃,而药物组则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再持续治疗42d后,将所有小组的小鼠肝脏取出并观察形态和记录重量,同时光镜下对4组小鼠的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比较。结果吡喹酮+红曲组治疗较单纯吡喹酮组治疗肝脏形态学得到了明显改善。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肝、脾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吡喹酮+红曲组的肝、脾指数与模型组和吡喹酮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吡喹酮组、吡喹酮+红曲组的肝纤维化评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吡喹酮组、吡喹酮+红曲组的肝纤维化评分虽然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曲能够显著改善血吸虫肝纤维化程度。

  • 标签: 红曲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