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带双侧颞浅动、静脉额支筋膜蒂的额部轴型扩张皮瓣(下称额部双蒂轴型扩张皮瓣)修复下颌部瘢痕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7月-2009年12月,笔者对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6例下颌部瘢痕患者,采用额部双蒂轴型扩张皮瓣进行修复.手术分3期进行: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出颞浅动、静脉及其额、顶分支的位置和走行方向.Ⅰ期手术时,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在额肌下进行剥离,形成容纳扩张器的皮肤软组织腔隙,置人适当大小的扩张器.注水扩张结束后进行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切取额部双蒂轴型扩张皮瓣修复下颌部瘢痕,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Ⅲ期手术为皮瓣断蒂、蒂部修整及瘢痕修复术.结果本组患者轴型皮瓣面积25cm×6cm~33cm×16cm,扩张时间3~5个月,平均3.6个月,其中10例联合应用颈部皮肤扩张术治疗,皮瓣均成活,伤口愈合.1例患者Ⅱ期手术后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回流障碍,经予解痉、促皮瓣静脉回流等综合处理后康复.供区创面愈合,发际无瘢痕性脱发,毛发生长正常.3例女性患者中,2例皮瓣未携带前发际处毛发;另1例下颌部术区携带前发际少量毛发,其与要求作络腮胡塑形的2例男性患者于出院1~3个月后行激光脱毛处理,效果较好.其他男性患者对术区须发不作特殊处理或自行用剃须刀塑形.16例患者均获6~24个月随访,皮瓣及胡须(女性患者除外)外形美观,无臃肿,色泽、质地较好,颈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额部双蒂轴型扩张皮瓣除可促进皮瓣的新生血管化、提供更大面积的薄型皮瓣外,剩余扩张皮肤可以直接缝合于发际缘,不需植皮,降低了供瓣区继发畸形的发生率.皮瓣携带部分毛发经旋转后可直接进行胡须重建,使男性患者外形更加美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经PTCD引流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与胆道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3-2016年期间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PTCD引流患者共32例(其中Ⅲa型18例,Ⅲb型14例)。对所有患者在术中及术后5日均经PTCD管进行胆道测压,了解胆道压力变化情况。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了解胆道感染,胆汁引流量及再次行PTCD引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胆道感染,再次引流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胆汁引流量,胆道压力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统计表明,胆汁引流量与胆道压力差值、胆道感染及再次引流率呈负相关。结论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经PTCD引流术后,患者的胆道功能恢复情况影响患者短期内的临床症状及再次PTCD引流率。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股骨髁部角度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部C型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对我院1993年12月~2003年6月间治疗的股骨髁部C型骨折患者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者分两组,一组为切开复位角度钢板内固定(23例),另一组为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33例).通过随访收集56例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膝关节活动度测定,应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两组关节活动度差异和患膝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平均活动度:角度钢板内固定组为57.17°±17.63°,解剖钢板内固定组为86.09°±26.55°;解剖钢板内固定组患膝功能康复的优良率为90.9%,而角度钢板内固定组的优良率为73.9%.t检验和x2检验结果证明,两组膝关节术后平均活动度及患膝功能康复程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解剖钢板组术后膝关节平均活动度及患膝功能康复明显优于角度钢板组.结论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比角度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部C型骨折在术后可获得更好的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半肝切除治疗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014年成功实施联合半肝切除治疗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32例.其中Ⅲa型13例、Ⅲb型15例,Ⅳ型4例.结果3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右半肝切除12例,左半肝切除17例,右三叶切除2例,左三叶切除1例;其中R0切除27例,R1切除5例.并发症主要有胆漏、肝功能不全、膈下积液、腹腔感染、腹腔积液等,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联合半肝切除治疗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关键词Klatskin’s瘤;肝切除术;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93-02
简介:目的明确额部常见皮瓣间供血血管系统之间的吻合情况,为额部皮瓣特别是眶上动脉蒂反流轴型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具福尔马林保存的成人尸体头面部进行肉眼解剖,观察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的位置、口径、走行和相互吻合状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5具新鲜成人头部标本制作血管铸型。结果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走行基本恒定,且三者存在众多吻合,吻合支集中区域为上界距眶上缘4.9±0.4cm,下界为眶上缘水平,上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0±0.2cm,外侧距离前正中线4.5±0.4cm;下界内侧距离前正中线1.4±0.2cm,外侧2.3±0.5cm。结论额部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颞浅动脉额支供血,吻合支丰富且吻合区域较恒定,故可制成多种类型的跨血管的反流式皮瓣,增大血管蒂旋转的角度和长度以及灵活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SiewertII型和I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应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和开腹全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5年2月-2018年4月普外科收治的80例SiewertII型和I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行全胃切除的临床资料。将80例AEG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LATG组和OTG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病理特征、手术中治疗情况以及手术后的复发情况等。结果术中LATG组近端食管切缘长于OTG组,但远端切缘两组无明显差异。其次,LATG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OTG组。LATG组患者手术中平均出血量和镇痛次数也均明显少于OT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与开腹全胃切除术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策略及Y型支架技术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接受Y形支架辅助介入治疗的30例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观察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纳入患者中采取并行Y型支架技术治疗18例、交叉Y型支架技术治疗12例,介入治疗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Y型支架技术在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能够发挥出较为明显的辅助作用,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出现,有效提升治疗安全性。
简介:目的探讨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一期修复与重建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60例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患者,男103例,女57例;平均年龄为36.3岁.骨折部位及Gustilo分型:胫骨干113例(ⅢB型91例,ⅢC型22例),胫骨远端4例(ⅢB型3例,ⅢC型1例),足踝部43例(ⅢB型37例,ⅢC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37h,平均12.7h.彻底清创后应用穿支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传统轴型皮瓣及肌皮瓣、局部皮瓣一期修复关键创面,选择外固定支架(121例)、钢板(20例)、螺钉或克氏针(14例)及髓内钉(5例)确定性固定骨折,同时完成其他必要的肢体结构及功能重建.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0d(9~76d),关键创面均经初次手术获得修复.除1例GustiloⅢC型胫腓骨骨折患者因主诉伤肢持续性疼痛而截肢外,其余159例保肢成功患者术后获12~83个月(平均21.3个月)随访.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严重或持续的骨感染,骨性愈合时间为6~19个月(平均11.7个月),肢体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标准的修复重建外科技术及骨折固定技术一期修复与重建GustiloⅢB、ⅢC型小腿及足踝部开放性骨折可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新鲜创面解剖清晰,手术更为灵活;仅修复关键创面可减少供区牺牲,避免外形臃肿.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行根治性手术的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病例200例,患者均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所有病例均随机选择,接受腹腔镜手术组100例,传统手术组100例,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病理学资料、术后并发症、复发或转移率等方面的差异。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腔镜组[(220±45)min]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140±26)min](t=15.382,P〈0.001),但术中出血量[(140±89)ml比(220±58)ml],术后腹腔引流总量[(110±83)ml比(223±92)ml]及术后吗啡用量[(12.2±2.6)mg比(21.3±3.2)mg]均明显少于传统组(t=7.525、t=9.120、t=22.08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期复发转移率(t=0.4882=0.0389、χ^2=0.687,χ^2=0.1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腹腔镜根治术安全、可行与传统开放癌根治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灸法结合肚脐穴位贴敷对“脾虚”肠道易激综合症的疗效。方法:从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从我院中医科中收集到的60例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将全部选择的病人按照数字排列名单,采用实际的鼠标抽样法,将他们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是正常组和联合组,各30人。正常组采用的是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而联合组采用的是艾灸结合脐部中药贴敷的治疗方案,对两种治疗方式对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愈后进行了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的普通西医治疗方法相比较,联合组的艾灸结合中药贴敷治疗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综合临床效果更好,并且对肠易激综合症的症状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结论:采用中药艾灸与脐部中药贴敷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对脾胃虚弱型肠易激综合症的病人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并最终实现了根治,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内科示范病房创建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016年1月份——2016年8月份内科各科室收治的患者150例为本次对照组,同时选取2016年10月份——2017年8月份内科各科室收治的患者140例为本次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对创建活动前后护理人员护理、治疗相关知识调查评分,统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43%,较比对照组86%的满意度有明显的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活动开展后,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科示范病房创建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显著,护理人员各项护理评分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增加,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医疗行业的工作具有较强特殊性,创建医院人才梯队成了行业里的热门话题,相应的论文也是层出不穷。现阶段,医院基本已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而本论文认为,在信息化全面实现的前提下,却忽视了对现代人力资源的专业管理。据考察,不少医院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而对如何将信息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创建医院人才梯队,保证医院的发展,却没有足够的重视。为此,本论文尝试从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化结合的角度,浅议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使用信息化,从而更加科学地创建人才梯队。