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8565例肺癌患者临床特征以及生存率。方法:对856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是近三年江西省肿瘤医院肺癌患者,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病理类型、肿瘤家族史、中位生存期等。结果:在患者中常见男性,多数存在吸烟史,腺癌是主要的病理类型,最少的病理类型是小细胞肺癌,在首次确诊时,多数为Ⅲ、Ⅳ期,多数患者实施手术。生存分析显示,第1年、第3年、第5年的生存率在52.00%(4454/8565)、29.00%(2484/8565)、18.00%(1542/8565)。结论:对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加强重视,积极筛查肺癌高危人群,将有效的治疗手段采取,可以将患者的预后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体特征与尿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到的尿失禁患者55例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汇总患者个体特征与资料,分析个体特征和尿失禁相关性皮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尿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病率54.55%;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PAT评分、抗菌药物应用种类、糖尿病病史、漏尿程度为尿失禁相关性皮炎独立因素。结论:个体特征在尿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的关系比较密切,体质量指数低、PAT评分低、白蛋白水平、糖尿病病史和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多、漏尿次数多都会增加尿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概率,需多加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头晕的流行率、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头晕将患者分为头晕组(40例)与非头晕组(50例)。回归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治90例帕金森病患者发生头晕40例,发生率44.44%(40/90)。头晕组与非头晕组在性别、年龄、BMI、糖尿病史以及MMSE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头晕组对比,头晕组病程时间更长,高血压以及运动为震颤型占比更高,且UPDRSⅢ评分更高,而MoCA评分更低,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头晕的流行率较高,运动为震颤型、高血压病史、病程时间长可能为帕金森病患者头晕的影响因素,且UPDRSⅢ评分提高以及MoCA降低可能会加重患者头晕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选择对照实验的方式,将患有不同慢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慢性疾病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头晕状况,分析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要点。方法:研究在设置时,实验时间段调整为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在该时段内,医务人员按要求抽取我院中资料登记有效并且具有良好耐受性的帕金森病患者96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入院后是否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和两种慢性病合并状况分为三组;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将其记名为糖尿病组(n=32)、高血压组(n=32)以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n=32)。在该时间段内,医务人员收入我院中接受临床体检的人群作为健康组进行对照,分析患者的头晕发生的具体状况。结果:本次研究结果中,合并症组中患者的头晕发生率相较于单纯某一种病症的患者来说明显更高(P<0.05),而结果中显示,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中头晕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帕金森病患者在临床上需要更加关注头晕的发生。对于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特别需要注意头晕的筛查和治疗。临床上,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应综合考虑其合并的慢性疾病情况,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头晕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帕金森病(PD)患者头晕的流行率、分析其头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头晕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D患者进行研究,共计70例,时间为2020.1~2022.12。依照是否并发头晕且头晕发生频率高于1次/月分组,分头晕组(n=28)、非头晕组(n=42)。通过病历资料分析、体格检查等方式分析PD头晕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PD患者头晕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70例患者中,头晕患者为28人(40%);头晕组病程、高血压病、UPDRSⅢ 、MoCA 与非头晕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既往有无高血压病、UPDRS Ⅲ、MoCA是导致PD患者并发头晕的重要因素(P<0.05)。 结论 PD患者头晕的流行率较高,导致头晕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需予以重视,予以有效的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对同时性多中心原发肺癌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方法回顾2015年11月——2017年10月的经过手术治疗的多中心原发性肺癌患者1000例,选择其中通过临床诊断为同时性多中心原发肺癌患者200例临床资料,对同时性多中心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吸烟情况、肿瘤情况等)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100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中,腺癌380例,发病率为38.00%,中央型肺癌300例,发病率为30.00%,鳞癌120例,发病率为12.00%,同时性多中心原发肺癌200例,发病率为20.00%。其中腺癌与中央型肺癌的发病率对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鳞癌以及同时性多中心原发肺癌的发病率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患者中,浸润性腺癌占比75.00%,浸润性鳞癌占比25.00%;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患者预后情况较好,治疗有效率高达65.00%,复发率仅为18.46%。结论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在多中心原发性肺癌中的发病率较低,腺癌发病率占比较大、中央型肺癌尾随其后,同时性多中心原发性肺癌治疗预后性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死亡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同时分析临床特征。方法: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抽取本院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500例进行研究,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落实分析,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引发此类患者死亡的因素,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探究。结果:经统计,本院心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中有3例出现消化道出血者,发生率0.6%。通过多种因素分析,发现引发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心率、血小板水平、白蛋白、华法林+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方案。经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血便等。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比例较少,发现年龄、心率、血小板水平、白蛋白、华法林+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方案均是引发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故针对此类患者,可以及时开展预防干预,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技术诊断准确率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将我院近年来(2021.3-2022.3)期间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30例,所有患者均需采取DR技术检查,分析DR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DR技术诊断中可见,初期和早期诊断准确率较低,为70%、80%,中期及晚期诊断准确率均较高,为100%、100%;经影像学检查可初期、早期、中期、晚期患者的影像学均不相同,初期患者多见无异常表现,而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见骨质密度增大、软骨损坏或变形。结论:DR技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对早期及初期的诊断仍有一定局限性,临床可联合其他技术加强对早期及初期疾病的诊断,保证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T(HRCT)在尘肺病合并肺结核(PTB)患者诊断中的特征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2月~2022年11月期间接收且行HRCT影像学检查的尘肺患者178例为对象,分析HRCT在尘肺伴PTB患者诊断中的诊断效能及特征。结果:HRCT在尘肺病伴PTB诊断中的符合率为95.65%,与病理诊断结果(100.0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HRCT诊断中以空洞、结节、团状为典型特征,呈多样性特点。HRCT诊断的准确性为88.76%,敏感性为86.24%,特异性为92.75%。结论:采用HRCT对尘肺伴PTB患者进行诊断时,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特征且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高,值得应用和大力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高分辨率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形态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影响斑块稳定性的病理学因素。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103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行前瞻性研究。术前均行颈动脉高分辨率MRI多序列扫描,术后对斑块切片行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三染以及CD6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并和MRI检测结果比较。结果10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共有易损斑块42例、稳定斑块61例。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胶原含量明显降低(10.37%±3.19%vs17.02%±4.56%),而脂质含量则明显升高(19.14%±3.26%vs13.99%±3.47%),CD68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69、7.585,P值均〈0.01)。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平均管腔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平均管壁面积、最大管壁面积、平均管壁厚度、最大管壁厚度、平均标准化管壁指数、最大标准化管壁指数均明显升高或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99、7.513、4.068、2.535、3.182、3.503、10.868、6.233,P值均〈0.05)。与病理检查比较,MRI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富含脂质的坏死核、斑块内出血、钙化检出率偏低,而纤维帽表面破裂检出率偏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在病理形态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将高分辨率MR多序列技术相结合,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测量其管壁结构、斑块成分以及体积,可用于斑块的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