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13000
摘要: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血吸虫病防制策略。 方法 坚持预防为主、抓标治本、指导分类、联防联控、综合治理为思想核心开展综合防制工作,重新定义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等级划分,精细制定不同地区工作目标,调整血吸虫和钉螺防治研究方向和范围,提升血吸虫和钉螺发现的设备或仪器,科学设置监测方法,加强监测,建全风险评估。提升实验室硬件条件及人员检测能力,科学设置监测网点,交流、汇总各地工作经验。结果 依据国家制定目标来推进,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江浙沪、两广等地消除复核工作以及传播阻断工作都得到有效控制,全国高达将近97%的血吸虫传播地区都达到血吸虫传播阻断标准。常州市老城区这类已达到消除多年地区依旧存在一定传播风险。讨论 新形势下血吸虫病防制策略从制定完善技术规范、升级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加强疫情监测和等级评估、加强诊断能力、提高血吸虫病监测能力这五大方面开展,为精准消灭血吸虫病危害打下基础。同时考虑城市化后无自然传播条件地区敏感监测与防控。
【关键词】 血吸虫病、联防联控、传播阻断
1、关于我国血吸虫病传播现状
自2016年开始,全国各地在应对血吸虫传播疾病上仍然坚持预防为主、抓标治本、指导分类、联防联控、综合治理为思想核心开展综合防制工作,根据全国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最符合当下情况的策略,全面对血吸虫病防控,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理力度,避免传播机会加大,给防控进程增加困难。
尽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阻断血吸虫传播,但仍然有少数地区难以有效控制,群众会对这种方式产生抵触情绪,有些地区世代流传家畜散养方式,短期内对联防联控模式表示难以接受,散养式放牧普遍存在。人员流动性加强,外来人员得不到有效监控,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及复发风险依然很严重。
基层血吸虫病防控工作人员因疫情流行程度减轻,存在思想麻痹工作懈怠情况,同时政府部门也会因消除或传播阻断等因素影响,不关心不重视血防工作,增加了疫情流行、扩散的风险。如本地原先属流行非常严重地区,因综合防控及城市化发展等措施已达到消除标准多年,原自然生态滋生地基本消失,但因生活、健康等民生发展的需要,新型滋生环境及引进需求造成了新的风险产生,同时考虑消除后医疗及居民意识降低,传播风险不断提升。
在“十二五”期间,血吸虫病防制工作被提上重要日程,组织群防群控、精准防控等,对控制血防具有战略意义:全面加速血吸虫疾病消除工作,并列出长期规划防制目标,打好这场与瘟神的长久战。按照疾病流行风险高低地区划分出等级,列出高、中、低风险地区,首先严格限制人员进入高风险有钉螺水域从事生活生产活动;同时严格执行有钉螺区域的芦苇、螺蛳等可能携带钉螺的向外扩散,加速工作联防联控进程。为“十三五”期间规划全国阻断吸血虫传播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1.1达标进程
从1995年开始,沿海地区城市(福建、广东、浙江)等地血吸虫已经得到了稳定控制,没有发现血吸虫感染病人、牲畜和感染性钉螺。2017年,四川省也达到血吸虫疾病传播阻断相关标准。到2018年,5省通过血吸虫疾病消除复核,后期加强成果巩固即可。2018年开始,全国7各重点血防任务省按先后顺序陆续有28个市、县级地区和117个市、县级地区达到血吸虫疾病传播阻断标准,见表1。
表1 我国血吸虫病重点防治省份流行县(市、区)达标情况
省份 | 2018年以来新达标县(市、区)数 | 累计达标县(市、区)数 | |||
消除标准 | 传播阻断标准 | 消除标准 | 传播阻断标准 | 传播控制标准 | |
江苏 | 46 | 7 | 46 | 18 | 0 |
安徽 | 10 | 1 | 10 | 13 | 27 |
江西 | 10 | 0 | 10 | 14 | 15 |
湖北 | 13 | 18 | 13 | 41 | 9 |
湖南 | 6 | 2 | 6 | 11 | 24 |
四川 | 29 | 0 | 29 | 34 | 0 |
云南 | 3 | 0 | 3 | 8 | 7 |
合计 | 117 | 28 | 117 | 139 | 82 |
1.2疫情现状
自2019年始,全国统计血吸虫病人多达3万7千多例,晚期血吸虫病人占比将近80%,只有1例急性血吸虫病人,和2015年病情相较,大大减少占比51.29%,全国牲畜范围仅查处血吸虫感染病牛1头,比2015年减少了99.68%。感染性钉螺面积近37万m²,分布在湖沼地带。根据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结果显示,有2例本地患者从粪检中查出了血吸虫病情,较2015年检测病率下降明显,见表2。
表2 2015-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主要疫情指标变化
指标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推算血吸虫病病人数(例) | 77194 | 54454 | 37601 |
粪检阳性人数(例) | 3606 | 600 | 14 |
粪检阳性耕牛数(头) | 315 | 8 | 1 |
全国是有螺钉面积(hm²) | 356278.55 | 356834.59 | 363068.95 |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居民血吸虫感染率(%) | 0.05 | 0.02 | 0.0016 |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家畜血吸虫感染率(%) | 0.04 | 0.0078 | 0 |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钉螺血吸虫感染率(%) | 0 | 0 | 0 |
2、结果
响应国家血吸虫病防控目标,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血吸虫病防制工作进度、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国家卫生和计化生育委员会联合编制并下发《“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止规划》,根据国家当下情况制定目标:(1)巩固自2019年江浙沪、广东、广西等地血吸虫消除复核工作,加强血吸虫监测防控工作,加持成果。(2)有关数据表明,到2020年底西南地区、湖北湖南、沿海5省已合格血吸虫传播阻断判定标准。全国高达96.5%的血吸虫传播县(市、区)都同时达到血吸虫传播阻断标准。在这96.5%的县(市、区)中又有75%以上的地区达到消除标准。国家提出并强调在2030年,全国所有收到传播影响的县(市、区)均要达到消除血吸虫疾病标准。
针对以上目标,我国在近几年全力加大血吸虫病防制工作,精心布署战略计划,准备落实相关措施。
但存在象江苏省常州市老城区这类已达到消除多年地区,原先钉螺滋生环境基本都已被改造,城市化达99%,因新生活要求,人造公园、湿地逐年增加,外引种水生植物及螺类现象普遍存在,且政府无有效监管手段,存在一定血吸虫病传播风险。
3、讨论
新形势下防制血吸虫病的措施可分为四个步骤:首先 制定完善技术规范,对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和开展监测工作的机构单位重新制定规则,重新定义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等级划分,目的就是更加精准的展开针对性防控措施,调整血吸虫和钉螺防控研究方向和范围,提升血吸虫检查、监测设备或仪器,科学设置监测方法,加强疫点监测,全面风险评估等工作内容。第二 升级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目前各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病例信息采集报告不规范,数据不真实,调查不够详细的情况发生,对比我国提出并实施:自2017年,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有关血吸虫季度汇报视频会议,从整体上提高血吸虫病例精准和管理水平。到2019年国家卫生组织委员会更是在全国大范围开展血吸虫病人个人信息登记在册,为后期精准联合防控和随访记录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第三 加强疫情监测和等级评估,根据国家对血吸虫病监测要求,我国首先按照达标要求,监测点覆盖面积增大,覆盖所有省市、地区、三峡库区全面覆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开展血吸虫病风险评估和监测重点讨论,在这样的有力措施下,均没有发现人、畜粪检阳性以及阳性钉螺,在国家的指引下为血吸虫病防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第四 加强诊断能力,提高血吸虫病监测能力,在血吸虫病传播过程中,要加强疾病诊断能力,需要敏感指数强的诊断工具或方法来完成,自2009年以来至今,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纷纷建立诊断实验室,通过每年实验室之间成果的比对和交流探讨,下至基层血吸虫病检测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为我国血吸虫病消除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同时考虑因城市化发展,消除原先自然传播环境及流行因素的地区,特别象江苏省工业及城市化发展较快地区,因健康及生活需要,新的人造自然环境,需要引进水生植物及螺类,存在从部分目前仍是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可能,造成无自然传播条件地区的意外流行,需要加强多方监管联动、敏感监测与联合防控。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血吸虫病防制策略从制定完善技术规范、升级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加强疫情监测和等级评估、加强诊断能力,提高血吸虫病监测能力这五大方面开展,同时考虑血吸虫病人造自然疫情性流行的监测与控制。
参考文献
[1]雷正龙,张利娟,徐志敏,党辉,许静,吕山,曹淳力,李石柱,周晓农. 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27(06):563-569.
[2]雷正龙,周晓农. 消除血吸虫病——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新目标与新任务[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27(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