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鉴于地锦草有明显的止血作用,本文就其之血机理进行探讨,并观察其对血脂的影响。实验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每日1次中药灌胃1.4ml/100g,连续15日。其方法是:(1)每2日在尾部采血进行血小板计数;(2)15日后采血测定血小板聚集性;(3)15日后测定血脂。结果表明:地锦草能快速增加血小板数量(F=71.59,P<0.01),并能随给药时问的延长,血小板的数量也不断增加;15日后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增强(tPAG=13.73,P<0.01);地锦草还能使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显著降低(tCHO=58.13,P<0.01;tTG=16.98,P<0.01)。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智护理团队协作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为更好的护理患者提供帮助。方法 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2024年4月年间我院手术后需要护理的病人8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实验组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智护理团队协作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正常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满意度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智护理团队协作模式,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高效协作和人机协同,有效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成为推动智慧医疗发展的重要抓手。未来,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加强数智护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作用,不断优化团队运营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术后复发患者的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异常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术后复发CRC患者及50例初发CRC患者肿瘤、癌旁组织及外周血标本,分别提取基因组DNA,进而计算出mtDNA拷贝数;然后与临床及病理指标相比较分析。结果:无论是复发CRC患者还是初发CRC患者,肿瘤组织内mtDNA拷贝数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同时其外周血中mtDNA拷贝数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P〈0.05);mtDNA拷贝数高低与复发CRC患者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线粒体DNA拷贝数的降低与复发CRC发生、发展和复发密切相关。
简介:为了观察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hSCF)和(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本研究将15只正常成年猕猴分成3组,每天1次,连续14天分别皮下注射赋形剂、rhG-CSF10μg/(kg*d)和rhSCF50μ/(kg*d)+rhG-CSF10μ/(kg*d).结果表明,单独给rhG-CSF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最高值在给药后第7天出现,为给药前值的411%,其后很快下降.联合给药组外周血白细胞数最高值在第9天出现,为给药前值的538%,第7至第9天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在535%-538%之间.单独给药组外周血CFU-GM最高值在给药后第5天为给药前值的937%,联合给药组在第9天为1175%.结论:rhG-CSF对外周血干/祖细胞有明显的动员作用,rhSCF+rhG-CSF联合动员的效果优于rhG-CSF单用.
简介:目的:探讨外周血nCD64和CD14指数在血液肿瘤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血液肿瘤患者64例,其中细菌感染组33例,非感染组31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nCD64和CD14相关指标,并计算nCD64IND及CD14IND,同时测定WBC、ESR、CRP。结果:两组指标相比,nCD64IND、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IND、ESR、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可见曲线下面积CD64IND(0.974)〉CRP(0.786)〉ESR(0.675)〉WBC(0.598)〉CD14IND(0.556),与标准面积0.5相比CD64IND、CRP、ESR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CD14IND、WBC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nCD64对合并细菌感染的血液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其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CRP及ESR。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酸联合优氯净在降低早产儿培养箱湿化水菌落数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早产儿8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使用早产儿培养箱,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为常规清洁消毒,观察组40例为乙酸联合优氯净干预。对比两种不同消毒方式下培养箱湿化水菌落数。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和对照组体温、脉搏、血压并无较大差异(P>0.05);两组早产儿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指标并无较大差异,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患者培养箱湿化水菌落数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为早产儿培养箱进行乙酸联合优氯净消毒时,可有效降低培养箱湿化水菌落数。
简介:目的探讨淋巴结检出数和淋巴结转移度(LNR)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7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507例患者共计检出淋巴结5801枚;转移淋巴结1122枚;淋巴结转移数与检出数呈正相关(r=0.171,P<0.01).淋巴结检出数大于或等于12枚与小于12枚的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和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Ⅲ期患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NR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淋巴结转移区域的同一LN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淋巴结检出数对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更为明显.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分期及更好的预后,术中应尽量检出12枚/例以上淋巴结.LNR是Ⅱ~Ⅲ期结直肠癌的预后因素,用其评估患者预后时应兼顾淋巴结转移区域.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RNA基因,并常规检查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数目,与CPP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做相关性分析。方法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引物及寡核苷酸探针,采用PCR法检测标准菌株及135例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16SrRNA基因,结合患者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数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5例CPPS患者中细菌16SrRNA基因检测结果阳性为78例,阳性率为57.78%。细菌16SrRNA基因阳性组患者经抗生素治疗的有效率84.6%,阴性组有效率52.6%;细菌16SrRNA基因阳性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阴性组。按白细胞数分组疗效比较,不同组间疗效没有差异。结论大部分CPPS患者的前列腺液中可以检测到细菌16SrRNA基因,提示细菌感染在CPPS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其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对CPPS患者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