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上对于肝吸虫病的早期诊断与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60例肝吸虫病患并在用药后无效行手术驱虫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患者肝脏器官的形态大小,肝内胆道回声情况,并询问患者是否有食生鱼史,进而对患者的患病情况作出初步诊断。并在免疫检验即免疫电泳,皮内试验,涂片等方法下做辅助诊断,全部患者在检查后均经过粪检、酶检、或者手术治疗过程证实是否患有肝吸虫病。最后得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肝吸虫病的诊断意义与临床价值。结果经过我院专家对60名患者初步诊断有50例患有肝吸虫病;在结合肝脏形状大小、胆道回声状况、询问食生鱼史以及免疫检验、粪检、酶检和手术治疗后证实,60例患者中有54例确诊为肝吸虫病,准确率为92.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肝吸虫病有较好的诊断表现,再结合免疫检验以及询问生活史可以对于此类型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吸虫病患者并发胆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早期驱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肝吸虫病并发胆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解痉止痛,消炎利胆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吡喹酮驱虫治疗。结果经过两组不同的方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腹痛的缓解时间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显著长于经吡喹酮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经吡喹酮治疗的治疗组无患者使用盐酸哌替啶止痛,且半年内并无疼痛复发的现象,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肝吸虫病患者并发胆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早期驱虫治疗起效快,止痛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黑龙江省肝吸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肝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9-11月按照全国肝吸虫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19个县(市、区)的95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工作。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不少于200人开展病原学检测,采集监测对象粪便样本(>30g),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肝吸虫卵并计数。在其中6个县(市、区)采集自然水体环境中野生小型鱼类各100尾,采用压片法检测肝吸虫囊蚴并定性;抽取病原学检测对象,采用肝吸虫病问卷调查表进行肝吸虫病知识行为态度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肝吸虫人群感染率、感染度,淡水鱼感染率,肝吸虫防治知识知晓率等,对肝吸虫感染的人群分布(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差异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监测总人数19033人,检出肝吸虫感染者652例,感染率为3.43%。感染度轻、中、重度构成比分别为81.90%、15.80%和2.30%。肝吸虫感染率男性(4.40%)高于女性(2.4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98,P=0.00);40~49岁年龄组人群感染率最高(5.07%),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82,P=0.00);小学文化程人群感染率最高(4.12%),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61,P=0.00);农民人群感染率最高(4.44%),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617,P=0.00)。共检测麦穗鱼700尾,肝吸虫囊蚴感染240尾,感染率为34.29%。以松花江下游的绥滨县、桦川县淡水鱼感染率最高,分别为100.00%和35.00%。被调查人群中听说过肝吸虫的占68.00%,其中对肝吸虫是怎么得的、肝吸虫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怎么做才能不得肝吸虫得知晓率分别为60.46%、44.28%和63.56%;被调查人群平时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仅占34.89%,家中生熟砧板分开的仅占27.33%;不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人群中在告知吃生鱼片有感染肝吸虫风险后仍愿意尝试的占5.46%,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人群中在肝吸虫病治好后还会继续生吃、半生吃淡水鱼虾的占40.13%;93.56%的被调查者愿意花钱买驱虫药治疗肝吸虫病。结论黑龙江省肝吸虫感染人群呈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差异,青壮年男性是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