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室间隔缺损介入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科室2013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室间隔缺损介入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采用室间隔封堵术予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介入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1例,有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其中18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中,显效7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其中13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介入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封堵术 介入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房间隔缺损(ASD)的外科手术及内科封堵术前及患者手术后半年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住院行封堵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单纯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41人,其中男性93例,女性148例,总结其心电图特征。结果正常心电图有55例;CrochetageR波切迹出现183例(75.9%),Ⅱ、Ⅲ、avF导联均出现83例;双峰T波101例(其中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5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48例,其中伴随CrochetageR波切迹者37例(77.1%);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65例,其中伴随CrochetageR波切迹者59例(90.8%);电轴右偏126例、右房肥大53例、右心室肥大85例、房性早搏12例、房性心动过速6例、心房颤动6例、室性早搏3例;术后6月除正常心电图增加外、房性心动过速未变,其余数量多减少。结论心电图检查如右心室肥大、右心房肥大、CRBBB及ICRBBB对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特别是CrochetageR波切迹、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有一定的特征性,手术能使心电图改变减少或消失,心电图改变需长期随访。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心电图 Crochetage R波切迹 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自2023年1月到2023年11月所接收的2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实验组应用术中全面护理。结果:实验组护理下的患儿护理质量比对照组的更高,家属满意程度也更高。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通过在手术过程中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病手术 术中护理 护理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总结22例患儿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22例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认为护理的重点是治疗前与患儿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出院指导。本组22例患儿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封堵术 护理
  • 简介:间隔缺损(室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之一。较大的缺损在婴幼儿期手术,可避免形成严重肺动脉高压,造成右向左分流而失去手术时机。本文总结463例3岁以内婴幼儿室缺术后护理的体会。1临床资料自1990年1月至1999年6月,我科对463例婴幼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室缺修补术,其中男262例,女201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2.2岁,体重4~25kg。单纯室缺

  • 标签: 例婴幼儿 婴幼儿室间隔 室间隔缺损
  • 简介: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在VSD的介入治疗史上相继出现了Rashkind、Clamshell、CardioSEAL、Sideris等封堵器。2001年12月长海医院在国内外率先应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公司生产的国产对称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2002年国外报道应用Amplatzer偏心型的膜周部VSD封堵器治疗偏心型VSD。自此镍钛合金封堵器以其适应证广、操作简单等优点,大大推动了VSD介入治疗的发展。

  • 标签: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介入术后 传导阻滞 膜周部VSD 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术后呼吸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8例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术后呼吸道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及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概率为8.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比较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单纯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手术后呼吸道护理,有利于手术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单纯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 呼吸道护理
  • 简介:1病例报告患儿女,8岁。因运动性心悸气短5年于2003-05-20入院。查体:发育较差,无紫绀和杵状指,颈静脉轻度怒张。血压100/50mmHg。心前区隆起,心界增大,心率110/min。节律整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尖部有Ⅱ/Ⅳ级收缩期返流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分裂。两肺呼吸音粗糙,有干

  • 标签: 导管法 封堵术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1958年至1973年,美国6个机构对2408例主动脉瓣狭窄(AS)、肺动脉瓣狭窄(PS)和室间隔缺损(VSD)病人进行了内、外科治疗后病史研究(NHS-1),以了解内、外科治疗上述疾病的情况。1985年以来,上述机构对参加NES-1的病人采用现代非创伤检查手段,进行了再次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NHS-2),以便改进对这些病人的处理。现将上述历时25年的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自然病史
  • 简介: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0.2%,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左右。近年来,外科微创封堵技术得以广泛开展。外科微创封堵克服了单纯介入和外科治疗的缺点,发展前景广阔,然而,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微创封堵治疗 解剖学
  • 简介:目的总结"夹心饼"法连续缝合修补膜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umdefect,VSD)的经验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夹心饼"法连续缝合修补膜周VSD5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手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中位数为55(33~75)2、8(22~34)min,均获6个月以上随访,术后一周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2例术后有残余漏,均为限制性,直径小于3mm;无一过性或永久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不完全阻滞10例。术后3月复查时2例残余漏均自愈;术后6月复查,三尖瓣轻度返流4例,无中度返流以上者。无手术死亡。结论"夹心饼"法连续缝合修补膜周VSD安全、疗效显著,操作方便,且可节省手术时间。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报告了1例婴儿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患儿的术后护理体会。术后常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出血、肺不张等并发症,通过对患儿循环,呼吸道、胃肠道等系统的监护,及早预防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肺高压危象,加强营养支持防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主肺动脉窗 婴儿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因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导致脑干梗死的11岁女童的护理过程。护理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预防并发症,促进脑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护理过程中重点实施了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功能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等多项综合措施。通过规范的护理干预,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误吸、下肢静脉血栓及压疮等并发症,肢体功能逐步恢复,语言能力有所改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在接受外科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策略。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与外科手术紧密结合,旨在提供全面的照护。结论:针对那些身体条件较差、病情较为严重且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重视营养的补充,以提升患者的食欲,并在必要时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氨基酸和白蛋白等营养素。此外,在手术后的康复期,适量服用阿司匹林能够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右心负担。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护理 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